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风华荆楚行

林秀

<p class="ql-block">阳春三月,春暖花开,女儿中签了荆州马拉松。正值樱花盛开时节,也为了弥补之前武汉马拉松未能中签的遗憾,她决定来一趟武汉、荆州两城的“跑马游”。历史悠久又“楚楚动人”的荆楚风华,这回可以一探究竟了,走起!</p> <p class="ql-block">3月26日,从北京乘高铁一路南下,首先抵达武汉。入住的酒店位于武昌区,长江南岸,紧临江边,浩浩汤汤的长江在楼下蜿蜒绵亘,奔流不息。</p> <p class="ql-block">女儿稍作休息就迫不及待向着武汉长江大桥前进。</p> <p class="ql-block">长江大桥坐落于武汉市中心地带,西岸是龟山,东岸是蛇山,龟山顶有电视塔,而蛇山上矗立着著名的黄鹤楼。站在长江大桥中间人行道路上,两岸三地景色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给武汉长江大桥的题词。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的长江大桥,这座桥是武汉市重要的历史标志性建筑,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的美誉。我的舅舅曾是当年建桥队伍中的一员,也正是在建设武汉长江大桥期间,他的大儿子,也就是我的表弟,出生了,于是就用“桥”做为名字。每一提及这座桥,总是能想起舅舅他们这辈人,为新中国的发展贡献了毕生心血,谱写出一曲时代的赞歌!</p> <p class="ql-block">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p> <p class="ql-block">武汉长江大桥跨江长度有1.5公里,加上引桥步行大约需要40分钟。女儿为了节省时间,就从中华门码头乘坐渡轮过江,到江北武汉关。渡轮是武汉人民的通勤工具,1.5元的船费,每20分钟一班,高效快捷,极大方便了两岸群众的往来。</p> <p class="ql-block">从武汉关上岸后,离这里不远,过了铁门关,就是晴川阁。晴川阁与黄鹤楼隔江相望,加上古琴台并称“三楚胜境”。每年春天,晴川阁都会迎来盛大的樱花季,在这如雾如纱,如云如海的樱花林中,仿佛回到了诗人笔下那处绝美之所在——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p> <p class="ql-block">晴川阁是武汉唯一一座临江而立的古建筑群,由三大主体建筑禹稷行宫、 晴川阁、铁门关和禹碑亭、朝宗亭、楚波亭、一山门、招月亭等附属建筑组成,整个建筑风格雄奇俊美,“依山就势筑台、台上建楼阁”,有着浓郁的楚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晴川历历,芳草萋萋。晴川阁因诗生楼,因楼扬诗。</p> <p class="ql-block">晴川阁兴建于明嘉靖时期,在历史上屡毁屡建,1935 年终于在一场风灾中全部倾圮。 然而所庆幸的是,晴川阁古建筑群中的重要建筑——禹稷行宫虽历经劫难却被保留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在武汉千百年间的历史景象中,龟蛇二山相峙江岸,耸立在蛇山上的黄鹤楼与雄踞于龟山的晴川阁隔江对望,江面上渔火点点,构勒出一幅春水东去出江城的美丽画卷。</p> <p class="ql-block">入夜时分,武汉长江大桥和鹦鹉洲长江大桥亮起了霓虹灯,犹如彩练划破夜空,横卧江波。</p> <p class="ql-block">从晴川阁出来又乘坐渡轮回到了江南岸。夜晚的长江上,不时有观光游船穿梭,和岸边灯光旖旎的建筑共同谱写了一曲多彩梦幻的“长江之歌”。</p> <p class="ql-block">3月27日早上,到位于江岸区的古德寺参观。</p> <p class="ql-block">古德寺,原名“古德茅蓬”,创建于1877年,与宝通寺、莲溪寺、归元禅寺并称为“武汉四大丛林”。</p> <p class="ql-block">1914—1919年间,由住持昌宏先后两次进行扩建,改名古德寺,并由黎元洪亲自题写匾名。1921年,始建现有的大雄宝殿,后来发展成为占地近3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8000平方米的“古德禅寺”。2012年,被列入武汉市江岸十大景观。</p> <p class="ql-block">这里最有意思的是它的“超级混搭风”——它和传统寺庙黄瓦红柱、飞檐翘角的大殿迥然不同,而是并存着哥特式基督教教堂、罗马式天主教教堂、拜占庭式东正教堂、伊斯兰清真寺几种建筑风格,因此成为国内极具特色的寺庙。</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悠闲的鸽子不时在古德寺穹顶上盘旋,目之所及,犹如身处异域。</p> <p class="ql-block">女儿偶然抓拍到的精彩瞬间</p> <p class="ql-block">从古德寺出来,乘车经过武汉长江二桥,来到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下车地点距离黄鹤楼还有段距离,拾阶而下,矗立在引桥旁的黄鹤楼与道路上疾驰而过的车流相互交织,古老与现代相融合,形成一幅有趣的城市画像。</p> <p class="ql-block">路边一棵松树仿佛迎客松,摇曳着身姿欢迎各方游客。</p> <p class="ql-block">黄鹤不知何处去,此地空余黄鹤楼。</p> <p class="ql-block">登上黄鹤楼,突然下起了阵雨,经过雨水洗礼后空气更加清新,远眺大桥和龟山,和黄鹤楼的飞檐融合成完美的曲线。</p> <p class="ql-block">3月28日,是女儿计划在武汉的最后一天,下午就将离开武汉前往荆州。武汉的天气真是多变,从两天前的33度,到昨天21°,今天阴雨绵绵又降到10°。今天上午酷爱文史的女儿预约了湖北省博物馆和美术馆,外面下雨,馆里看展,安排得很合适。</p><p class="ql-block">一进省博,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巨大的“极目楚天”背景墙,和湖北省地图</p> <p class="ql-block">湖北省博的镇馆之宝是越王勾践剑,看看这等待参观的队伍!上一次在越王剑锋指引下聚集这么多人应该是勾践伐吴的时候吧?哈哈</p> <p class="ql-block">避开排队高峰,先参观了北展厅,主要是湖北的古代历史演进和陶瓷展。</p><p class="ql-block">青铜器 龙纹铜卣(yoǔ),西周,古噩国,即鄂国,今随州一带。这种青铜器上美丽又特别的蓝色是它的独特之处,据介绍和随州土壤环境有关。</p> <p class="ql-block">唐 陶羊</p> <p class="ql-block">清 光绪 彩釉鎏金十八罗汉</p> <p class="ql-block">看这尊罗汉,肆意的打着哈欠,神态举止栩栩如生,真不愧是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湖北虽无名窑名瓷,但因处于南北交汇、东通西联的优越地理位置,国内各地窑口的瓷器在湖北均有出土和流传。</p><p class="ql-block">省博镇馆之宝,被誉为<span style="font-size:18px;">“陶瓷中的大熊猫”——</span>元青花四爱图梅瓶。</p><p class="ql-block">元青花是中国瓷器史上从单色釉向彩瓷跨越的标志。因人物纹绘制难度大且存世稀少,据说带人物故事的元青花瓷器全球不足10件。</p> <p class="ql-block">这樽梅瓶釉面莹润泛青,为元代青花瓷的经典制式。肩部绘“凤穿牡丹”图,三只凤凰穿梭于牡丹丛中,象征富贵吉祥。</p><p class="ql-block">瓶腹部四个菱形开光内绘“四爱图”,取材自四位历史名士的典故,融合儒家君子之道与道家隐逸思想,反映了元代汉人知识分子在异族统治下对精神高地的坚守,梅、兰、菊、莲四种植物的象征意义,尽显文人雅士的高洁志趣,更赋予器物深厚的文人审美内涵。</p> <p class="ql-block">周敦颐爱莲</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爱兰</p> <p class="ql-block">陶渊明回首观菊</p> <p class="ql-block">林和靖凝望梅鹤</p> <p class="ql-block">此梅瓶为明太祖朱元璋之子郢靖王朱栋的王妃郭氏陪葬品。这里还有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郭氏出身显赫,其父郭英为明朝开国功臣。朱栋去世后,郭氏悲痛万分,留下遗言:“贤王舍我以去,我寡而无子,尚谁恃邪?”并命宫人绘制遗像交予女儿,特命以此梅瓶随葬,自尽身亡。此梅瓶便成为这段生死相随爱情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清 光绪 粉彩荷花秋操吸杯 </p><p class="ql-block">这件是一种器形比较特殊的瓷器,它是自带吸管的杯子,花梗内空直通底部以作吸水之用。这件粉彩莲花杯花蕊作底,花瓣为器身,花梗作柄。粉色彩料饰花瓣,黄绿色饰花梗,颜色艳丽,工艺精湛。</p> <p class="ql-block">关于“吸杯”的记载自中晚唐时期开始出现。相传夏天三伏之际,取大莲叶盛酒后,以簪刺叶与叶柄相通,从叶柄吸酒,使“酒味杂莲气,香冷胜于水”,名为碧筒杯。因此后世吸杯多以仿制荷叶形状。</p> <p class="ql-block">所谓“秋操”指的是秋季编练新军,实行军事现代化。光绪年间清廷共举行过三次“秋操”,第一次在河北河间举行,随后还有河南“彰德秋操”、无锡“太湖秋操”。“秋操杯”就是清政府为纪念这几次“大阅兵”而特制的杯子。只不过,“河间秋操”与“彰德秋操”纪念杯,都是普通的杯子形状。而这款“太湖秋操杯”,之所以设计为粉红荷花形,其中包含有“一片丹心报效朝廷”的寓意。</p> <p class="ql-block">清 康熙 十二月花卉纹杯</p><p class="ql-block">12件为一套,有青花和青花五彩两种,是康熙25年景德镇首次烧造。胎薄如纸、迎光透影。用一年十二个月中不同的花卉来装饰,并配以相应的诗句。以水仙花为始,依次是迎春花、桃花、牡丹花、石榴花、荷花、兰花、桂花、菊花、芙蓉花、月季花和梅花,一杯一花,腹壁一面绘画,另一面题诗,均出自唐诗。惯称"十二月花神杯"。</p> <p class="ql-block">看完了北馆,又来到南馆,终于看到了鼎鼎大名的越王剑!</p><p class="ql-block">越王勾践剑是春秋晚期的越国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剑身全长55.7厘米。出土时带有剑鞘,<span style="font-size:18px;">毫无锈蚀,寒光逼人,锋利无匹,“剑刃锋利到20余层纸一划而破”。</span>越王勾践剑历经2400多年的沉埋,却仍然不锈不蚀,成为今人尚待考究的未解之谜。</p> <p class="ql-block">剑上刻有鸟虫篆铭文,<span style="font-size:18px;">分别是“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八字铭文表明了这把剑的高贵出身。据考证,鸠浅为勾践的通假字,即越王勾践亲自督造并使用的“王者之剑”。铭文</span>精美严谨,极具装饰感。</p> <p class="ql-block">饱览了省博的珍宝,又来到旁边的湖北省美术馆</p> <p class="ql-block">武汉长江大桥合龙盛景 国画</p> <p class="ql-block">大桥建设中 水彩</p> <p class="ql-block">一上午的参观让女儿大饱眼福。按计划她下午就坐火车前往荆州了。武汉,再会!</p> <p class="ql-block">乘坐高铁经过一个多小时就到了荆州。</p><p class="ql-block">禹划九州,始有荆州。</p><p class="ql-block">这里,是有三千年历史的楚国故都,是李白笔下“千里江陵一日还”的江陵,是《三国演义》里出现了72次的兵家必争、群雄逐鹿之地。它既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又有风光绮丽的山水景色,长江自西向东在这片土地奔腾不息,给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带来无限“荆”彩。</p> <p class="ql-block">刚一出站,就看见了荆州马拉松的接待站点,荆马志愿者小姑娘们热情洋溢的和女儿打招呼。乘坐比赛选手接驳车去体育中心领取比赛物资,马拉松博览会上还有各种游艺项目和体育产品、荆州特产展销,<span style="font-size:18px;">看来,这次荆马一定又是一次荆州全民狂欢的盛事。</span></p> <p class="ql-block">3月29日比赛的前一天,早上来到荆州博物馆。这里是一处花园式的建筑,亭台楼阁,设计得十分雅致。</p> <p class="ql-block">荆博的镇馆之宝——战国时期某秦人墓出土的玉覆面。</p><p class="ql-block">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出土的唯一用整块玉做成的面具,为中国最古老的整玉雕覆面。据推测,墓主当为中原人或秦人,因长期生活于楚地,受楚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将中原文化中由小玉片组成的人脸面罩改变为整块面罩。</p> <p class="ql-block">在拍摄时,发现玉覆面后面游客的身影移动变成了面具的“眼神戏”,镇馆之宝顿时多了点喜剧效果。</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单独一个展厅全是玉器。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玉器的发展到春秋战国时期达到顶峰。《诗经》里就有“君子比德于玉”,从治玉工艺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用以比喻锤炼人的高尚品格,更衍生出了切磋、琢磨等使用至今的词汇。荆州作为当时楚国都城郢都所在地,分布着众多楚国王室和贵族墓塚,出土大量文物,其中玉器珍品令人目不暇接。</p><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 龙凤玉璧</p> <p class="ql-block">春秋时期 玉龙</p> <p class="ql-block">楚简也是荆博的又一系列珍品。从甲骨文,青铜器钟鼎文,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以竹木为文字载体。北方用木曰牍,南方用竹曰简。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简牍文物属于战国时期,而其中出土数量居首位的就是楚简。</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陈列着两柄越王剑,和湖北省博的越王勾践剑参观长队比起来,这里可清净多了。</p> <p class="ql-block">看这绿松石点缀的剑柄,花纹细腻规整,真难以想象两千多年前的铸剑工匠们有着怎样精湛的技艺!</p> <p class="ql-block">和越王勾践剑一样,这里的越王剑跨越千年,依然寒光凛冽。</p> <p class="ql-block">战国 铜镜</p> <p class="ql-block">凤鸟香薰炉 战国</p> <p class="ql-block">中国漆器在新石器时代萌芽,夏商墨漆朱绘,西周蔚然成风,东周达到顶峰,秦汉空前繁荣,实可谓光辉灿烂,源远流长。</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荆州发掘了近万座楚秦汉墓葬,出土了逾万件饱水漆器,荆州博物馆也因此成为馆藏楚秦汉饱水漆器最多的博物馆之一。这些漆器保存完好,种类众多,工艺精湛,造型独特,色泽鲜艳。装饰华美,是中国古代漆器艺术最高水平的代表。</p><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凤鸟莲花盖豆,这件漆器是所有馆藏漆器文物里最为精美的一件,可谓举世无双的珍品,是春秋战国时期辉煌文化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莲花豆盘外壁上部一周浮雕十四瓣仰莲花,盘下以一凤鸟为柄。凤鸟头后仰向上,鸟颈弯曲,鸟尾呈扇形。后仰的鸟头、凤冠与鸟背相接,鸟嘴张开衔住豆盘下的方榫头,以起支撑作用。凤鸟站立于蛇身之上,双爪齐抓一条蜷伏的蛇,蛇身修长,蛇尾后飘上翘至鸟尾下部中间呈支撑状,表明楚人在制器过程中已能较好地运用物理学受力平衡的原理。盘径24.8、高26厘米。</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虎座凤鸟悬鼓,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重要乐器。它的造型非常别致,底座是两只威风凛凛的老虎,它们四肢蜷曲,昂首挺胸,仿佛随时准备一跃而起。鼓架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虎背上站立高歌的鸣凤,它们昂首向天,尾羽飘逸,与下方的老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只鸣凤中间悬挂一面大鼓。</span>它的独特造型是楚人崇虎、尊凤习俗的生动体现,反映了楚人对力量的崇拜和对和谐共生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细看鼓身上的图案,历经两千多年的沉埋,依然可见清晰的纹理和流畅的线条,甚至凤鸟羽毛的颜色依然是丹霞红色。</p> <p class="ql-block">荆楚文物绚若星辰,承载了中华几千年的灿烂文明,荆州博物馆里的玉器,漆器,瓷器,铜器珍品令人目不暇接,边看边不由得慨叹祖国辉煌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从荆州博物馆出来往东几公里,就是张居正故居。</p> <p class="ql-block">院内一株高大的绣球花正值盛开,为故居庭院增色不少。</p> <p class="ql-block">进入正院后,左右回廊墙壁上都是历代文人墨客到访荆州所作的诗词,由当代书法家手书刻成碑文。</p> <p class="ql-block">登荆州城望江</p><p class="ql-block">(唐·张九龄)</p><p class="ql-block">滔滔大江水,天地相终始。</p><p class="ql-block">经阅几世人,复叹谁家子。</p><p class="ql-block">东望何悠悠,西来昼夜流。</p><p class="ql-block">岁月既如此,为心那不愁!</p> <p class="ql-block">江汉风流万古情 朱焰</p> <p class="ql-block">一代名相张居正是荆州人,故居里图文并茂讲述了张居正跌宕起伏的一生,看后让人唏嘘不已。是非功过,留有后人说……</p> <p class="ql-block">从张居正故居后门出来,就是荆州古城墙,从宾阳楼可以登上城墙,鸟瞰荆州城。</p> <p class="ql-block">明天这里是荆州马拉松的终点🏁,期待明天的马拉松狂欢!</p> <p class="ql-block">3月30日早上7点半,“一马当先,荆彩有你”2025荆州马拉松鸣枪起跑。这次马拉松一共有2万人参赛。女儿就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这次赛事的线路设计非常用心,从体育中心起跑,途径宾阳楼,穿过古城门,张居正故居,金凤广场为终点。沿途古今元素交相辉映,人文与山水之美相得益彰。</p> <p class="ql-block">在马拉松赛事官方图片上,得见古城全貌。</p> <p class="ql-block">在仿佛穿越古今的“时空”跑道上奔跑,相信每一位选手都既能感受到荆州深厚的历史底蕴,又能领略到它蓬勃的现代活力。</p> <p class="ql-block">完赛奖牌设计的也极具荆州特色:青铜纹饰+漆器纹样+可滑动的楚王车马阵,动态展现出当年楚国的气势和威严,层层显示荆楚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浩荡荆江九百里,巍巍楚天三千年。这一路“荆”彩绽放,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站在长江边凭栏远眺,但见万吨巨轮与白鹭共舞,长江大桥同蒹葭相映。</p><p class="ql-block">江风送来李太白的诗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这承载过李白轻舟、苏轼赤壁、杜甫孤舟的长江,奔流不息的浪花里激荡着古老的旋律,正在不断续写新的诗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奔向星辰大海的方向。</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