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难忘的聚会

昌盛

<p class="ql-block">在人生的道路上,1970年注定难以忘怀。1970年我们脱下了军装,放下手中的钢抡,离开保卫祖国的神聖岗位,退伍回乡,原以为这辈子只能是面朝黄土背着天,在土地上去寻找希望。</p><p class="ql-block">1970年2,3月国务院召开的全国计划会议强调,大力发展地方“五小”工业,即小煤矿,小钢铁厂,小有色金属矿,小化肥厂,小电站,小水泥厂和小机械厂等,以形成为农业服务的地方工业体系。金华地区钢铁厂应运而生。招收工人就成为自然而然,而我们这些当年或早一年从部队退伍回来和下放知识青年就成为招工的对象,我们再次离开农村,来到工厂,成为一名钢铁工人。为钢铁事业贡献我们尽有的青春年华。</p><p class="ql-block">在工厂,保持军人本色,不怕苦不怕累,在高温下,在钢花飞溅中出力流汗,我们不知道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却在我们手中炼成。其实钢铁工人面对的是恶劣的工作环境和高強度的工作任务,无论是酷署寒冬,都要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坚守工作岗位,由于电力供应紧张,炼钢车间长年都是晚上九点上班,工作顺利可按时下班,不顺利时廷长至第二天九,十点都是常事。我们一起上班,出力流汗,在一个食堂吃饭,在厂内住宿,把工厂当成了自己的家,傍晚还会一起去附近单位观看露天电影,甚至晚间一起去田间抓蟹摸螺丝,没有高低贵践之分,建立了那份难得的友情。</p><p class="ql-block">由于种种原因,自1973年起,我们部分东阳藉职工逐渐的调离了地钢,走进了不同的单位。岁月从指尖流过,几年,十几年,几十年。青年,中年,老年。我们天各一方,就是在同地同市,我们也很少联系,有的根本就没有联系。因为我们上有老,下有小,得养家糊口,忙于工作,必须做到对家庭尽责。但时光的流水冲不淡记忆的底片,总会时不时想起在地钢的那段记忆。</p><p class="ql-block">这次经吕永祥厂长精心组织,成功策划,细致筹备,周密安排,染整&地钢同事联谊会,达到预期目标,收获广泛好评。虽然我末能参与其中,但也事事关注,一起工作过的同事们现在好吗?3月29日吕厂长又邀请部分同事参加纪念相册颁发,择机我也邀请东阳藉老乡一起聚聚,有的已经时隔50多年末曾谋面,都已经是80左右的老人,岁月不饶人,刀刀催人老。聚会中,各人都暢淡了那段岁月的记忆,心中有我,心中有你,没有忘,记忆犹新,感动非常。我说:虽然在地钢时间很短,仅仅只有三年多时间,但收获丰富,一是结交了许多重情重义的朋友,五十多年过去,还惦记着我,同时也感受到人生路上的坎坷。二是在地钢找到人生路上的终身伴侣,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相聚不易,再聚也许很难,但还是期待着下次的再聚。祝愿我们大家身体健康,生活幸福!</p><p class="ql-block">借此,衷心感谢姜建华书记,为我们提供如此舒适,方便的场所。感谢楼先生自始至终陪伴我们度过这次难忘的聚会。同时感谢燕红女士给我们拍照,留下如此珍贵的照片。(下面照片,视频全由燕红女士提供)</p> <p class="ql-block">上图:东阳藉同事左起,蒋文忠,杜良灯,厉银财,杜志福,俞文奎,王伟成,陈尚志,陈文光,卢秀权</p> <p class="ql-block">下图:第一排左起,杜良灯,卢秀权,王伟成,陈文光,张昌盛,俞夫人</p><p class="ql-block">第二排左起:陈尚芝,杜志福,厉银财,俞文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