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仁心仁术 传奇一生</p><p class="ql-block"> 一一大医宫夺渊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在中医人才稀缺的当今时代,有这样一位医者,他的名字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铭刻在人们心中,他就是宫夺渊。宫夺渊,一位从医55载的大医,既有现代医学大学的专业背景,又在省中医研究所脱产进修两年,深厚的中西医理论功底与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他身上完美融合。他是县中医院曾经的“台柱子”之一,以高尚的人品、精湛的医技,赢得百姓的衷心爱戴。作为他的外甥,我有幸知晓他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如今,想将这些故事一一诉说。</p><p class="ql-block"> 宫夺渊生于1943年,于2023年离世,享年80岁。他是文革前最后一届大学生,毕业于现代医学临床专业。1968年,刚毕业的他被分配至偏僻的乡卫生院,开启了他的从医之路。那时的乡卫生院,医疗条件极为艰苦,仅有听诊器、体温计、血压计等基础设备,连一台X光机都没有,最近的X光机要到35公里外的县医院才有。在这样的环境下,诊断疾病几乎全靠医生的问诊、观察和触摸,这也促使宫夺渊开始钻研中医,学习望闻问切的徒手诊断之法。他找来中医书籍,日夜苦读,边学边应用于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让他在医疗工作中逐渐得心应手,也让他深深爱上了中医。</p><p class="ql-block"> 1978年,宫夺渊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契机——他争取到了省中医研究所进修的机会,得以脱产前往研修中医。在那里,他系统学习中医理论,跟随专家教授诊病疗疾,虚心求教,潜心钻研,医术得到了质的飞跃。</p><p class="ql-block"> 此后的从医生涯里,宫夺渊始终将病人当作亲人,无论白天黑夜,不管路途远近,只要患者有需求,他总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凭借精湛的医术,他治愈了无数患者,成为当地百姓心中备受尊崇和信赖的大医,用一生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他的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成为了一段段温暖人心的佳话。</p><p class="ql-block"> (一)夺元与夺渊之别</p><p class="ql-block"> 改一字而避风波</p><p class="ql-block"> 宫家小子出生时,父母满心期许,取名夺元,盼他将来能夺取状元,光耀门楣。祖上几代勤劳节俭,家境富足,可唯独缺个“贵”字。在那个时代,想让家族地位提升,读书考取功名是唯一的出路 。</p><p class="ql-block"> 谁料,宫夺元到了上学年纪,社会风云突变。他家被定了高成份,读书之路布满荆棘。但这孩子长得帅气,脑袋瓜还特聪明,学啥会啥,老师们都对他格外偏爱。从小学到中学,宫夺元一路开挂,堪称学霸。不仅如此,他兴趣广泛,音乐体育样样精通,拉二胡、吹笛子信手拈来,篮球场上更是活力四射,是学校里当之无愧的文体骨干 。</p><p class="ql-block"> 然而,高成份就像一道紧箍咒,死死地套在他脖子上,让他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好在未来的岳父家是中农成份又缺儿子,有人给他出主意,让他做上门女婿,或许能改变命运,这样日后也有机会考大学。宫夺元思量之后,便依计行事。</p><p class="ql-block"> 1965年,宫夺元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大学。入学不久,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到处都在破四旧立四新,打倒帝王将相。“夺元”这个名字,蕴含着考功名夺状元的意思,在当时可是相当敏感的词汇。</p><p class="ql-block"> 就在宫夺元忧心忡忡之时,一位好心人悄悄提醒他:“赶紧把名字改改吧,不然恐怕要惹麻烦。” 宫夺元一听,觉得有理,稍加思索,便把“元”改成了“渊”,寓意渊博,夺状元变成了夺取渊博的知识,从此就叫成了宫夺渊。</p><p class="ql-block"> 这一字之改,仿佛真的避开了诸多风波。宫夺渊在大学里虽然也历经动荡,但始终坚守着对知识的热爱。多年之后,当他回忆起这段跌宕起伏的岁月,不禁感慨万分。那看似简单的一次改名,实则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p><p class="ql-block"> (二)剪刀治肚疼</p><p class="ql-block"> 巧用智慧化解危机</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70年代,宫夺渊刚从医专毕业,便被分配到岢岚县偏远的卫生院工作。那时的他,不仅医术高明,还是个运动健将,在学校时就是篮球队的主力队员,高大挺拔的身材、结实有力的双臂,在球场上奔跑跳跃的身姿总是充满活力与激情。</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县里举办五一职工篮球赛,宫夺渊所在的乡积极组队参加。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队员们的运动服都是拜托缝纫厂临时加急制作的。队员们穿着这来之不易的服装,满怀激情地打完一场预选赛后,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p><p class="ql-block"> 好几名队员突然捂着肚子,疼得嗷嗷直叫,一个个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从额头滚落,躺在招待所的床上不停地呻吟。队长急得在房间里来回踱步,眉头紧锁,嘴里不停地念叨着:“这可怎么办,这可怎么办!”眼瞅着比赛就要临近,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却毫无办法。</p><p class="ql-block"> 关键时刻,队长想到了身兼队员和随队医生双重身份的宫夺渊。宫夺渊一开始怀疑是食物中毒,他仔细查看队员们的症状,眼神专注而犀利。可检查后发现,没有一个人拉肚子。他又伸手轻轻摸了摸队员们的肚子,一道道醒目的红印引起了他的注意。宫夺渊微微皱起眉头,陷入沉思,片刻之后,他眼睛突然一亮,心中有了答案。</p><p class="ql-block"> “赶紧找把剪刀来!”宫夺渊的声音坚定有力。队长虽然满心疑惑,但也不敢多问,连忙一路小跑着出去买来剪刀,小心翼翼地递到宫夺渊手中,然后满心担忧地跟在后面,心里直犯嘀咕,不知道宫夺渊要在肚皮上施展什么“神奇医术”。</p><p class="ql-block"> 只见宫夺渊毫不犹豫地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几下,动作干净利落,将队员们半腿运动裤上的松紧带剪断了两根,只留下一根。这出乎意料的操作让队长和在场的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大家都瞪大了眼睛,张着嘴巴,半天说不出话来。</p><p class="ql-block"> 原来,那家缝纫厂从来没有做过运动服,对裤围松紧带的尺寸毫无概念,全凭自己的感觉。他们想着队员在球场上动作幅度大,担心短裤掉落会出丑,就用了三股松紧带,还围得特别紧。</p><p class="ql-block"> 半个多小时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队员们纷纷喊着肚子不疼了,一个个又变得生龙活虎起来。他们的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开始有说有笑。宫夺渊这独特的“治病方法”,不仅成功化解了危机,还成为了那段日子里大家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趣闻。每次回忆起这段往事,我都会忍不住笑出声来,同时也对宫夺渊的机智和果断佩服得五体投地。</p><p class="ql-block"> (三)剪刀治鼻痒</p><p class="ql-block"> 小技巧解决大难题</p><p class="ql-block"> 宫夺渊是一方名医,治愈的患者不计其数,哪怕是疑难杂症在他手中也能迎刃而解。他治病的方法常常出人意料,尽显聪明睿智,让人感觉治病就像做游戏一般轻松。</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97年,有一段时间,我的鼻孔处总是奇痒难耐。对着镜子瞧,不红也不肿,可就是痒得让人受不了。去医院找大夫看,大夫们都说看不出有什么异常,只让我擦点红霉素软膏。擦了之后,好像好了一点,但没准儿什么时候又痒得更厉害了。我又去找皮肤科大夫,大夫让我试着擦点地奈德这类抗病毒的药膏,然而依旧没有效果。我甚至挂了省城大医院皮肤科的号,一番检查后,大夫怀疑是过敏,让我做过敏源检测。检测完给开了抗过敏的药,吃了一段时间,似乎有点作用,但没过几天,又痒得让人抓狂,不时用手擦一擦、抠一抠、揉一揉,鼻孔周围变得又红又肿。有时在上班期间的重要场合,我也忍不住抠抠擦擦鼻孔,像个猴子一样抓耳挠腮小动作不断,真是尴尬极了,这已然成了困扰我的顽疾。</p><p class="ql-block"> 宫夺渊,在我们当地是声名远扬的老中医,有许多疑难杂症被他治愈的成功案例。一次我们坐下闲聊,我便向他讲述了我鼻孔发痒的这个顽疾以及多方求医的治疗经过。后来姨夫说那我给你开几副药,你煎着吃试试。我吃了一段时间,却没有一点效果。</p><p class="ql-block"> 我再次找到姨夫,想着既然没效果,这难以下咽的药也不准备再吃了。结果姨夫说:“你过来,我仔细看看你的鼻子。”说着,他戴上老花镜,搬住我的头仔细端详了半天,然后又沉思了一会儿说:“你鼻毛太长、外奓,可能是鼻毛老扫鼻孔刺激的原因,用剪刀把过长的鼻毛剪短点试试。”我按照姨夫的吩咐把鼻毛剪短,嘿,真是神奇!多年的鼻痒顽疾从此竟然痊愈了。</p><p class="ql-block"> (四)困厄相恤,解囊相助</p><p class="ql-block"> 这个故事,是在2023年7月宫夺渊葬礼的饭桌上听来的。宫夺渊的妻表妹满眼泪水,声音颤抖着,缓缓道出那段深藏在岁月里的往事。</p><p class="ql-block"> 时间回溯到1964年,表妹凭借努力考上了河曲农技校。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可学费却成了横亘在面前的巨大难题。为了凑齐学费,表妹的父亲把生产队分给每人6斤、全家六口人共计36斤的小麦,全部磨成白面卖了,又加上卖鸡蛋积攒下来的10元钱,还向亲友借了些,好不容易才凑够一学期30元的费用。</p><p class="ql-block"> 到学校交完报名费和学杂费后,仅剩下21元,表妹小心翼翼地把这笔钱放在腰间的口袋里。然而,命运却和她开了个残酷的玩笑,晚上睡了一觉醒来,钱竟不翼而飞。可书本费还没交,这一学期的生活费也全指望这笔钱。</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21元可是一笔巨款。向同学们借,大家都不宽裕,实在难以开口;和家里说,又怕父母责骂,又且父母实在也没有办法了。无奈之下,表妹只能一天只吃一顿饭,即便饿得两眼冒金星也还是省不出来。实在走投无路,她只好给在供销社工作的姑父写了封信。</p><p class="ql-block"> 姑父家也是人口众多,姑母常年卧病在床,经济十分拮据,同样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把信转交给了婊妹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那时,宫夺渊在神池丁家梁担任代课老师,每月工资39元。妻子在天王塔刚生下大儿子,宫夺渊去天王塔探望后,准备前往轩岗坐火车,途经宁武回丁家梁。在路过葱沟村时,他顺便去看望妻舅家门上的亲戚。</p><p class="ql-block"> 表妹的父亲拿出那封信,满含泪水,自责地说着女儿的“不争气”。宫夺渊看完信后,只是平静地说:“我来想办法。”随后,他仔细记下了地址。</p><p class="ql-block"> 回到丁家梁学校,当月工资一发下来,宫夺渊毫不犹豫地拿出25元,按照表妹的地址寄了过去。要知道,他一个月工资才39元,妻子在村里操持家务,刚出生的儿子嗷嗷待哺,处处都需要用钱,自己在外也有各种开销,但他还是毅然伸出援手。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怀,又是多么无私的大爱!</p><p class="ql-block"> 表妹对姐夫的这份恩情铭记一生,心怀感恩。此后,只要姐夫家有一点难事,她一旦知晓,必定关心问候,竭尽全力提供帮助。如今,尽管她已年近八旬,身体抱恙,却依然执意赶来,只为送姐夫最后一程。</p><p class="ql-block"> 宫夺渊的一生,是具有高尚情怀,宽广境界,仁心仁术,怀有大爱的一生,为医疗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仁爱智慧和医术,为患者带来了健康和希望,他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我们,铭记医者仁心的伟大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