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风花雪月,是古时形容文人的四大雅好,也即自古以来文人最喜欢吟咏的四大对象。</p><p class="ql-block">我虽非文人,对雪,写过盼雪的《没有灵魂的冬天》,赏雪的《雪夜踏雪记》等文章及一些小诗;对月,写过《月下行吟》,诗则更多;对花,因花色品种较多,不可能尽写,自我熟悉的,我写过梅花、莲花、桃花、杏花、梨花、桐花等;唯没有专门写过风的诗文,写完这篇,我将从硬件上达到文人的标准了。哈哈!</p><p class="ql-block">其实,古人专门写风的诗文也不多,尤其是文。我记得有两篇专门写风的赋,一篇是战国末年楚国传说为屈原弟子宋玉的《风赋》,一篇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宋代大文豪欧阳修的《秋声赋》。</p><p class="ql-block">宋玉的《风赋》,通过与楚顷襄王的对话,区分了“大王之风”与“庶人之风”的不同(下为译文):“风在大地上生成,在草木之上飘起。……它越过高高的城墙,进入到深宫内宅。它吹拂花木,传散着郁郁的清香,它徘徊在桂树椒树之间,回旋在湍流急水之上。它拨动荷花,掠过蕙草,吹开秦衡,拂平新夷,分开初生的垂杨。它回旋冲腾,使各种花草凋落,然后又悠闲自在地在庭院中漫游,进入宫中正殿,飘进丝织的帐幔,经过深邃的内室。这才称得上大王之风呀。</p><p class="ql-block">所以那风吹到人的身上,其情状仅只是让人感到凉飕飕而微微发抖,冷得使人倒抽冷气。它那样的清凉爽快,足以治愈疾病,解除醉态,使人耳聪目明,身体康宁,行动便捷。这就是所说的大王之雄风。”</p><p class="ql-block">“那平民百姓的风,在闭塞不通的小巷里忽然刮起,接着扬起尘土,风沙回旋翻滚,穿过孔隙,侵入门户,刮起沙砾,吹散冷灰,搅起肮脏污浊的东西,散发腐败霉烂的臭味,然后斜刺里吹进贫寒人家,一直吹到住房中。</p><p class="ql-block">所以那风吹到人的身上,其情状只会使人心烦意乱,气闷郁抑,它驱赶来温湿的邪气,使人染上湿病;此风吹入内心,令人悲伤忧苦,生重病发高烧,吹到人的嘴唇上就生唇疮,吹到人的眼睛上就害眼病,还会使人中风抽搐,嘴巴咀嚼吮吸喊叫不得,死不了也活不成。这就是所说的平民百姓的雌风。”</p><p class="ql-block">宋玉通过对“大王之风”和“庶人之风”的不同描摹,反映了帝王与贫民生活的天壤之别,有讽谏楚顷襄王骄奢淫逸之意。</p><p class="ql-block">欧阳修的《秋声赋》,通过对秋风的描摹,形容秋风“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憟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描写渲染秋风的萧瑟,万物的凋零,并且联系人生,由自然之秋,写生理之秋,心理之秋,人生之秋,发出了世事艰难,人生易老的沉重感慨。</p><p class="ql-block">风的形态也是多种多样的,从大小来看,有微风,“微风燕双飞,落花人独立”,有大风狂风暴风,“大风起兮云飞扬”、“大漠风尘日色昏”、“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从温度来分,有暖风,“吹面不寒杨柳风”、“暖风熏得游人醉”,有凉风,“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有热风,“赤日炎炎风似火。”“暑往钟山阿,岩幽清兴多。薰风自南发,森松鸣弦歌。”有寒风,“寒风料峭透冰绡”、“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当然,还有以春夏秋冬四季来分的,有以东西南北方位来分的,也有以夜晨午晚时辰来分的。</p><p class="ql-block">我喜欢微风,不喜欢狂风;喜欢暖风、凉风,不喜欢热风、寒风。但是,我现在每天都盼有风,而且是大风,甚至是狂风。</p><p class="ql-block">近几年,雾霾越来越严重。我记得大前年冬天有一个多月不见天日,前年冬春有三个多月不见天日,去年以来,夏秋都觉得雾霾不散。一天只要没风,天空就灰蒙蒙的阴霾笼罩,闷得人透不过气来。所以,我现在天天都盼有风,每天都在等待风起。</p><p class="ql-block">现在是春天,春天本来就是春暖花开、风和日丽的季节,但是由于有雾霾,无风不见丽日,所以盼有风,而且不是和风,和风是吹不走雾霾的。只有大风,狂风,才能把雾霾扫荡干净。</p><p class="ql-block">但是,大风、狂风,也会早早把花吹落的,“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落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然而,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为了丽日,为了顺畅的空气,只能是“风起的日子,笑看落花”了。</p><p class="ql-block">然而,风,也不是你盼它来,它就来的;也不是你想叫它来大点,它就给你来大点。所以,现在,每天都在等待风起,每天都是等风的日子。</p><p class="ql-block">(写于二零一六年三月三十一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