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美术馆建馆三十周年纪念展

风采依旧

刘海粟美术馆是我国首座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省市级国家美术馆,是集收藏保管、学术研究、展览陈列、教育推广、文化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博物馆,1995年3月16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br> <div><br></div> 三十载艺海传薪,本次纪念展共展出144件作品及文献,不仅有刘海粟的经典之作《黄山始信峰》《外滩风景》等,还有其收藏的诸多古代书画,更有近三十年来积累的丰富馆藏,包括中国当代著名画家的力作以及通过国际交流展收藏的海外艺术家作品。 春眠<br><br><div>李可染(1907-1989)<br>纸本水墨|1946年|49.5x41( cm )<br>刘海粟美术馆藏<br>作者介绍<br>江苏徐州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早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习,1929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院研究生班,从林风眠、克罗多学油画。1937年进入郭沫若主持的政治部第三厅,创作抗日救亡宣传画。1943年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中国画讲师。1946年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等职。李可染先生积极从事传统中国画的变革,主张"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既取法前代范宽、李唐、龚贤及黄宾虹等大师,又适当吸收西方绘画技法,而更重实地写生。他认为山水画创作是"为祖国河山立传",多年行程十数万里,走遍大江南北,饱游铁看,深入探求自然山川之奥妙。其山水画浑厚凝重,深沉茂密,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独创性。所作写意人物与牛,形象生动,笔墨简劲,富于生活情趣。<br>收藏年:2009</div><div><br></div> 荷花游鱼<br><br>唐云(1910-1993)<br>纸本水墨|1956年|130.5x63.5( cm )<br>刘海粟美术馆藏<br>作者介绍<br>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国画家和文物鉴定家。擅长花鸟、人物、山水等题材的创作,画风清新俊逸,沉郁雄厚,被誉为现代四大花鸟画家之一。<br>唐云先生曾任教于新华艺专、上海美专国画系,担任上海博物馆鉴定委员、上海中国画院代院长、名誉院长等职务,对中国画的发展和文物鉴定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br>收藏年:2009<div><br></div> 水墨构图12.4<br><br>周长江(1950-)<br>纸本水墨|2012年|145x367( cm )<br>刘海粟美术馆藏<br>作者介绍<br>上海人,中国当代著名画家,上海抽象绘画的领军人物、代表画家。197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曾任上海油画雕塑院副院长、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终身教授。三十年来,周长江先生始终不懈追求艺术的真谛,深入探讨学术,使他从一位技艺精湛的写实油画家成长为一位富有创意的抽象艺术家。他在当代文化进程中展现出的自觉更新能力、对艺术形式的敏锐洞察以及对传统文化现代转型的热情,均为推动中国油画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br>2012年,中国上海刘海粟美术馆《适.度之为﹣﹣周长江纸上绘画作品展》。<br>收藏年:2012 黄海一线天奇观<br><br>刘海粟|纸本设色<br>1976年|69.2x134.1( cm )<br>刘海粟美术馆藏<br>作品介绍<br>刘海粟晚年的泼墨泼彩山水画有着自成一体的鲜明特质,色彩浓烈泼辣,气势宽广宏大,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和独特的艺术魅力。<br>《黄海一线天奇观》是刘海粟泼墨泼彩山水画中的经典之作。画家以自如泼洒的笔墨和浓艳的色彩,表现巍峨的黄山,以及山间漂浮流动的云气,画面色彩瑰丽、光感极强,充满了张力和氤氲之感,突出表现了黄山的"奇险"和"壮美"的气象。<div><br></div> 粗枝大叶荷花<br><br>刘海粟<br>|纸本设色<br>1980年|67x131( cm )<br>刘海粟美术馆藏<br>作品介绍<br>刘海粟晚年突破中国画的传统程式,在大小青绿的笔墨用法和意境的基础上,吸收后印象派的色彩表现并融会贯通,探索出独具一格的泼墨泼彩技法。<br>作于1980年的《粗枝大叶荷花》是刘海粟泼彩花鸟画中的代表作。画家在泼彩时将近乎不加调和的饱和颜色泼洒于纸上,于泼墨中再积累艳丽和厚重的色彩,从而形成纷繁斑斓、鲜艳润和的色块,以及灵动鲜活、热情奔放的笔触。强烈的红绿色彩对比,与后印象派高更油画中红绿并置的纯色对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div><br></div> 艳斗汉宫春<br><br>刘海粟<br>|纸本设色<br>1965年|103.5x108.4( cm )<br>刘海粟美术馆藏<br>作品介绍<br>在十年特殊时期,刘海粟身陷政治漩涡的同时又接连遭遇几次中风,身心皆承受了巨大的打击。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刘海粟也没有停止艺术创作的脚步。他将写字、作画当作精神上的寄托。1965年创作的《艳斗汉宫春》是以毛泽东诗词《卜算子.咏梅》为主题创作的,《咏梅》中的"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从中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海老当时的心境,彰显出老人坚强不屈而又乐观向上的意志和胸怀。<br>画面中,刘海粟运用箍篆法写出了老梅枝干的干涩力沉,以此来体现其年迈老桩之沧桑感,同时笔触润染有度,所作枝梢率意而为,千枯适宜,病树前头万木春般的生机感油然而生;然而在点写花卉时,手法又与枝干作法截然不同,体现出海老所追求的"艺术对比的撞击感",其用浓重的赤色点染梅花,色彩鲜润欲滴,用笔上明显受到油画技法的影响。枝干遒劲刚韧,梅花红艳热烈,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海老对红梅的热爱。<div><br></div> 黄山始信峰<br><br>刘海粟<br>|纸本设色<br>1954年|117x81.5( cm )<br>刘海粟美术馆藏<br>作品介绍<br>新中国成立后,刘海粟的艺术创作也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他畅游祖国壮丽山河,体验各地劳动人民生活,用手中的画笔纪录下新时代的新风景。<br>《黄山始信峰》为刘海粟1954年六上黄山时所作。"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我是黄山友。"海老钟爱黄山,一生十上黄山,创作出大量精彩的黄山题材作品。始信峰位于黄山北海散花坞东,凸起于绝壑之上,此峰小巧玲珑,风姿独秀。峰腰西侧有密集参天的大松树沿坡丛生,苍劲多姿,奇态万状。这件作品采用了浅绛山水画法,刘海粟借鉴石涛的笔法,先笔后墨,结合运用中锋与侧锋,写出长线条的山峰结构,山峰下部的松林以简笔勾勒,形神兼备。隐藏于云海光影下的山峰一角,可看出刘海粟采用了线条的对比手法,上部与下部的山峰线条长短各异,笔力强弱结合,收放得当,其间以披麻皱体现山石质感与体积。表现出始信峰的险峻和神秀,设色清逸空灵、明快淡雅。<div><br></div> 古松图<br><br>刘海粟<br>国画<br>-<br>1994年<br>130x73( cm )<br>-<br>私人收藏<br>作品介绍<br>《古松图》绘于1994年7月20日,刘海粟先生在华东医院病房内,专为杜乐行先生倾心绘制。画作之上,四枚印章熠熠生辉:"十上黄山绝顶人"、"真手不坏"、"百年吞吐"以及"刘海粟印",其中两枚("真手不坏"、"百年吞吐")乃是韩天衡先生为刘海粟定制印章。1995年1月20日,夏伊乔和刘擔在衡山宾馆为《古松图》补铃两方印章时,夏伊乔说:"老先生生前是不轻易将自己的作品送人的,他把这幅画赠送给你是对你的看重。"后来在装裱此画时,夏伊乔还亲笔在诗堂里作了如下题记:<br>海粟先生十上黄山,屡绘奇松,尚曰,一百岁重新开始,还要有新的创造。一九九四年七月二十四日于上海华东医院病房,接韩天衡先生新制"真手不坏"和"百年吞吐"印章二枚,称赞不已,即兴挥毫作"古松图"赠与杜乐行贤弟。不料八月七日海粟先生仙逝,此图竟成绝作。<br>乙亥冬月,夏伊乔记于上海吴兴路新居画室。<br>右上方铃"艺海堂"印,落款下盖"夏伊乔"、"海粟之妻"章两枚。<br>此画是两位老人家对杜乐行先生在刘海粟美术馆建设及捐赠事宜中所付出的努力的双重肯定。自美术馆开馆以来,杜乐行先生便担任常务馆长一职,他始终认为刘海粟先生若在世,应为馆长首选。刘海粟先生逝后,夏伊乔女士接任名誉馆长,而杜乐行先生则继续担任常务副馆长,从未有过晋升为馆长之念,以此表达对两位前辈的深深敬仰。<div><br></div> 刘海粟美术馆的志愿者也是这次展会的一大亮点。讲解员对中国美术史上历代各位大家和他们的作品都了然于胸、了如指掌。丰富的专业知识使她对展会中的众多作品都能如数家珍般的娓娓道来,充满激情的深动讲解,使观展者了解到了不少奇闻趣事,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收获满满。<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