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交地古道是古代河南到山西的一条重要商旅通道,因为其起点位于豫晋两省交接之地的交地村而名。古道宽约0.3米至3米,长约70公里。</p><p class="ql-block"> 古道入山后,蜿蜒曲折穿行于太行山上,极少有平坦开阔之处,或紧靠岩壁擦肩而过,或凿山铺石拾级而上,险要处以山石砌堰加固,两峰间用叠石筑桥。古道上有长栈、七里拐、持谷柱、万缘池、沙不滩、吊驴台、圣祖峰、仙人桥、交地口、韩王池等多处景观古迹。</p><p class="ql-block"> 据传古道始建于于春秋末期的韩赵魏三家分晋之时,兴盛于明清。晋卿韩虔(后来的韩景侯)欲占轵为都,全程贯通了古道。此后,历代仁人志士不断捐款复修,方使古道容颜今日复存。顺治十八年(1661年)《创造万缘池补修路碑记》载: 功德主段世明(交地人),助缘善人王岫、马英等,“复修补仙人桥,吊驴台,使断者通,并修万缘池,蓄水济人" 。1947年7月,陈谢兵团,曾率大军由交地古道直下太行、强渡黄河、逐鹿中原。</p><p class="ql-block"> 两千多年来,横亘于晋豫之间,见证了我国历史之变迁的悠悠古道,托起了两地苍生之福祉,促进了晋豫文化之融合。</p><p class="ql-block"> 古道沿途有悬崖绝壁、叠嶂峰峦,虬木古树、斓漫山花,也有山泉水池、古院人家。</p><p class="ql-block">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作、生活环境的变化,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各种由此而生的身体疾病、不适也越发增加。所以去户外徒步爬山也就逐渐成了当今我们释放压力、愉悦身心的主要方式之一。而徒步古道则让我们不仅能欣赏到沿途的美景,还能感受到悠悠千年之历史。通过徒步古道我们了解到在动乱灾荒岁月,古道是逃生活命者的救生路,太平盛世日子,古道是奋斗者的致富路。</p><p class="ql-block"> 徒步交地古道有三条线路,有全长10.735公里的太行山全民健身步道环线,有全长8公里左右部分走太行山全民健身步道、少部分野线体验的小环线,有从济阳路七号洞开始走太行山全民健身步道到济阳路三号洞的穿越线。</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30日,我们沁阳开心户外一行50名驴友相约从济阳公路3号洞徒步穿越到七号洞,其中有生于1949年的老驴友,也有生于2019年的小驴友,有七尺男儿,还有不让须眉的巾帼驴友。</p><p class="ql-block"> 这天早上六点半我们乘坐豪华旅游大巴从沁阳出发。在车上,我讲了本次活动的路线情况和行程安排,以及有关安全、防火等注意事项。到了济阳路,由于济阳公路正在大修,在省界处把路封死了,所以路上除了施工车辆几乎没有行车。所以八点多一点我们就顺利到达了济阳公路3号洞休息区。</p><p class="ql-block"> 大家下了车,有施工车辆在工作,隆隆的轰鸣声充斥着耳廓,让人听不清说话,尘土在路上飞扬。抬头望向天空,太阳躲在云层上面时隐时现,阵阵山风呼呼地吹在身上,不禁让人感觉阵阵寒意。我招呼大家整理好装备就跟着我沿着交地古道开始向上攀登,开始了今天的徒步旅程。</p><p class="ql-block"> 一路上大家互相鼓励,边徒步边欣赏沿途美景,经过仙人桥、圣祖峰、交地口,于中午十点多一点到了大岭堂。这时候,云散天净,红红的太阳照在身上,感觉浑身暖烘烘的。大家就按照吩咐在这里休息、玩游戏一会,然后开始分享各自带的吃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吃过午餐,中午十一点半左右我们沿着太行山国家森林健身步道开始徒步向济阳公路七号洞进发。一路上我们时而上坡,时而下坡,时而走在山脊,时而走在邻崖小道。一路上盛开的连翘花不时出现我们的两旁,大家禁不住赞叹、拍照。偶尔还有山韭菜映入眼帘,有的驴友忍不住弯腰把它收入囊中。下午三点左右,大家先后顺利到达大巴停的地方——七号洞附近的休息区。上了大巴就开始返程。下午五点整安全抵达沁阳,本次活动圆满结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