<p class="ql-block">文字:豆苗奶奶</p><p class="ql-block">图片:网上选取。</p> <p class="ql-block">今天给大家讲一个我发小家的故事。我出生在北京南六环,有一户邻居,父亲因赶大车拉钢筋不幸翻车惨死,留下母亲独自抚养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生产队虽给予些许工粮补贴,但日子依旧艰难。三个儿子正值长身体的年纪,食量惊人,孩子成为家庭沉重的负担。</p><p class="ql-block">家中的小妹名叫景珍,与我是发小。由于我是独生女,景珍常来我家玩耍,我母亲对她格外喜爱,总将家中好吃的食物分给她。她家的事也总分享我们听。</p><p class="ql-block">景珍的母亲每日辛勤劳作挣工分,一天仅得八分,天天上工却从不缺勤。放学后,大儿子和二儿子忙着打猪草,母亲回家后还要喂猪、喂鸡,为孩子们做饭,夜晚则为孩子们缝补衣物。她的嘴角常年因营养不良而溃烂,但只要有一点吃的,她都留给儿女。</p><p class="ql-block">叔伯兄弟们对这个寡妇家庭避而远之,无人伸出援手,毕竟抚养一个孩子已属不易,更何况是四个。</p> <p class="ql-block">1957年,村里下放了一名三十多岁的男人。听说是右派妻子离婚他一人下乡改造。他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住在大队部院子的小屋里,生活简朴而孤独。他话不多,见人总是微微一笑,每日勤勤恳恳地下地干活,挣的却是女劳力的工分。他独自起锅做饭,日子过得异常艰辛。村民们看他可怜,纷纷议论他应该成个家,却因无房无钱、又是右派,始终无人愿意嫁给他。</p><p class="ql-block">一天,队长媳妇儿来到景珍母亲家中,试探性地问她是否愿意改嫁这个年轻人。景珍的母亲沉思片刻后回答:“只要他能疼爱我的四个孩子,我就答应。”</p><p class="ql-block">令所有人意外的是,这个男人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从此,他成为了景珍的继父,为这个破碎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原来景珍的继父下放前是县里中学的老师,继父给他们辅导作业,也总爱与上学的孩子们谈论书中的智慧和书外的世界,景珍特别喜欢这些聊天。总学说给我听。我羡慕极了。</p><p class="ql-block">继父从小在城里长大,对农活并不熟悉,但他从不偷懒,每天起早贪黑地出工,即便生病了也舍不得休息。村里没人歧视他是右派。每当国庆前。景珍的继父会在群众大会念一篇悔过书。这种形式化的东西没人深究也没人在意。</p><p class="ql-block">村里人见他实在又有文化,不久乡亲们便推举他担任了村会计。他凭借勤奋的工作表现,挣到了生产队社员里最高的工分。(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