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畅游天下名山 七十六、茅 山</h1> <h1>关注公众号:“重新爱”情感情感</h1> (一)<br>兄弟三人上茅山,开教立说建宫观,<br>上清道派发源地,信众俗称为宗坛,<br>第一福地存美誉,齐名遐迩八洞天,<br>国家旅游名胜区,壁野开豁仙境般。<br> (二)<br>茅山道院矗峰头,九霄万福宫中求,<br>秦汉建得神仙府,梁唐宰相家宅留。<br>第一福地传美誉,八大洞天藏深幽,<br>华阳洞辉年光永,仙人卦台存千秋。<br> (三)<br>茅山壁野映朝辉,层峦叠嶂林草肥,<br>峰峦万仞矗峭壁,宫观数间信徒归,<br>洞天法师皇帝赐,九老仙都君印璀,<br>碑前忽闻军号声,再现将士斩倭匪。<br> (四)<br>茅山峦野万壑环,道教宗地上清坛,<br>九峰矗立千壁峭,谷川溪流十九泉,<br>二十六洞曲深幽,二十八池碧水鲜, <br>第一福地美誉在,徽宗赐额元符观。<br> (五)<br>要得好运到茅山,九霄万福求心愿,<br>道教唐代达鼎盛,观堂殿宇三百间。<br>万寿元符万宁宫,德佑仁佑玉晨观,<br>干元白云茅庵多,第一福地别洞天。<br> (六)<br>茅山峰峦入云霄,风光秀美任逍遥,<br>碧水澄清清秀雅,林深滴翠翠露娇,<br>朝观日出红霞飞,暮赏彩云望天高,<br>花飞佛地三千里,玉入瑶池万仙潇。<br> (七)<br>茅山道玄仙府开,精髓教义入心怀,<br>九霄万福宫求愿,一生好运此求来。<br> (八)<br>迈步入山门,宫观寺庙临,<br>朝观红日出,暮赏七霞明。<br>蛮野舒秀雅,碧水流泉清,<br>悬崖峭壁立,松头穿破云。<br>花飞三千里,瑶池十二层,<br>修道星月下,美景醉仙君。 茅山的地理位置:茅山位于江苏常州金坛区和镇江句容市,分为金坛和句容两个片区。金坛片区包括金坛茅山风景名胜区、金坛茅山旅游度假区、薛埠镇行政区。句容片区包括句容市茅山风景名胜区、茅山湖、旅游度假区及周边主要景区和茅山集镇区主体区域,国家5A级旅游景区。<br> 茅山是中国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誉。道教上清、正一、全真派共修共存之地,是中国六大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景。<br> 茅山在江苏省境内,有两座茅山。一座在长江以南,称南茅山;另一座在长江北岸的兴化市,叫北茅山。茅山在汉代,陕西咸阳,有茅氏三兄弟隐居于此,因此建三茅道观,称他们为三茅真人,故称此山为三茅山。此后,句曲山改称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称北茅山,简称茅。<div> 茅山在清代乾隆年间,以考证考据而闻名天下的扬州学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过茅山碑记》中说:“北茅山为三茅真君初炼道之地”。这就是说,西汉景帝时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称为茅山。后来他们受请往江南句曲山,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br><br><br><br></div> 茅山是中国道教圣山作为道教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的茅山,山势秀丽,林木葱郁;主要景点有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顶宫)、华阳洞、仙人洞、八卦台等。茅山道教源远流长,先秦时,有燕国人郭四朝修炼于玉晨观;秦时,李明真人修炼于古炼丹院(今乾元观);东晋时期,茅山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炼,并著书立说;东晋兴宁二年,杨羲、许谧、许翙制作了《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创立了别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隐居茅山四十余年,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 茅山道教,曾赢得了“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誉。 <br><br> 茅山在唐宋年代道教达到了鼎盛时期,前山后岭,峰巅峪间,宫、观、殿、宇等各种大小道教建筑多达三百余座、五千余间,道士数千人,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俗话说:“要好运,到福地洞天——茅山”,九霄万福宫为茅山道文化的重要场所,都是游人朝山敬香必到处。<div> 茅山自然风光清新秀美,山区胜景独特,枝繁叶茂,景色迷人,山清秀雅,碧水澄清。春游茅山,山林滴翠,草木芬芳,薄雾如纱,夕阳如画。夏游茅山九曲十八弯,朝观日出,暮赏彩云,雨后初晴,一丝薄云在深谷幽林间缭绕。秋游茅山,天高云淡,色彩斑斓。芦苇在风中摇曳,听泉水叮咚,感受平淡中轮回。冬游茅山,银装素裹,雾松飘情,暖阳普照,大有“花飞佛地三千里,人在瑶池十二层”之感。<br></div> 茅山是神圣的革命圣地。因山区地势险要,西邻南京,北望长江,东至武进、常州、无锡、苏州、昆山、上海,南下浙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12月初,日军侵占了茅山,烧杀抢掠,残暴蹂躏,民无宁日。1938年6月,陈毅、粟裕、张鼎丞率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一、二支队和先遣支队进入茅山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现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首选地。 茅山属低山丘陵地区,不仅风景秀丽,物产资源也很丰富,盛产林茶果药,是天然的药物宝库。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中,收录的茅山药材就达三百八十多种,其中尤以茅苍术和唐玄宗赐名的太保黄精为佳。1915年,茅山苍术参加巴拿马赛会获金奖。<br> 茅山上清派的诞生与兴盛在唐宋是全盛时期,高道辈出,朝廷推崇,李氏皇朝自称道教祖师老子李耳的后裔。宋真宗造“天书”,下降“圣祖降临”的道教神话,借神权巩固皇权。宋徽宗、宋哲宗时,道教名声显赫,道士与皇帝直接书信来往,为帝后授箓。朝廷给茅山道士加封赠号,赐田度人,题词赠宝,敕建宫观,宫观庵院发展到二百五十多处。茅山道教遍及大江南北,流传海外。淳祐九年宋理宗御书“上清宗坛”,置于元符万宁宫“宗坛祠”。<br> 茅山“三山”符箓归正一,宋理宗嘉熙三年,令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主领三山(龙虎山、茅山、阁皂山)符箓。到了元代,原并行于江南的天师、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归并于以符箓为主的正一派。从此茅山成为以正一为主的道场,但其教义谱系等仍按上清派沿传。<br> 茅山全真派是北方全真派传入,明嘉靖万历年,由阎希言住乾元观。明末龙门派第七代沈常敬晚年亦居茅山修道。清康熙二年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率詹守椿、邵守善等到茅山传戒,第八代启派师、清顺治进士笪重光因仕途维艰,退隐乾元观,自称郁冈扫叶道人。由此全真龙门派迅速在玉晨观、德祐观、仁祐观、白云观传开。形成“五观”传全真,“三宫”传正一的局面。 茅山的主要景观:茅山道院、宫观道院达二百五十七处,房屋五千余间。至清末尚存“三宫五观”。三宫:崇禧万寿宫、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五观:德佑观、仁佑观、玉晨观、白云观、干元观。还有万福宫、印宫、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华阳洞、金坛华阳洞天、喜客泉等景观。<br> 茅山九霄万福宫:始建于西汉。明万历二十六年,敕建殿宇,赐名“九霄万福宫”,俗称“顶宫”。宫内原有太元、高真、三圣等建筑,甚为壮观。后经多次战乱变迁,仅残存二十余间。形成以灵官殿、藏经楼、宗师殿、坎离宫、太元宝殿、二圣殿等六大殿堂为主的规模建筑群。顶宫即指九霄宫,是人们朝拜三茅祖师、许愿进香的第一场所,据说,以这种方式许愿进香连续三年,神奇灵验,消灾祛邪。<br> 茅山“印宫”:初名“潜神庵”,为茅山上清派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修炼之地。元祐年宋哲宗皇帝母后误吞尖针于喉中,御医束手无策,道士刘混康用茅山道教的符录和丹药治好了母后,哲宗大悦,赐茅山八件珍宝,赐刘混康为“洞天通妙法师”。绍圣四年始建“元符观”,徽宗赐额“元符万宁宫”,供元符宫及崇禧观巡逻洒扫。<br> 茅山八件珍宝中:有“九老仙都君印”的玉印,有“夜食四两朱砂,日盖千张君印”之说。明洪武年间,玉印被收至皇宫,欲改制成“奉天承运文宝”的皇帝玉玺,但三刻三试,印迹仍是“九老仙都君印”。明太祖无奈,只得于洪武十三年送还茅山。印宫现有房屋一百零七间,主要包含睹星门广场、灵官殿、万寿台、三天门广场、勉斋道院、太极广场、老子神像、老子广场、二十四孝图等建筑群。<br> 茅山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坐落于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的茅山北麓、望母山山巅之上。由镇江市全体党员交纳特别党费,于1995年9月1日建成。纪念碑高三十六米,碑名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后刻有一百一十四字纪念碑文。1997年春,附近居民偶然发现每当在纪念碑下燃放鞭炮时,碑前上空就会传出“嘀嘀达”的军号声。此景点现被誉为“世界一绝”。对于这种奇特现象,目前尚无确切解释。游客除瞻仰纪念碑雄姿、缅怀先烈以外,“放鞭炮,听军号”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内容。<br> 茅山华阳洞:有三个大小不一的天然石灰溶洞。即华阳洞、玉柱洞、汕人洞,其中最有名的是华阳洞;此洞之口上端坐间石刻有“华相洞”三个红色大字,笔力苍劲,传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手迹,壁上另有石刻二十余处,隐约可强印均为历代文人星客甚名游洞之后所题刻。<br> 茅山金坛华阳洞天:华阳洞亦称五便门,深约数百里;为中国道教十大洞天的“第八洞天”;相传西汉时茅盈、茅固、茅衷兄弟均在洞内隐居修炼;著名道教学者、医药学家、炼丹家陶弘景曾隐于洞中,并借洞而设华阳上、中、下三论,著书立说,收徒传教;此洞与茅山齐名。历代文人雅士有:韩愈、应日休、李商隐、顾况、刘长卿、范仲淹、王安石、于谦、唐伯虎、在重光、康有为等观赏洞景,都留有赞誉此洞的诗文墨宝。<br> 茅山喜客泉:泉周以片石砌成,直径三米,游客到泉边击掌后,就会从泉池中冒出水泡,一串串像珍珠项链,故名喜客泉。喜客泉泉水另有与众不同之处:普通的水滴洒在水中发出的声音清脆,而喜客泉水洒在水中发出的是“ 噗噗”的闷声,特别奇特。 茅山的主要特色文化:主要有自然地理文化、道教文化、红色文化、建筑文化的特色文化。<br> 自然地理文化:茅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东南,它是中国道教发展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相传西汉年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来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泽世人,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把句曲山为三茅山,就是现在的茅山。茅山道教在两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奉三茅真君为开山祖师,是道教上清派的发源地,被称为“上清宗坛”。茅山的山峰群峦叠嶂,山势险峻,仙气盎然,景色秀丽,美不胜收。其山色、云气、林木、泉石、动物等各方面都融合成一幅丰富多彩的山水画卷,有九峰、十八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这些景色悠远幽静,令人神往。茅山道观更是道教文化的重要建筑,它们都具有着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茅山是一座集自然风景、文化底蕴于一体的名山。它风景秀丽、历史文化、自然人文等方面都有其独特魅力。茅山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值得广大游客前来观光、寻幽、探古,领略其沧桑历史,感受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和自然地理文化。<br><br> 道教文化:西汉时,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在句曲山下泊宫修炼行善,功益于世。东晋时句容人葛洪修炼于茅山抱朴峰,著书立说,创造多种修炼成仙的方法,主张“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并且创立了修炼成“仙”的理论,后世称为丹鼎派。他们对茅山道教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深远。东晋兴宁二年,杨羲、许谧、许翙在小茅峰北的雷平山集众仙传授,制作《上清大洞真经》,后经王灵期增修,流行于世,在茅山创立了道教新派—上清派。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隐居茅山四十多年,他搜集杨羲、许谧手迹,以及其他教派的要法,编撰《真诰》,纂集上清法术《登真隐诀》,编订《真灵位业图》,使上清派的教义、教理和神仙谱系更为完备。<br> 陶弘景是茅山上清派的主要承传者。因以茅山为本山,奉茅氏三兄弟为祖师,故又称茅山宗或茅山派。陶弘景吸收儒、释思想,以法不偏执、三教调和为宗旨,力阐教义,对后世道教的发展影响很大。唐、宋年代是茅山道教的全盛时期,高道辈出,朝廷信崇。唐代李氏王朝自认是道教祖师老子李耳的后裔;宋真宗造“天书”下降“圣祖降灵”的道教神话,借神权以固皇权。宋徽宗则自称是教主道君皇帝。无祐元年,宋哲宗孟后误吞针喉中,茅山道土刘混康为其治愈,名扬朝野,道教名声显赫。茅山上清派涌现一代代著名宗师,谱写了中国道教隆盛时期历史的光辉篇章,先贤辈出,源远流长。 红色文化:1938年4月底,奉中共中央之命,粟裕、陈毅、张鼎丞等率新四军先遣支队、第一支队、第二支队先后进入茅山地区,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茅山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华中敌后最早创建的抗日根据地之一,它长期屹立在敌人的心脏地区,充分发挥了尖刀作用、基地作用和枢纽作用,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著作中,将其列为全国六大山地根据地之一。进入茅山地区后,新四军主动出击,先后发起韦岗战斗、新丰战斗、句容战斗等一系列著名战斗,不断袭击、消耗和牵制敌人,歼灭日伪有生力量。据不完全统计,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抗击和牵制了日伪军十万多兵力。其中,日军三万,占国民党第三战区内日军常驻兵力的半数以上;伪军七万多,占汪伪军总数半数以上。苏南新四军及地方武装在五千多次对日伪军作战中,共毙、伤、俘日伪军四万余人。茅山根据地的斗争起到了破坏敌人后方,分割、钳制敌人,歼灭敌人有生力量,减轻正面战场压力,从而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配合华中和全国抗战的作用。茅山是红色文化基地,建有新四军纪念馆。<br> 建筑文化:茅山古建筑体现在道教的宫观与帝王宫室、儒家祀孔的大成殿宗庙祖祠、各地文庙内之大殿,在建筑形式上均依古制。道教祠宇的建筑规模有大有小,一般规模较宏大且经帝王敕额命名的大都称宫、观或称庙;一般规模较小且所供祀之神不及“天尊”“帝君”之显赫者,大都称道院。各宫观的建筑规式大都是前有山门、华表、幡杆,入山门即进入宫、观管理范围,一般以华表之外属俗界,华表之内属仙界;山门内之正中部分为中庭,中庭建三大殿堂。大多祀王灵官及四帅、玉皇大帝、四御、三清;正殿两侧为陪殿,祀一般道教尊神,或设十方、云水客堂及执事房;中庭为宫观之主要部分,在中庭整体的两边则建道院,称东、西道院等,祀一般诸神,并建斋堂、寮房等。富观围墙都是红色。茅山宫观寺宇、殿堂房院建筑独具特色。 茅山的交通指南:乘火车:乘火车(高铁)到常州火车站、镇江站、句容西站,然后选择当地旅游班车;常州火车站旁的长途汽车站,有直达茅山风景区的班车,全程约一小时四十分钟。<br> 乘飞机:乘飞机可选择飞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常州奔牛国际机场、无锡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南京机场有大巴到镇江,约一小时三十分钟;常州机场至金坛茅山游客中心专线班车,途径239线、金武快速,每日有往返班车。<br> 乘公交:从常州火车站出发,乘K902路公交车,在东王公交站下车,再乘金坛233路公交车,在茅山服务区站下车,步行至茅山风景区。<br> 自驾:从常州出发,按导航沿沪武高速、江宜高速、京沪高速、沪蓉高速、宁杭高速、扬溧高速、沪陕高速、茅山服务区、茅山大道行驶,即可到达茅山风景区。 <h1>关注公众号:“重新爱”情感</h1> <h1>文字:原创<div>图片:网络 明谢原作者</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