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二)

碧海扬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外滩(The Bund),位于上海市黄浦区的黄浦江畔,即外黄浦滩,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外滩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外滩全长1.5千米,南起延安东路,北至苏州河上的外白渡桥,东面即黄浦江,西面是旧上海金融、外贸机构的集中地。上海辟为商埠以后,外国的银行、商行、总会、报社开始在此云集,外滩成为全国乃至远东的金融中心。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8月,外滩随交还上海公共租界于汪伪国民政府,结束长达百年的租界时期,于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拥有正式路名中山东一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外滩矗立着52幢风格迥异的古典复兴大楼,素有外滩万国建筑博览群之称,是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上海的地标之一,1996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其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黄浦江日出,壮丽非凡。晨曦初露,太阳缓缓升起,金色的光芒洒满江面 波光粼粼,宛如一幅美丽的画卷。高楼大厦在晨光中显得格外雄伟,尤其是那标志性建筑,直指苍穹,仿佛在诉说着城市的繁华与活力。江风轻拂,带来一丝清凉,让人心旷神怡。此刻的黄浦江,宁静而美丽,仿佛整个城市都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黄浦江日出,不仅是自然的美景,更是城市生活的象征,充满希望与憧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外白渡桥(Garden Bridge of Shanghai)是中国上海市境内连接黄浦区与虹口区的过河通道,位于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口附近,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梁。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也是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项目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56年,第一代外白渡桥建成,名为“威尔斯桥”。1876年,第二代外白渡桥建成,定名为“公园桥”。1907年,外白渡桥建成并沿用至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外白渡桥南起于南苏州路,北止于北苏州路,整桥长104.24米3</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桥面为三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40千米/小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桥的右面是上海大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礼查饭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外白渡桥北堍黄浦路15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使用单位:浦江饭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于1910年。外貌采用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形式,楼高6层,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和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五层窗旁建有大弧形拱券,三四层部分装饰爱奥尼克式大柱头,窗樘发券,有的采用弧拱,有采用平拱,整幢建筑凹凸面多,进深很深,故室内光线较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海大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Broadway的音译)大厦,1934年由英商所建。位于虹口区北苏州路20号,南靠苏州河,东临黄浦江。大厦高76.7米,22层,气势雄伟挺拔。大厦原址是上海英商电车公司,民国19年动工兴建,民国23年竣工,1951年5月1日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改名为“上海大厦”,现为挂牌五星级涉外饭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上海大厦右侧白房子,为俄罗斯驻沪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海邮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邮政总局,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北苏州路250号。大楼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拥有号称“远东第一大厅”的邮政营业厅,仍为上海市邮政局和四川路桥邮政支局所在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邮政总局建筑总面积为25294平方米。建筑外形呈“U”字型,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座用花岗石筑砌,高51.16米(不包括旗杆高度),主楼高四层,转角处高八层,地下一层。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共有大小房间187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邮政总局大楼建筑风格为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折衷主义式,具邮政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在总体平面设计上仍采用轴线、对称、主次有序等古典建筑原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96年11月20日,上海邮政总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Shanghai People's Heroes Memorial Tower),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建成于1993年,是为了缅怀自1840年以来为解放上海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而建成的纪念性建筑。她位于外滩黄浦公园内,在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开放时间为周一至周日07:00-19:00。</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其设计融合了中国建筑美学,以三根擎天巨柱象征不朽革命精神,下沉式广场营造静谧氛围,环墙镌刻历史,浮雕再现先烈伟业,激励后人铭记历史,传承无畏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陈毅广场位于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南京东路口东面,为了纪念新中国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而建,现在已经成为上海市的旅游景点,吸引着许多的市民前去观看,丰富了市民的夜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万国建筑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外滩矗立着的一片租界时期的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万国建筑群,指上海外滩矗立着的一片租界时期的建筑,位于上海市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北起外白渡桥,南抵金陵东路,南北全长4公里,是外滩建筑群的精华所在,是上海的标志建筑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万国建筑群,优秀建筑有:亚细亚大楼、有利大楼、日清大楼、中国通商银行大楼、电报大楼等,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亚细亚大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曾用名:麦克倍恩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使用单位: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总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中山东一路延安东路口的亚细亚大楼,有“外滩第一楼”之称。建于1913年。原为7层,后加了1层。外观为折衷主义风格,正立面为巴洛克式,柱式以爱奥尼克式为主,底层拱圈用镇石,外墙用石面砖。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上海总会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外滩3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61年由在沪英侨发起创设,当时为英国总会所用,又叫上海总会,也称上海俱乐部。1910年1月,在原址建新楼,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交场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楼建筑为横直线条三段式处理,二层至三层中段增加了6根爱奥尼克柱头,为整幢大楼增加了立体感,大楼南北两侧对称,顶端各设置了巴洛克式的风亭,窗户形状变化多端,细部雕刻细腻优美。大楼的室内装潢由日本建筑师设计,装饰华丽,长达34米的酒吧由黑白相间的大理石装饰,在当时闻名于世。大楼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有利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曾用名:友宁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新加坡佳通私人投资有限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2年,旧屋拆除后建新楼。系上海第一幢钢框架的大楼,据说钢框架是向德国著名的克虏伯工厂订制。大楼高6层,正立面仿文艺复兴风格,外装饰为巴洛克式,大门两旁有修长的爱奥尼克式柱,外墙用花岗岩贴面。整座建筑开间大,楼层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日清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名:海运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华夏银行上海分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1年日清洋行在中山东一路5号新建大楼,1925建成,由英商德和洋行设计,6层钢筋水泥结构建筑,从表面上看,该大楼的基本构造与上海的其他近现代建筑没有太大的差异,但其线条处理以横线条为主,具有近代日本西洋建筑的特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通商银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名:元芳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香港侨福国际企业有限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楼原是一幢3层砖木结构的房子,东印度式建筑风格。1906年拆旧建新,由英商玛礼逊洋行设计,为假4层砖木结构,大楼外观呈英国哥德式建筑风格。装饰上具有欧洲宗教建筑色彩,青红砖镶砌,众多细长柱子钩勒墙面。后因维修时用水泥粉刷墙面,除框架外,原先的外貌已不复存在。大门入口竖有罗马廊柱。底层、二层为落地长窗,券状窗框,两肩对称。上层为坡式屋顶,并有一排尖角形窗。四楼南面为平台,是观光黄浦江的胜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电报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泰国盘古银行。外滩中山东一路的7号大楼,原是旗昌洋行的产业,轮船招商局将它买下后,即归属下的电报总局使用,故称 “电报大楼”。为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假5层砖石结构。以变化多端的古典式柱子,装饰从2楼到4楼的窗框,使建筑的立面富于变化和充满立体感。同时在顶层两边建有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屋顶,使整幢大楼颇具艺术韵味。在外滩的建筑群中,电报大楼体态虽然不大,但其建筑艺术的特征别具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旗昌洋行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名:港监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招商局(集团)上海分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1年,轮船招商局将旗昌洋行的旧楼拆除重建,由通和洋行设计,为三层砖木结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东向外滩为主立面,以正大门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对称。大门两侧各有2扇罗马拱券型的落地长窗,2、3层有内阳台,以古典式柱子作支撑。楼内的木制楼梯扶手处有雕花,拦杆也十分精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浦东发展银行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原汇丰银行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浦东发展银行大楼(汇丰银行大楼),在中国上海的汇丰银行大楼。在上海外滩中山东一路12号,又名市府大楼,1921年建造,今天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汇丰在1990年代曾经与上海市政府接触,想购回大楼,但最终因价格原因没有实现。汇丰银行大楼除了华丽,这还是一幢充满历史感的建筑,汇丰银行、市政府和浦东发展银行曾先后使用过此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旗昌洋行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名:港监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招商局(集团)上海分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1年,轮船招商局将旗昌洋行的旧楼拆除重建,由通和洋行设计,为三层砖木结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东向外滩为主立面,以正大门为中轴线,两侧形成对称。大门两侧各有2扇罗马拱券型的落地长窗,2、3层有内阳台,以古典式柱子作支撑。楼内的木制楼梯扶手处有雕花,拦杆也十分精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海关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上海海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于1927年。建筑风格为欧洲古典建筑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衷式。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沿外滩高7层,用金山石砌筑。西部一直延伸到四川中路,高5层,二层以上用红机砖砌筑。沿外滩大门前为希腊多立克式柱廊,入口为大厅,内有繁复的石膏花饰和脚线,镶金和彩色马赛克的平顶。最高处为钟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交通银行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名:上海总工会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上海市总工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交通银行新大楼1948年10月竣工,是上海解放前外滩最后建成的一幢楼。由鸿达洋行设计,大楼主体6层,中间为8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正面和侧面均以垂直的线条来突出建筑的立体感。底层门框用黑色大理石作贴面,其余墙面均以白水泥粉刷。大门原为转门,入内是彩纹人造大理石铺成的过道,两侧靠墙为环状扶梯。扶梯用大理石作台阶,紫铜作栏杆。经扶梯上2楼平台,过4扇铝框玻璃门,进入高大宽敞的大厅。大厅由36根大理石柱作支撑。大楼内有库房、发电机、空气调节机、2部奥的斯电梯。整幢大楼的内部设计强调实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华俄银行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名:华胜大楼、中央银行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上海外汇交易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2年竣工,由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贝克设计,项茂记营造厂施工。外观呈意大利文艺复兴式复古建筑风格。3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是以沉砂垫层代替打桩。外墙以釉面砖与花岗石镶嵌,大门左右有4扇券窗,2、3层立面惯以6根爱奥尼克立柱,3层檐下及柱顶均饰以欧洲神话人物头像的雕塑。进入正门,一条对称白色大理石扶梯直通2层营业大厅。大厅中央高达3层,用彩绘玻璃作天棚,室外阳光可透过天棚照到厅内。2、3层四周有精致典雅的彩绘玻璃回廊,营业大厅的沿廊壁上有雕刻精美的人物浮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台湾银行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招商银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于1924年。钢筋混凝土结构,是幢带有日本近代西洋风格的建筑,同时又广泛吸取各国建筑的长处,成为一个多种风格建筑的混合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字林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名:桂林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美国友邦保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于1921年,由德和洋行设计。大楼总高10层,三段式立面。底层立面用拉毛花岗石作贴面,正大门两侧各有一扇落地的罗马拱券长窗;中部立面3至7层,建筑外观采用近现代派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但饰以古典柱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浮雕,使单调的平面增加了一丝活泼;上段立面,两侧为券式窗洞,中间树以双柱,形成内阳台。屋檐下原有8个裸体人物雕塑,后被水泥封末。顶部的南北两侧建有塔楼。字林大楼是近现代主义风格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麦加利银行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名:春江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于1923年。文艺复兴时期折衷主义风格建筑,底层以花岗石作贴面,显得匀称协调而又给人以资本厚的感觉。第二层,外墙处理简洁,由巴洛克粗大石柱支撑,层次富于变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汇中饭店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和平饭店南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06年拆旧建新,由祥泰洋行工程师施高塔设计,6层砖木混合结构,总高30米。外观呈文艺复兴样式的建筑风格。外墙用白色清水砖砌成,镶以红色水砖做腰线。门窗有圆弧拱,也有平拱。正大门为转门。屋顶建有花园,花园的东西两侧各建一座巴洛克式凉亭,夏秋季节可以坐在东侧的凉亭内观望黄浦江潮水。1911年,上海各界人士曾在这幢豪华饭店庆贺孙中山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沙逊大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和平饭店北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于1929年,由公和洋行设计,是上海近代建筑史上出现的第一幢完全意义上的近现代派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大厦高10层,局部13层,另有地下室,地面至顶端的高度为77米,是当时上海最高的建筑。立面以垂直线条为主,在腰线和檐口处有雕刻的花纹。外墙除第9层和顶部用泰山石面砖外,其余各层均用花岗石作贴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平饭店与中国银行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平饭店南楼,北楼在南京路口两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过马路的游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银行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中国银行上海分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37年建成,是外滩(中山东一路段)众多建筑中一幢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大楼,是上海最成功的摩天大楼之一。分东西两幢大楼,西大楼为4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东大楼是主楼,高15层,地下层2层,共17层,钢框架结构。采用中国民族风格方形尖顶,其他栏杆及窗格等处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每层的两侧有镂空图案,中国银行大楼是近代西洋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结合较成功的一幢大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平饭店,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正金银行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于1924年。楼高7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日本近代西洋风格建筑。原先是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底层石块为贴面,横线条清晰,产生明朗而轻快的感觉。二层至五层之间仿古典主义巨大石柱给建筑增加了庄重和典雅之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怡和洋行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名:外贸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上海市外贸局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始建于1920年,竣工于1922年11月,由马海洋行设计。外观为仿英国复古主义派建筑风格,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高5层(1983年又加盖2层)。建筑平面呈凹字形,西面凹进,朝东立面呈三段样式。1、2层为一段,门和长窗为罗马拱券形,大块拉毛花岗石作外墙贴面,平整石块铺砌大门台阶,门的两侧装有一对壁灯。3至5层为第二段,有4根巨大的科林斯立柱作为装饰和支撑,立柱间为阳台和石栏杆。5层以上为第三段,层顶有较宽檐口,顶部为大平台,平台前有栏杆,中间是石屏,紧贴石屏建有一座圆顶,圆顶中心插有旗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格林邮船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又名:广播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上海广电集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0年建成。总体为近代复古主义建筑,大门和边门均设计为罗马拱券,两侧建有花岗石古典柱式;从地面勒脚至二楼外墙用花岗石作贴面,造成一种厚重而又古典的情调。在临外滩的屋顶上设计了屋顶亭,形如远洋巨轮上的瞭望台,这种设计使此楼成为上海为数不多的仿生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东方汇理大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又名:东方大楼,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使用单位:中国光大银行上海分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于1914年,由英商通和洋行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典型的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入口拱门上方有一卷涡状的断山花,流露出法国情调巴洛克式的设计手法,中部是爱奥尼式巨柱,横竖向三段式处理明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礼查饭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外白渡桥北堍黄浦路15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海市优秀近代建筑保护单位,使用单位:浦江饭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于1910年。外貌采用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形式,楼高6层,是一座钢筋混凝土和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五层窗旁建有大弧形拱券,三四层部分装饰爱奥尼克式大柱头,窗樘发券,有的采用弧拱,有采用平拱,整幢建筑凹凸面多,进深很深,故室内光线较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现场直播的小美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跑步锻炼的员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推着老人游览外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里拍张照,景色不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外滩游览的外国友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外滩夜景。</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