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岗山抗战:靖国神社里的"十勇士"覆灭记

杜玉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据《历史的温度》一书介绍,日本靖国神社里供奉着肉弹十勇士,就是"自杀性"冲锋"绝望之际扑向对方阵地的士兵,包括东濑军曹在内的10名关东军士兵用日本官方的宣传说被打成了"蜂窝"。3月30日,寻找西沟子,就是所谓"皇军精华"被歼灭的地方。刚刚出抚顺,与黄韬老师通电话,吉林省档案馆2月21日首次公布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的一封信件档案。这份形成于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珍贵档案,为研究东北抗联配合全国抗战的战略决策提供了新实证。经黄韬老师调查,杨靖宇这封信是写给金山好李秀廷的,信是日本人在大苏河一座地窨子里发现的,抚顺很少有人知道这件事。想从黄老师那里找到有关"肉弹十勇士"信息,对西沟这段历史他不太了解。叫西沟子的地方太多,我就选离龙岗山主峰近一点的逐个查看地图。近年来农村的村级单位都在合并,村里都有党群活动中心,就在离西沟子所在的大泉源乡只有三十公里时,从一个叫和胜村的村史介绍中查到了日本关东军所谓"肉弹十勇士"的记载,这段历史之所以令我关注,就是因为和龙岗山及响水河子乡有关连。年前组织"龙岗山抗战史"讲座,查到这份资料,臭名昭著的日本靖国神社供奉有"肉弹十勇士",还有一份《朝日新闻》日文报纸影印照。1935年10月起,日军在伪满东边道地区,针对以抗联为首的中国抵抗力量,发动了声势浩大的“秋冬季讨伐作战”。整个战事持续数月之久。《朝日新闻》以“飘雪的东边道血战详报”专栏对此战进行连续报道。此报道属于这一系列中的一篇,副标题是《全身被打成蜂窝(煤),为他们壮烈的末日垂泪》,内容是: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奉天专电16日发〉在东边道作战中凋谢的东濑军曹等十名勇士,为建设王道乐土而化为尊贵的人柱。他们在近来讨匪战斗中表现出来的英勇行为,惊天地,泣鬼神,他们作为皇军精华发动的肉弹攻击将光耀万邦,特此详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3日,接到报告,称在桓仁县西部放包围的红军与地方武装一部约二百人突破了包围圈。在通化县英额布驻扎的铃木讨伐队福田中队与松井中尉指挥的满洲国军警数百名立即出发进剿。14日晨6点,讨伐队在英额布以南和“匪团”遭遇,将其击溃。这时,有附近居民跑来铃木讨伐队的总部英额布大泉源村报告——讲“匪团”向西沟方向遁走。讨伐队投入追击,双方且战且走。“皇军在激战中”。接到这份报告的时候,讨伐队本部需要守备,已经没有人员能够出动。但是,当时正因冻伤、感胃等原因在总部治疗的东瀚军曹等13名战士纷纷表示不肯在这个时候躺在床上养病。他们拿起武器,带了26名“满洲国”的警察立即赶去增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西沟附近,他们与大约七十名“匪团”遭遇,随即展开了一场迅猛的追击战,一直追到西沟。这时,他们发现早应该到这里的福田中队踪影皆无,而敌人却变成了两百名,结果我军反而遭到包围,周围弹如雨下。在经过四个小时的激战之后,敌军顽强不退,进攻越发凶猛。星野一等兵身负重伤,我军弹药即将用尽,而满洲国警察队的人全都躲了起来,所以只有12名日本兵在继续作战。看到这样危险的情形,东濑军曹下定了决死的决心,下令两名士兵携带重伤的星野离开战场向总部报告,随后高呼“现在是死亡之花盛开的时候了,展现一下帝国军人的魂魄吧!杀,杀,杀……”带队冲进“匪群”发动自杀性攻击。军曹被打成蜂窝煤状之后向东方遥拜,高呼“天皇陛下万岁”,遂成令人泪下之牺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得知这一悲报,勇士们的母队派出近藤中队当晚星夜驰援,于第二天清晨赶到现场,只见血染的雪地上战死勇士七零八落的尸体,无奈中只能痛哭着将他们火化后送回通化总部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报道正文之后,是日军指挥讨伐战的某司令官三毛XXX的采访评论——《此方为皇军之精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方资料是这样介绍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1936年1月12日,杨靖宇率队从桓仁县回"河里"根据地。路经响水河子时,截得敌人20多辆满载年货的大车,傍晚来到通化县小都岭屯堡宿营。尾随之敌和从英额布等地抽调的伪军及日本守备队,于1月13日清晨包围了抗联队伍驻地。杨靖宇立即率队进行反击。经过四小时激战,部队终于冲出包围,向南翻过马圈岭,来到大泉源西北的张家街屯堡。驻大泉源警察署的日军守备队员军曹东濑实闻讯,立即带领12个日本守备队员和30多个伪警察前来讨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下午2时,抗联先以70人在张家街东岔同敌交战,继则诱敌来到西岔。此时抗联主力部队已经占领张家街西山老岗。连长许国有见警察队并未同日本守备队在一起,遂向警察队高喊:"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枪是日本人给的,命是自己的,交枪不要命!"警察队见抗联已将自己包围,十分胆怯,听到喊话,便躲到一边放起空枪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日本守备队见势,趟着深雪,朝抗联阵地发起攻击。抗联队伍用机枪、步枪向敌人猛烈还击。但因雪深,敌人目标隐蔽。连长许国有带领几名战士,跃出阵地准备从侧面消灭敌人。这时,一颗子弹突然打中了许连长的腿部,一下栽倒在雪地上,跟随他的一个战士跑过来救护他,他却命令说:"快去打鬼子,那里视线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联战士占领有利地势后,使敌人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经过猛烈的攻击,伪警察队已四散无踪,所余者仅为日军12人,除两人受重伤在战斗中逃跑外,其余10个日军全被歼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日本国内宣传过的还有"肉弹三勇士",一·二八事变有三个日军工兵因为操作失误被炸死。但是,日军却欺世盗名,标榜三人为“肉蛋三勇士”,谎称他们是为了给军队开路,以甘愿赴死的勇气,抱着炸药包炸开铁丝网时“殉国”的。又拍电影又征集歌曲还雕了塑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抗联在响水河子的活动小时就听说,参加工作后逢民间文化集成搜集整理工作全面展开,当时作家解良在县党史研究室,通过他认识党史专家曹文奇,我在搜集民间传说、民歌的同时,也搜集到关于杨靖宇及抗联的事迹。响水河子当地人见过杨靖宇将军本人的挺多。腰堡村海南坡村民徐长春曾经和儿子起在抗联队伍作战。杨靖宇亲自送他一支拐棍,上面刻有"杨靖宇"三个字,这个故事已被载入历史档案。腰岭子截年货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当时老百姓都分到了战利品。这样的战斗在响水河子有迹可考的至少有三四次,当时县里出了一本书:《兴京烽火》,书中关于反日会的一段就是我根据一位老人口述整理的。抗联队伍提倡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在响水河子与伪军遭遇,尿都尿在埋伏伪军的身上,双方都荷枪实弹,却像没有看见一样。西沟这场战斗,二十名伪军也是听到:"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后,先朝夫放枪,然后从抗联的包围圈里逃脱。昨天在和胜村村部没有找到人,冒蒙往沟里走,张家街方向没有柏油马路,好在有导航。一条小河冰雪没融化,脆柳枝条泛红,柳絮已经开始绽放。路边一块牌子便是"张家街战斗遗址",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功夫,春节期间因交通不便而放弃的探察今天终于有了结果,欣慰之情溢于言表。正在用吊车装粪的村民说,关于这场战斗他了解到的并不是很多,山上有烈士墓,他指了指方向,前几年也迁到烈士陵园。西沟就近在咫尺,里面仅有一座房子用来看护药材。张家街和西沟子是一个地方。文物保护牌上有乡人大主任和村书记电话,我记 住并加了书记的微信。从西沟往外走,与杨靖宇将军的孙子、抚顺市党史学会顾问马继志先生通了电话,介绍了这里的情况,并相约择机再来西沟子。</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