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陕西省邮协决定于3月27日至29日在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陕西省一框类及“一页邮集”集邮展览。得知此消息后,我精心准备了一框传统邮集,以备参展。我在陕西机械学院上学时的同班同学赵振庭长期在渭南工作,也是一名集邮爱好者。在得知我的邮集获准参加邮展竞赛类单元后,我第一时间通知了赵振庭,以及在咸阳的另一位大学同学、同样热爱集邮的王培建,邀请他们一同观展。我的提议得到了他们热烈的响应。王培建及时购买了前往渭南的火车票,而赵振庭则准备开车前往渭南站接我们,直奔展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 3月27日清晨,我早早赶到西安站,准备乘坐K2188次列车前往渭南。无巧不成书,王培建从咸阳站上车,同样选择了这趟列车,而且我们不仅在同一节车厢,座位还恰好相邻。</p> <p class="ql-block"> 上车后,我很快便见到了王培建,我们愉快地交谈起来。邻座的一位小伙子热心地为我们拍下了这张珍贵的合照。</p> <p class="ql-block"> 从西安到渭南的车程不过四十多分钟,到站后,老远便看见赵振庭在出站口等候。寒暄几句后,他开车带我们前往邮展所在地——渭南文化艺术中心。然而,天公不作美,这天气温骤降,风大天冷,给前来参加邮展的邮友和观众带来不少不便。</p> <p class="ql-block"> 好在邮展开幕式于上午十时准时开始,风也渐渐小了些。简短的领导讲话后,省邮协副会长黄剑波与渭南市邮政局长共同为邮展揭幕。</p> <p class="ql-block"> 三位同庚的老同学在展览馆门前合影留念,记录下这难得的相聚时刻。</p> <p class="ql-block"> 展馆内人头攒动,来自省内各地的集邮爱好者汇聚一堂,参观、交流、学习是他们不辞辛劳前来的主要目的。唯一的遗憾是观展者中年纪较大的人较多,年轻人相对较少。</p> <p class="ql-block"> 有邮友在邮展现场进行直播,将这一盛况分享给更多无法到场的集邮爱好者。</p> <p class="ql-block"> 展馆入口处,渭南市邮政部门设置了邮品卖场,不少邮友在此购买本次邮展的纪念封片以及自己心仪的邮品。</p> <p class="ql-block"> 盖纪念戳的邮友排起了长队,耐心等待加盖。</p> <p class="ql-block"> 由于供邮友书写信封的桌子数量有限,有邮友干脆在地上铺开纸张,开始书写。</p> <p class="ql-block"> 我制作的一框邮集《新中国加字改值邮票》在邮展中荣获镀金奖,这是本次邮展中的最高奖项之一。不少熟悉的邮友一进展览大厅便向我道贺,分享这一喜讯。</p> <p class="ql-block"> 我与两位老同学一同欣赏我的邮集,共同探讨其中的精彩之处。</p> <p class="ql-block"> 在自己的邮集前,我与两位老同学合影留念,记录下这一荣耀时刻。</p> <p class="ql-block"> 我的邮集《新中国加字改值邮票》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p> <p class="ql-block"> 我荣幸地收到了这份珍贵的获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 我为两位老同学担任导览,帮助他们了解邮展中各类邮集的特点和编纂方式。</p> <p class="ql-block"> 展览组织者安排电视台对我进行了现场采访,聚焦我的邮集。</p> <p class="ql-block"> 展会为本次邮展精心设计了纪念封,供邮友收藏。</p> <p class="ql-block"> 展会还特别设计了纪念邮戳,为邮展增添独特纪念意义。</p> <p class="ql-block"> 我们商量着给家人和邮友寄出纪念封,与他们一同分享集邮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已过正午,在赵振庭的催促下,我们前往餐厅享用午餐。赵振庭特意提前预订了餐厅,饭菜酒水都十分精美丰富。</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三位老同学已有七、八年未曾见面,重逢后有说不完的话。饭桌上,老同学们频频举杯,为彼此身体的安康祝福,也为子孙的健康成长感到欣慰。</p> <p class="ql-block"> 赵振庭还为我们每人准备了一盒渭南非遗食品“石灰窑”糕点,让我们深感心意满满。下午二点半,赵振庭先送我去渭南西站返程。</p> <p class="ql-block"> 下午五点半,赵振庭又送王培建去渭南北站返程,当日的观邮展、会同学之旅圆满落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