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到南京总要来趟老门东。</p> <p class="ql-block">老门东位于中华门以东,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的一部分,历史可以追溯到三国时期,明朝时成为商贸和手工业中心。2013年改造后成为文化街区,获得多个荣誉,接待游客众多。</p> <p class="ql-block">建筑以两层为主,粉墙黛瓦,色调淡雅,结合江南民居和商业建筑的特点。还有牌坊、雕塑和3D投影秀等景观。</p> <p class="ql-block">游客很多,茶颜悦色店排队进入。</p> <p class="ql-block">明城墙</p> <p class="ql-block">湟源排灯起源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已有200多年历史,它发展于民国时期,创新于新中国,其原型是清代商业重镇丹噶尔古城的商铺招牌灯箱,悬挂在各商铺门顶或两旁,内燃蜡烛,吸引客户,起初名为"牌子灯"后因各大商号相互攀比,招牌灯箱越来越多,经过多年发展商号灯箱多有变化,画面逐步增加了山水花鸟、人物故事等,制作的越来越精美,经过商会、火神会组织"牌子灯"横跨街道、排列摆放后形成了"湟源排灯"。用于每年传统元宵节期间的大型灯展活动。湟源排灯融入了草原文化、农耕文化以及青藏高原多民族文化,是湟源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和河湟文化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排灯的构架:排灯材质采用红木系列,具有不变形、不裂纹等特点,使其能够长期得到保护;同时采用传统榫卯工艺,在排灯展架与框架的可拆卸结构方面精心设计,使排灯的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p><p class="ql-block">画面材料:画面采用透明绢纱、羊皮纸、矿物颜料等,确保长期保存;</p><p class="ql-block">画面形式:画面以绘画为主,包括国家级和青海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皮绣、香包、剪纸、皮影、堆绣、衔纸画、农民画、藏绣、盘绣等,成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平台。</p><p class="ql-block">画面内容:画面丰富,百花齐放,以历史故事、民间故事、名人轶事、丹噶尔人文趣事等,达到存史教以育人的目的,更具观赏性;多品种、多方位、多角度体现了湟源厚重的文化底蕴,做到了一画一世界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紫藤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外国游客也喜欢来老门东游玩。</p> <p class="ql-block">很多游客换装饰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民国服饰</p> <p class="ql-block">南京大排档饭店</p> <p class="ql-block">手工艺吹小鸡</p> <p class="ql-block">买个冰激凌太大了。</p> <p class="ql-block">买臭豆腐都要排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