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缙云帐篷节

格桑花

<p class="ql-block">  2024年10月26日至27日,浙江缙云户外帐篷节,驴友一行50人满怀期待地参与了这场露营游玩活动。中午12点多抵达仙都,享用完丰盛的午餐后,一同徜徉在这片被誉为“人间仙都”的胜地之中。</p><p class="ql-block"> 五彩斑斓的帐篷点缀在绿意盎然的草地上,人们忙碌地搭设着自己的小天地,或是在帐篷里小憩。不远处的舞台区域,正等待着夜晚的精彩表演。整个帐篷区洋溢着欢乐与期待。</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仙都的山水间,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驴友们时而驻足欣赏风景,时而拍照留念,每一步都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在咖啡馆门前,大家聚集在一起合影留念。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旅行,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碰撞。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着这段美好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石桥上,我们仿佛要在这片天地间自由飞翔。</p> <p class="ql-block">  山水画般的景色展现在眼前,山峰直插云霄,湖面平静无波,倒映着天空中的白云与周围的树木。石拱桥上,我们驻足欣赏风景,仿佛时间在这一刻静止。</p> <p class="ql-block">  古老的石拱桥连接着两岸,周围是郁郁葱葱的树林和巍峨的山峰。我们延着这座桥继续前行,去探索未知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  沿着石板路前行,身后是水流平缓的小河,显得这里十分和谐与平静,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  在桥上,我们的身影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驴友们排成一列走在石桥上,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身影在雾气蒙蒙的山景背景下显得格外生动。</p> <p class="ql-block">  平台上的帐篷,是我们暂时的家,也是我们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围坐在一起休息,聊天,享用美食。欢声笑语在夜空中回荡,为这场露营盛宴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夜幕降临,帐篷节现场人山人海,热闹非凡。主办方精心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为这场露营盛宴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与活力。</p> <p class="ql-block">  我们聚集在一起拍摄合影,大家面带笑容看向镜头,仿佛在见证着这一欢乐的时刻。</p> <p class="ql-block">  夜晚篝火旁,驴友们唱着歌,跳着舞,火焰映照在每个人的脸上,温暖而明亮。</p> <p class="ql-block">  翌日清晨,大家整装待发,准备开启一段徒步之旅,深入探索这片神奇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  仙都鼎湖峰,又名独峰、丹峰,俗称石笋。它东依步虚山,西傍练溪水,底部面积达2468平方米,顶部面积710平方米,高达170.8米,巍然屹立,尽显阳刚之美。这壮丽的柱峰奇观,形成于一亿六千万年前的火山喷溢堆积流纹岩台地,经地质外力作用而成,被誉为“天下第一峰”。传说中,黄帝曾在峰巅置鼎炼丹,后驭龙升天。峰顶松柏间,丹鼎凹陷形成的小湖,泉水清澈见底,四季不竭,故名鼎湖,峰亦因此得名。</p> <p class="ql-block">  石拱桥上驴友们的身影与周围的景色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湖泊平静无波,远处山峰云雾缭绕,景色十分优美宁静。</p> <p class="ql-block">  黄帝祠宇。前身为始建于东晋咸和年间的缙云堂,相传是黄帝三大行宫之三天子都。唐天宝七年唐玄宗李隆基敕改为黄帝祠宇,北宋治平年间敕改为玉虚宫,宋元时期达到鼎盛,拥有建筑24座,清顺治年间毁于兵燹。1998年重新建成,有宫门、轩辕殿、缙云堂、怀祖堂、腾龙阁、游龙轩等,建筑面积5700平米。黄帝祠宇与陕西黄帝陵遥相呼应,形成“北陵南祠”格局,是中国南方黄帝祭祀中心和黄帝文化辐射中心。每年清明节、重阳节举行的缙云轩辕祭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在游览之际,有幸目睹并拍摄记录了“天下第一词”轩辕皇帝祭祀祈福仪式的庄严时刻。</p> <p class="ql-block">  仙水洞与唐道士周景复隐居于此有关,皮日休与陆龟蒙有诗写给周景复。仙水洞位于仙都步虚山西麓,鼎湖峰北100余米处,洞高和深各约3米,宽4米。元至正《仙都志》载“马寻、苏舜元、赵及前后名公四十余人记游山岁月并摩崖于洞中”。今见题记有37处,包括宋代30处,待考7处。其中,文字完整者30处,重叠题记2处,前人题记被后人削残而存者5处。</p> <p class="ql-block">  小赤壁,古时又名白岩。东西横亘约六百五十米,高约六十米,崖壁赭白相间,远望犹如焰火烧过,酷似长江赤壁,因规模较小,故名小赤壁。崖壁有署名印海(明代邑令龚庭宾)的“小赤壁”题刻。山体原为东北向断裂,因受溪水侵蚀和风化作用,岩石崩塌,断面裸露,成此绝壁奇观。</p> <p class="ql-block">  合掌岩、合掌洞。八仙亭北,一爿巨岩滑塌后与峭壁相倚,上合下分,状如两掌合十。洞内壁平如刀削,洞阔约六十平方米,洞内冬暖夏凉,最宜游人小憩。南侧峭壁上有明代印海“云关”摩崖,北侧有现代王金山“赤壁云关”摩崖。相传黄帝升天时,洞南阳光灿烂而洞北云雾缭绕,由此异景常呈,故古人称之“云关”。</p> <p class="ql-block">  回程途中,经过了云和梯田,阳光下的梯田显得格外壮观,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这片如诗如画的梯田,为我们的旅程画上了完美的句号。</p> <p class="ql-block">  感谢宋队的精心组织,让大家度过一个完美的假期,衷心祝愿各位在今后生活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平安喜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