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千年古城 半城烟火半城仙

彩虹

<p class="ql-block">  探秘千年古城——泉州。</p><p class="ql-block"> 一座城,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场旅行。在福建这片土地上,藏着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城——泉州!这里不仅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还是一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176号,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开元寺始建于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初名“莲花寺”。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唐玄宗下令全国各州建一座开元寺,遂改名为开元寺。乾宁四年(公元897年),开元寺发生火灾,公元858年-904年,重修开元寺。到了元代,开元寺内集合了佛教众多宗派,形成了“千人共住”的盛况。元末时期(约1357年),由于战乱,开元寺再次被损毁。自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至1981年后,陆续翻修了大殿、后殿、东西塔等建筑。现存大殿为崇祯年间(1628-1644年)郑芝龙重修。中轴线由紫云屏、天王殿、拜庭、大雄宝殿(又名百柱)、甘露戒坛、藏经阁组成。副轴线包括东廊、檀越祠、小开元寺(准提禅林)、西廊、功德堂、尊胜院(弥一法师纪念馆)、水陆寺。两轴线及镇国、仁寿二石塔组成福建最大的佛教建筑群。2000年后,增建安养院,并将准提禅寺改建为泉州佛教博物馆和弘一大师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探秘千年文庙旁的闽南家宴——刺桐别院。</p> <p class="ql-block">  餐厅的设计巧妙融合了闽南石雕和花岗岩的质朴与现代空间的简洁线条,绿植与屏风的搭配相得益彰,每一步都是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站在高处俯瞰,宋元古城的韵味尽收眼底,远眺百源川池,近观文庙廊庑、月台,美景一览无余。</p> <p class="ql-block">  闲坐庭中,耳畔传来缕缕南音,伴随着一席精心准备的闽南传家菜,仿佛穿越时空,体验了一段千年前的风味。</p> <p class="ql-block">  清净寺,初名圣友寺,又称艾苏哈卜大清真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区涂门街,是阿拉伯穆斯林在中国创建的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是年为回历400年。</p> <p class="ql-block">  清净寺占地面积2184平方米,整体为石构建筑,仿照叙利亚大马士革伊斯兰教礼拜堂的建筑形式,具有伊斯兰教清真寺在功能空间上大分散、小集中特点。留存主要建筑为门楼、礼拜殿、明善堂等部分。</p> <p class="ql-block">关岳庙:一千多年历史的古庙,是烟火鼎盛之地。</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是一所道教庙宇,始建于宋代,庙宇占地二亩多。现为泉州市区道教文化研究会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泉州西街,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境内道路,也是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泉州西街于唐开元年间形成;于唐天祐二年(905年)延伸;于民国12年(1923年)改建马路。泉州西街东起钟楼,西至城西路,全长1700米,宽10米</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不在洛阳,在泉州。也叫“万安桥”,始建于嘉祐四年(公元1059年),是现存最早的跨海梁式石桥,当然,现在看到的是经过多次修复的,依然很有历史感。桥两侧的红树林蔚为壮观,但听本地人说,他小时候的红树林是稀稀拉拉,植株矮矮的,小船可以开进去,现在看到的是这几年种植的,视觉观感更好。</p> <p class="ql-block">洛阳桥是“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运输网络的代表性遗产要素,在泉州交通网络的发展中具有开拓性的里程碑意义。作为中国首座跨海梁式石桥,洛阳桥的兴建堪称宋元时期的世界级工程,建成后使得泉州港口得以更快捷地与福州乃至江浙、中原联结在一起,极大地拓展了泉州港口的腹地空间。其官民协力的建造模式、无与伦比的建筑体量、开创时代的建造技艺、精彩绝伦的书法碑刻以及丰富多彩的宗教元素,体现了官方及乡绅、民众、僧侣等社会各界对商贸活动的推动和贡献,见证了宋元时期泉州发达的商贸经济对陆海交通系统的完善和文化繁荣的促进。</p> <p class="ql-block">  元妙观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街新府口俗称“天公观”,位于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街新府口 ,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初曰白云庙,是道教传入泉州后所建的第一座道观,也是道教传入福建后的第一座道教宫观。</p> <p class="ql-block">  承天寺,又名月台寺,初名“南禅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南俊路36号。南唐保大末年至中兴初年(957一958年)建寺,初名“南禅寺”。因寺宇第一山门横匾上有金光闪烁的“月台”两字,故又名月台寺。1984年重建后,全寺使用土地面积2.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泉州武当山被评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丰泽区东海镇法石村石头街。山门为四柱三间两层牌楼,正中立一黑底牌匾,镏金行书“武当山”三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登上石阶,有一天然而成的龟形巨石,一旁还有一条“蛇”探出信子,观之则与玄武的龟蛇造型吻合,值得品味。 巨石上立一古断碑,阴刻楷书“吞海”两个大字,是明代嘉靖十二年(1533年)晋江知县韩岳所立,意思是说真武势盛,气可吞海。传说,古时石头街所在的位置被大水淹没,唯有这块石头裸露在外,当地人就把这块石头命名为“吞海”。</p> <p class="ql-block">  “吞海”古碑旁有座奇特的四角八柱凉亭。亭重修于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檐攒尖顶,下檐四角,上檐八角,内饰藻井。经凉亭左向走十几步,就是真武大殿。</p> <p class="ql-block">  法石真武庙依山面海,东边便是举世名闻的古刺桐港——后渚海港,西距泉州城区不过里许,南与晋江市隔江相望。法石真武庙,它在泉州海外交通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大家知道泉州海外交通在宋元是兴盛时期。宋代是最尊崇道教的,所以每次航海,郡守都要到这里祭祀海神,求真武大帝庇佑。</p> <p class="ql-block">  知止咖啡就在真武庙旁边,很喜欢这周边的环境,不仅空气很好,磁场也很平静,很适合安静地坐着看看书聊聊天。店里的咖啡名称都和泉州本地的历史人物相关,挺有趣的。</p> <p class="ql-block">坐上动车回家啦。再见,泉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