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日记》集锦

木子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  三月,是一个充满希望和生机的季节,寒冬的阴霾逐渐散去,温暖的阳光洒满大地,万物开始复苏,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开放,将大地装扮得绚丽多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他们从“老山屋场”走来……(一)</span></p><p class="ql-block"> 在那片被岁月深情拥抱的古朴村落深处,有一座老宅屋,名叫老山屋场。这是一座承载着无数故事与梦想的老宅屋,宅屋里住的人家,邻里关系亲如一家,见证了无数少年从青涩走向成熟,从平凡迈向壮丽的人生旅程。</p><p class="ql-block"> 老宅屋的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先人的故事与汗水,他们从小就被长辈灌输尊老爱幼,勤奋好学的传统美德,老宅屋不仅仅是他们成长的起点,更是心灵的归宿。</p><p class="ql-block"> 老宅屋是廖氏家族的祠堂,解放后,政府把老宅屋分给了十来户人家居住。大家和睦相处,亲如一家。长辈的榜样和力量,培养出了很多优秀儿女在各条战线勇往直行,努力工作。</p><p class="ql-block"> 他们从老宅屋里走来,踏着山间泥泞的小路,每一步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与大自然的馈赠,带着泥土的芬芳与花草的清香,将那份大自然的纯真与美好,传播在人间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 近日,这些昔日在老宅屋里一起长大,从老宅屋走出来的乡邻,来到我家里聚会,这让我欣喜若狂,万分高兴,大家回忆昔日的乡情,友情,亲情,高兴之情,溢于言表。这些同辈长大的邻居,或许在商界奋力拼搏,成为行业的佼佼者,或许在教育战线上发挥聪明才智,为国家培养大批人才,或许在政坛上挥洒智慧,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或许在监狱部门从事行政管理,履行公平正义的庄严承诺,或许在新闻媒体,挥毫泼墨,歌颂党的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还有在医疗,国企等行业单位工作的乡邻,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们无论走到哪里,从事何种职业,都用自己的才华与汗水,书写看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p><p class="ql-block"> 大家回忆了儿时在一起玩耍的许多有趣故事,这些人的童年在老宅屋里度过,在宅院子里追逐嬉戏,笑声在空中回荡,留不尽的欢乐与纯真。 </p><p class="ql-block"> 老宅屋的每一块石板,每一根梁柱,每一扇窗户,都承载着儿时的记忆与温情。我常想,无论我们身在何处,老宅屋都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牵挂与归宿,那些温暖老宅屋的时光,那些与乡亲们共度欢乐的瞬间,都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我们前行。</p><p class="ql-block">(木子)</p><p class="ql-block">一2025年3月12日</p> <p class="ql-block">  这些昔日在“老山屋场”一起长大走出来的乡邻,来到笔者家里聚会,心情异常激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他们 从“农家小院”走来……(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塘坡那弯弯曲曲的山间环岛公路,像一条没有尽头的长绳,缠绕山腰,越过山冈,把一户户人家连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王塘坡隶属于莲花镇金华村,住在这王塘坡,最开始还只有我家一户人家,我家原先也住在老山老宅屋,老宅屋是一个小生产队,共住上十户人家,人多屋挤,我小时候经常和小朋友在堂屋里玩耍,内容包括跳房子,捉迷藏,打陀螺,滚铁环等这些游戏还记忆犹新,虽然场地小,但玩得很开心。</p><p class="ql-block"> 随着我们兄弟年龄增大,父亲第一个举家外迁,在离老屋不远处的王塘坡建了一栋农家小院。小院中间三间房一字排开,两边分别建有几间箱房,所以,我们那地方叫一幢两箱房。农家小院虽然是土砖构造,但在当时也引来了无数乡亲们羡慕的眼光。</p><p class="ql-block"> 王塘坡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环水风景秀丽的地方,尤其令我喜爱的是我家那农家小院,屋前那枝繁叶茂的青松苍柏,以及屋前一年四季清澈见底的水塘。夜幕慢慢降临,袅袅炊烟婷婷升起,恰似一幅宁静的山村夜归图。</p><p class="ql-block"> 几年之后,王塘坡便热闹了起来,从大屋场迁来的人家越来越多,紧接着在学校教书的文老师一家来了,在公社任武装部长的李部长一家来了,在村上任支部书记的毛书记一家来了,还有好几家村民也搬迁来了,</p><p class="ql-block"> 他们一般建的房子都是依山而建,依水而居,每家每户都有个菜园子,每家每户都有一口纯静清甜的水井。建筑风格都是一幢两箱房的农家小院,清一色的土砖墙,屋顶盖的青瓦,土砖屋,青瓦盖,冬暖夏又凉,确实是乡下人居住的好地方。</p><p class="ql-block">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提高,儿女们都长大了,这些土砖屋似乎与时代发展不相匹配。随着政府“土改楼”政策的推出,这些父辈们盖的土砖屋突然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富丽堂皇的小楼房,这些小楼房比城里人住的房子更宽敞些,装饰也毫不逊色,甚至比城里人装饰的房子更豪华,更气派。在王塘坡不到10亩的小山坡,就有上十幢装饰别致的小楼房拨地而起。虽然乡下人也住上了城里人一样的楼房,但我还是十分留恋那简朴而宁静,悠久而亲切的老屋,那是经过岁月的洗礼,儿时盼望已久的幸福家园。(木子日记)</p><p class="ql-block">一2025年3月13日</p> <p class="ql-block">  图为父亲盖的“农家小院”</p> <p class="ql-block">  图为哥哥嫂子盖的“农家小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村口老树(三)</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我老家村口,有一棵老树,之所以称为老树,是因为这棵树的年龄比较长了,当年我们青涩调皮上小学时,这棵老树就高大挺拨,绿覆荫浓,尽管显得有几分苍老,但依然挺立在天地间,它的生命力如同初升的太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p><p class="ql-block"> 炎炎夏日,老树张开它那如伞的枝叶,为村民们提供了一片凉爽的庇护,村民们不管在哪里劳作,休息之余,都要来到老树下乘凉,孩子们在老树下嬉戏打闹,老人们则坐在树荫下,摇着扇子,讲述那些古老而遥远的故事,这些故事,如同老树的年轮,一圈又一圈地刻在每个人的心中。坐在老树下,微风轻拂,树叶沙沙作响,让人心旷神怡,感受大自然恩赐,享受这份难得的宁静与清凉。</p><p class="ql-block"> 每当春天来临,老树绽放出嫩绿的新芽,枝头挂满了细碎的花朵,散发出淡淡的芬芳,这些花朵吸引着蜜蜂与蝴蝶翩翩起舞,为村民住的屋场增添了几分风景与美丽。</p><p class="ql-block"> 随看岁月的流逝,老树也面临着各种挑战,风雨的侵袭,病虫害的困扰,老树的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有一次,天连续下大雨,在闪电刹那间,老树仿佛被天公怒吼,遭受了命运一击,身躯下半部如被利刃切割一块,但老树依然挺立不倒,展示了生命的顽强与不屈。</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村民们对老树从来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和不敬,他们积极地组织起来,提出了很多保护老树的措施,他们深知,保护老树不仅是对自然的尊重,更是对后代子孙负责,能给他们家庭带来平安和幸福。</p><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老树依旧,它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生命的故事,传递着时间的温度,在这片被老树守护的屋场上,每个人都在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人生篇章。(木子日记)</p><p class="ql-block">一2025年3月18日</p> <p class="ql-block">  村口老树,诉说着生命的故事,守护着屋场每一个乡亲们的平安幸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古树钟声(四)</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当晨曦初露,我老家屋前古树上悬挂的铁钟便会发出浑厚的鸣声,这穿越时空的声音,如同大地的心跳,引领着乡亲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p><p class="ql-block"> 古树上传出的声音,是残疾姑娘苏满敲响的,苏姑娘用铁锤叩击铁钟时,古树深处传来青铜般的轰鸣,这株承载着上百年农事密码的老树,每个结疤都是天然的声腔,当苏姑娘敲打悬挂在古树上的铁钟时,整个队里的村民从被窝里苏醒了。</p><p class="ql-block"> 苏满还只有两岁多时,不慎从桌子上摔下来,这伤势可不轻啊!腰椎摔断了,那时苏姑娘家里很穷,没有钱医治,苏姑娘长大后,身材很矮小,只见上身不见腰,整个腰部与上身缩成一团。但她头脑很灵活,总是一副爱笑的面孔,见了长辈就伯伯叔叔喊个不停。苏姑娘虽然不能下地劳动,但做家务事很勤快,她头顶一片天,洗衣,扯菜拿东西都是头顶着。她性格很开朗,也很坚强,我们小时候都喜欢到她家里玩,她总是拿出家里最好的零食给我们吃。队长为了发挥她的长处,就把村民出工时敲打铁钟的任务交给了她。这是村民出工收工的信号,由苏姑娘负责,矮小的她也能赚到工分,村民们为她高兴,当然她自己更加激动,这是队里让人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因此,她非常喜欢这份工作,非常认真负责。</p><p class="ql-block"> 每天清晨,苏姑娘一般都比别人起得早,因为她有一个任务,按时按点敲打古树上悬挂的铁钟。这时古树的钟声传遍老屋的上空,乡亲们听到钟声,闻声而动,一会儿,禾场里聚满了人群,在古树下站满了劳动大军,队长分配劳动任务后,村民们手拿农具向着田间地头方向走去,开始了一天的劳作。</p><p class="ql-block"> 如今,乡亲们劳作早已不再使用这种原始的钟声传递信息了,但往日古树传出的声音,深深地烙印在乡亲们心坎上,乡亲们听见的不仅仅是劳动号令,更是根系深扎大地的文明传承。</p><p class="ql-block">(木子日记)</p><p class="ql-block">一2025年3月19日</p> <p class="ql-block">  老树上挂的铁钟,是村民们出工或收工的信号,他们听见的不仅仅是劳动号令,更是根系深扎大地的文明传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沩山人民吃上了“旅游饭”(五)</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到沩山旅游,最让人壮观的是当地的民宿,集镇上几百栋民宿,基本上都是接待各地前来旅游的游客。</p><p class="ql-block"> 苏嗲全家早几年还住在山上,祖祖辈辈在田间地头辛勤耕耘,扁担压弯了肩膀,每一步都踏实地走在土地上,用汗水浇灌着丰收的梦想。苏嗲说,脚踏黄土背朝天,村民笑颜映日边。村民辛苦一年,家庭生活还是不宽裕,甚至有的家庭还十分困难。</p><p class="ql-block"> 自从乡党委,政府提出“开发旅游资源,振兴乡村经济”战略思想以后,当地政府积极地引导村民从山上搬迁到山下,并从政策上加大扶持力度,山上村民从拆迁中得到部分资金后,政府再引导村民从银行贷部分资金,建起了由政府统一规划的民宿,这些民宿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十分热闹的街市,村民们都加入到旅游开发大热潮中,端起了“旅游饭”碗,家家户户过上了好日子。</p><p class="ql-block"> 3月21日,笔者随朋友自驾旅游开车到了大沩山,住到了苏嗲自建的民宿。我们一行在这里住了两个晚上,房间设施一应俱全,饭菜极具鲜明特点,可以品尝到当地的特色美食和自种的新鲜蔬菜。据苏嗲儿子苏华介绍,大沩山集镇上有200多家民宿接待点,每年接待各地游客达好几百万,就我这家小店而言,每年接待游客也有一万人以上。</p><p class="ql-block"> 大沩山是一个山川景观迷人的地方,也是一个充满自然美景和丰富文化的地方,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旅游景点,拥有著名的密印禅寺,青羊湖,千佛洞等景点,千佛洞幽深曲折,神秘莫测,钟乳石,石花,石幔等洞穴奇观遍布洞中,更为奇观的是沩山漂流,河道长度达5.6公里,水的落差达200多米。河水潺潺,鸟语花香,一路上有风景之美,有快乐之旅,自由自在的漂流,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浪漫与激情。</p><p class="ql-block"> 大沩山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这里夏季非常凉爽。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这里被称为“天然空调”,夏季当许多地方气温达到38摄氏度以上,这里只有20多摄氏度,非常适合人们居住养生。</p><p class="ql-block"> 许多游客说,在避暑沩山胜地怀抱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恩赐,每一刻都充满了宁静与惬意。(木子日记)</p><p class="ql-block">一2025年3月23日</p> <p class="ql-block">  宁乡市沩山旅游风景区是一个夏季避暑的好地方,高温天气这里只有摄氏温度20多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  说不出口的骄傲(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友陈主干曾经是湖南建湘瓷厂销售员,企业改制后,响应政府号召,下岗再就业,在湘春路创办了建湘瓷器店,因为他曾在厂里任销售员,熟悉陶瓷制作工艺,市场营销等环节,所以,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p><p class="ql-block"> 在这期间,陈主干靠做陶瓷生意,不仅解决了家庭一切生活开支,更重要的是让女儿接受了高等教育,女儿大学毕业后,就被武汉电视台录用,先后在新闻主播,综艺节目等岗位任主持人。</p><p class="ql-block"> 陈主干说,儿女有出息,是父母心中最美的风景,它超越了语言,跨越了时间,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粱,让爱与梦想永远传递,生生不息。这话说到我心里去了,我与陈主干有同样经历,他做生意时,女儿在上大学,我做生意时,女儿也在上大学,他女儿大学毕业,考取电视台做新闻主播,我女儿大学毕业后,考取法院同样做新闻宣传工作。</p><p class="ql-block"> 在人生的长河中,儿女如同父母亲手栽的树苗,经过岁月的洗礼与风雨的磨砺,渐渐长成了参天大树,结出了累累硕果,那果实,映照着我们内心的骄傲与幸福,儿女有出息,如同晨曦初照,温暖充满希望,照亮父母的心房,让岁月的痕迹染上了金色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3月27日,陈主干和夫人来到我家,我俩聊天时,都谈到了女儿的成长进步。他几乎每天在手机上向女儿发信息。“面对困难,你从不退缩,早已具备独当一面的勇气和智慧,每个阶段都有新的收获和变化,而你却总是那么出色耀眼,如今,你已羽翼丰满,可以自由翱翔于广阔天空了,继续加油”。看到陈主干向女儿发的这些信息,简直就是女儿的铁杆粉丝,赞美之词,充满着对女儿的殷殷期望。</p><p class="ql-block"> 陈主干国营企业工人出生,靠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创业之初,资金短缺,客源难寻,各种困难,接踵而至,面对困难和挫折,陈主干从来没有退缩。他创业的理念是,登上山顶,可能是伤痕累累,但看到的却是风光无限。父亲不畏困难,敢于担当的家风,给女儿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家风的传承是后代超越的根基,古人云:“参天大树根植厚土,怀山之水溯源深泉”。一个父亲的影响,不在于他留下多少财富,而在于他活成了儿女心中的坐标。“他用粗糙的手掌,为我丈量世界的温暖”。女儿陈枫茹说。</p><p class="ql-block">(木子日记)</p><p class="ql-block">一2025年3月27日</p> <p class="ql-block">  近日,报社老领导王建国和好友陈主干及夫人一行来到笔者家里,畅谈昔日的友情,心情格外舒畅。</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薪火相传的使命(七)</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战友贾益民虽然光荣退休了,但在华文教育领域并未停止。近日,他专著的《新时代世界华文教育发展》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继2023年出版专著《大学之道》之后,贾益民又一成果问世。</p><p class="ql-block"> 老战友贾益民曾任暨南大学副校长,华侨大学校长,华侨大学海外丝绸之路研究院院长,华文教育研究院院长等职,在华文教育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方面,有突出的贡献,享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待遇。</p><p class="ql-block"> 该书系统探索了全球化与数字化背景下华文教育的担当与使命,从理论构建,政策分析,实践案例等方面,多角度,多领域展开探索,提出了“大华文教育”理念,强调语言教育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 老战友贾益民在华文教育道路上砥砺前行,他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广阔的国际视野,为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他的著作和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海外华文文学功底的内涵,更加为海外华文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p><p class="ql-block"> 老战友贾益民说,海外华文教育是一项极其光荣的伟大事业,承载着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在这条道路上,要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木子)</p><p class="ql-block">一2025年3月30</p> <p class="ql-block">  老战友贾益民曾是厦门华侨大学校长,退休后,不遗余力继续为海外华文教育作贡献。近日由他专著出版的《新时代世界华文教育发展》一书在世界各地发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