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味道

向日葵

学做社饭 <p class="ql-block">  提起社饭,我大脑里马上闪现社戏,社火这些词。</p><p class="ql-block"> 还是初中生时,读到鲁迅先生的(社戏),小伙伴和迅哥儿夜晚坐船从平桥村到赵庄去看社戏,返回途中,大家有些饿,就借着月光在河岸边的田地里偷蚕豆,煮蚕豆,在船上欢快吃蚕豆。我特别喜欢这个细节。小伙伴们吃的是童年的快乐,春天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社戏,我国南方地区在播种,或收获季节立社祭祀,祈求风调雨顺,感恩土神。绍兴等地通过演戏祭祀。这种戏称为社戏。春季,秋季都有社戏。。</p><p class="ql-block"> 社火,是我国汉族人庆祝春节的活动,祭祀土神的地方称社,祭祀土神举行的活动,如踩高跷,舞狮,划旱船,扭秧歌。就是社火活动。</p><p class="ql-block"> 社饭,湖南,贵州,重庆一带乡民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感恩土神,用社饭,社酒祭祀土神。时至今日,因美食节目的介绍,短视频的宣传,成了大众美食。</p><p class="ql-block"> 社饭,三十五年前在麻阳实习期间,第一次在同学家里吃过,糯米饭里有腊肉,蒿菜,野葱,干豆腐等。感觉很香。去年我们老年大学非洲鼓班户外活动也煮了一次。很好吃,余下的,学员吃不了兜着走,每个人还打包了一份。美食同家人齐分享。</p> <p class="ql-block">  网上查到社饭需要的材料:糯米,腊肉,豆干,花生米,鲜豌豆,蒿菜,野葱。三月十八号我跟邻居桂花去踏青,走了好长时间在油菜地边,大堤边,找到了一些蒿菜,顺便在菜市场买了一小把野葱。几块豆干。几块钱的豌豆荚。家里有现成的腊肉,糯米。材料备齐。可以煮社饭了。</p><p class="ql-block"> 把糯米用凉水泡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捞起沥干水分,把洗净的,多次搓揉去掉苦味的蒿菜,洗净的野葱切碎,把腊肉,豆干切成小颗粒。然后用菜油把腊肉和豆干颗粒,蒿菜,野葱,花生米,青豌豆爆香。然后与泡过的糯米拌匀,在电饭锅底刷一些菜油,避免粘锅。把米倒进电饭锅里。加了少量的水。还倒了些酱油,让糯米上色。按了饭锅的快煮键。30多分钟后。打开盖子,蒿菜香。野葱香,花生米香,腊肉香。满屋飘香。吃起来味道可以。饭的颜色诱人。可能水少了点。有点干。问题出在哪里呢?我想可能是水少了点。</p><p class="ql-block"> 两天后,家里还有一些材料,又做了一次,糯米仍然泡一晚,蒿菜,野葱,香干,腊肉,花生米,青豌豆没有炒,直接与泡过的糯米拌匀。加点酱油让米着色。锅底刷油。所有食材倒进电饭锅里。同样的米量,比上次多加些水,表面划平,用筷子戳几个洞,便于蒸汽畅通。摁快煮键。煮熟后,仍然香气扑鼻,糯米饭着色也好。就是水稍微多了点。饭有点软。由于蒿菜,野葱,香干,腊肉,青豆,花生米没有爆香。糯米饭不太油润。</p> <p class="ql-block">  3月22号,我跟老朋友小麦,还有邻居桂花去观音阁赏千亩油菜花,在回来的路上,一块油菜田埂上看到很多蒿菜,野葱。我们每人都摘到一把蒿菜,小把野葱。趁材料新鲜,第三次社饭又有着落了。</p><p class="ql-block"> 晚饭过后,又把前两次等量的糯米泡上了。</p><p class="ql-block"> 考虑到前两次的不足,这次我把社饭的食材都爆香,再与糯米拌匀,加了适量酱油着色。不锈钢碗底刷油,加了适量的水分。划平糯米,在糯米表面戳几个洞,便于蒸汽畅通。在菜锅里加水,放箅子上隔水蒸40分钟。时间到了。打开锅盖,各种食材的香气扑鼻而来,社饭油润,尝下,软硬刚刚好。又长了个手艺。做社饭。很开心。</p> <p class="ql-block">  自己寻找的食材,亲手蒸煮的社饭,吃起来感觉特别香,觉得是一种用钱买不到的精致。自己喜欢的美味还是需要自己舍得花时间去烹饪的。</p><p class="ql-block"> 社饭,就是蒿菜饭,过去老说皇后娘娘想吃蒿菜饭。其实是皇后娘娘吃厌了山珍海味,想吃蒿菜饭换个口味。图个新鲜。今天我们吃社饭不也是图尝春天的第一口鲜吗?想丰富我们的餐桌,社饭做法学起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