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013 <p class="ql-block">文/李建科</p><p class="ql-block">图/李建科</p><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廉江市名班主任李建科工作室</p><p class="ql-block">美篇号:42125508</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场偶遇,让笔者重新思考家庭教育及其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偶遇家长,问及学生(学生人多,记不了那么多)。无法知道学生的实际情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生和家长反映情况,这些情况并未反映给班主任,也未和班主任联系。家长对学校有意见,原因是听孩子所反映的情况(意见)。家长言语中,带有情绪,表示不满。笔者作为德育工作人,很难改变家长的意见和看法。尤其是局外人(亲属、族亲之类的),他们的认知往往以所听到的为理由或事件认知起点。笔者本来对所问及的学生情况,可说为一无所知(原因是没有交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男家长对学校表示不满,孩子情况没有及时反馈给家长,却突然收到调整通知之类的。要求调整宿舍,若无法满足,需要申请走读等等,若不满意,申请转学等等。其兄弟言辞尤为偏颇,“热线电话”、“放弃孩子”、“不公平”之类的。我在没有孩子信息的基础上,只能结合平时的工作,对他们的疑问一一做解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笔者和为了帮助家长们树立认识事情真相的方法,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从事情的立体多维、认知局限与单一、家庭关系处理与夫妻矛盾处理模式、家庭权力之争导致视觉焦点转移及孩子“脱离家长视觉焦点”等诸多问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中的错象,以及孩子学习与成长等诸多问题,而家长认知不足,教育能力低下或不足等等,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及孩子成长迷惘等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顾这一家庭的教育问题。男家长所陈述的内容,表现出男家长的教育只是一件不上心的工作,错把儿子的教育事件和别儿女的教育事件混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儿子的教育,不是持久而上心的工作,仅仅是随机的应激反应。看到儿子玩手机,玩IPO,情绪不好,摔手机、摔IPO,把物件销毁当成“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只有承认教育,不是简单说教,不是打打骂骂,需要认识孩子,知道孩子存在的问题,知道孩子拥有的语言工具水平与能力,知道孩子问题出在哪,知道孩子是如何听,如何理解家长所说的话等等。忽视这些,就是“教育”脱离了孩子。没有孩子的“教育”,就是家长的无知与一厢情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问题出在哪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就是家长需要认识的。家庭教育之所以是一门学问,他不是靠父辈的家庭教育观念,不是靠“我父母是这样教育“为依据,更不应以“我是这样理解的”为家庭教育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所生活的家庭,就是生命成长的环境。孩子自身就是一个需要认识的过程。家庭教育,是家长作为家庭教育主导方,教育行为认知的主导者,自身所存在的家庭教育无知,也就是教育无知在发挥作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承认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才会认真学习,才会从学问的角度出发,从学问角度来认识孩子,认识家庭,认识人与关系,从家庭认知高度、认知维度、认知要素、认知工具与认知实际出发,以孩子健康成长为根本,切实从家庭教育主体出发,认真做好家庭教育工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承认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才会认真学习,做一个有学问家长,做真正的家庭教育。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害孩子,害家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承认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才会从自己“需要”、自己成长的角度去学习新理论、新知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学什么?怎么学?这是摆在家长面前的首要任务。家长要学的可说是“学海无涯”。让自己具备哪些知识、哪些能力,这些都摆在家长面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孩子不同阶段,不同的学习能力与水平,这需要家长了解孩子,从孩子健康成长角度出发,做孩子健康成长的贴心人,能在孩子成长需要家长的时候,能快捷高效地出现在孩子“身边”,给孩子依靠,给孩子力量。</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并不是简单的给吃给喝,更不是为孩子提供生活物质和金钱,而是为孩子成长创造一个学习、建设、发展的环境,不仅仅是物质,还有人与社会关系。没有学问,是无法解决这些相关问题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传统说教已经近似于“无效”,离谱的可能天天在做无效的徒劳无功之活。观察家庭教育的情景,家长只是活在“自言自语“的说教里,眼里“看不到”、“看不清”孩子。打个比喻,对孩子说教如挑粪撒田,家长把粪撒了,觉得自己是撒给孩子这块田地了,感觉自己的“功”已下了。却不知道孩子给自己上了一层“透明的薄膜”,自己和家长,彼此都是“透明”地“存在”,孩子却不“接纳”家长的施肥,不接受家长的施与。一个动作,就把家长说教的内容撇得一干二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承认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家长才会用心学习。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家庭建设,还有与教育相关的知识,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心理教育学,与家庭教育相关的学科及理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工作之余,才会花时间去学习,去掌握理论,去关心孩子,了解孩子,认识孩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关心孩子,才会眼里有孩子。看见孩子的生命状态,时段与姿态。譬如,学习时,身体姿态,其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阐释着孩子的行为与心理。孩子成长,是一种与其认知相结合的生命状态。孩子生命成长,尤其是对于学习,所表现的,不仅仅是学习认知、学习心理,更与生命成长的精神与价值取向密切相关。很多孩子,把“去学校”等同于“读书”,把“读书”等同于“学习”,把“来学校、在学校”等同于读书,等同学习,甚至把“抄作业”等同于“做作业”,甚至把完成“作业”(抄作业)视为任务,是为老师或为家长完成的。生命成长,知识获得,完全被扭曲,甚至导致学习变成毫无利于孩子生命成长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家长需要学习,需要掌握更丰富的知识。家长自身成长与孩子成长在同一成长路上。不仅仅懂学会学,更懂得教怎样高效地学,怎样才能有效或高效成长。面对学习困难,懂得采取有效的方式方法去解决学习问题或学习所相关的困惑,更利于生命的健康成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承认家庭教育是一门学问,这对于忙碌于生机的家庭,可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生活富裕的家庭,家庭教育可能是一场利益瓜葛的任务“外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庭教育被解读异化,与工具有着密切关系,同样与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有着密切关系。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不同的社会,不同的处理。时下,很多家庭教育被幼儿园教育所占用,家庭教育时间缩短,甚至出现不同认知,不同的家庭教育现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若从孩子成长成一名优秀的社会成员这个角色来看,这本是一个成长过程,不同时期的表现不同。人们习惯把水稻比作孩子,把稻田比作家庭(也可以把稻田比作学校),把一个区域比作社会。一个家庭“病了”,孩子自然是健康不了的,可自私的家长把孩子“病”了的责任推给学校,因为孩子曾去了学校,是学校的责任。一个不受学校规章制度所制约的学生,你可想象孩子成长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与情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可能并不懂得数数。一个孩子一年约四十一周在学校,约二百天在学校,三岁或四岁前,孩子在家生活成长,这段时期,是孩子成长奠基时段。所有的“习得”“习惯”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从观察更多的生命成长例子里会发现:孩子靠大量模仿与自我认知结合所成长成进入学校的模样。教学过程中,孩子的模仿方式与所需时长,以及孩子所表现出来的交际模式,以及学习的认知与价值取向,都依赖原有的认知与模仿学习模式。已有的,既有利于孩子的学习成长,也局限与限制孩子的学习成长。从旧认知模式打破到新认知模式建立,所需的时间远不是人们的简单所想。这就是学校教育所要重视和所面临的巨大教育困难。</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khlptu" target="_blank">话语人生:认识孩子比教育孩子重要</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2j48n3" target="_blank">建立语言工具有效认知板块</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g5qfzd" target="_blank">帮助孩子拥有正确的语文学习</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9uejdt9" target="_blank">认识孩子的行为模式</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9bn3cm" target="_blank">帮助孩子建立背诵模式</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9iklcd" target="_blank">寒假“任务”</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b1f3y2" target="_blank">和孩子生活</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c688kv" target="_blank">了解孩子近期的学习</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dhfyvu" target="_blank">倾听孩子的心声</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adp70sb" target="_blank">学会欣赏孩子</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