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南京市作家协会3月28日发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讣 告</b></p><p class="ql-block"><b> 著名作家、南京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秘书长俞律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3月27日19时30分在南京逝世,享年97岁。</b></p><p class="ql-block"><b>俞律先生1928年1月出生于扬州。1946年毕业于上海中学,1951年毕业于光华大学。1951年到1980年,先后在交通银行江苏分行、江浦永宁果场、江浦县大桥公社工作,1980年12月到南京市文联工作,1990年8月退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历任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青春文学院教务主任,南京市文联委员,南京市政协常委,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江苏省诗词学会、南京市作家协会、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南京诗词学会顾问等。</b></p><p class="ql-block"><b>俞律先生长期从事文艺创作,出版小说、散文、传记文学、诗词等数百万字。代表作有《苏州河的逝波》《湖边集》《大书家萧娴》《浮生百记》《诗人眼中的南京》《萧娴研究》《菊味轩诗钞》《秦淮恋》《萧娴传》《萧娴书法艺术解析》等作品。小说《苏州河的逝波》获首届金陵文学奖,散文《湖边集》获第二届南京市文学艺术奖。</b></p><p class="ql-block"><b>俞律先生精通诗、文、书、画、戏,在文艺的大千世界中,俞律先生是少有的“杂家”,集多门艺术于一身;他与作家们广交朋友,为南京文学界发掘培养了一批知名作家、诗人、编辑等,推动了南京文学事业的发展,是深受大家爱戴的南京文艺名家。2019年,21集电视文化系列片《金陵吟》受到广泛关注,也让“吟诵”这一艺术形式走进大众视野。在《金陵吟》中,俞律先生倾情吟诵了21首与南京相关的诗词名篇,气势磅礴、韵味悠长。俞律先生在长期工作中,始终勤勤恳恳、认真负责;作风正派、淡泊名利,为人热情、开朗乐观,对文艺事业极尽热爱,受到单位同事和广大文友们的广泛好评。俞律先生的道德文章和为人风范,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学习。他的逝世是南京文艺界的损失,使我们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好朋友,我们沉痛悼念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俞律先生千古!</b></p><p class="ql-block"><b>南京市作家协会2025年3月28日</b></p> <p class="ql-block"><b> 惊悉大师仙逝,往事历历在目:一幕幕仿佛过电影浮现脑海,逐渐清晰……</b></p> <p class="ql-block"><b>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俞律下放到江浦县大桥人民公社,在护国大队山城队落户,我时任公社团委书记。一天,我到护国大队检查青年突击队种的棉花试验田,走到一个三间平房门前,大队丁书记告诉我,这儿住着南京下放改造的一个有点名气的臭老九。我有点好奇就站在门口看了一会,只见屋里收拾很干净,一对夫妇正在忙做午饭。当时那个特殊年代,我才二十出头,不知深浅,不敢接触,恐惹麻烦犹豫再三还是离开。又有一次,我来山城队,(这个队在那个年代属经济较好的),村上对他夫妇印象好!从未当臭老九来改造的,从不计较出工干活什么的,我随即赶到房前,准备见见面,可门已锁上,说刚被小轿车接走。</b></p> <p class="ql-block"><b> 缘分让我们有了后来的近距离接触。工作调动到县城。 我参加了江城诗社,得知俞律先生是浦口区江城诗社的顾问,和他同期的还有林散之、单仁耘等名家。江城诗社在勒中煜先生等当地文化名人的努力下,1987年末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包括诗社班子成员,注册登记,办公地点等)。于1988年上半年宣布成立,俞律、林散之、单仁耘等都参加了成立仪式。办公室设在求雨山。俞律和林散之,单仁耘,李静凤等人的交往甚密。林散之先生逝世后,俞律先生写了林散之纪念馆碑记。当年江浦县政府在财政困难情况下,专门拨款盖了两间江南式庭院,约100平方米,门前挂着是县政府常务副县长张继平题的《江城诗社》木刻的牌子。环境幽雅,翠竹映院。常有外地诗人和诗词爱好者慕名登门。才女年轻的李静凤是社长,她已任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诗词协会副会长,南京军区政委方祖歧将军常称其: 是当代的李青照。李社长擅长书法,绘画,琴,剧等。浦口区政府如今需重大题材的文章或赋以及景点上重要文化展现等,都上门邀请她动笔,她从不张扬,浦口各界人士现今谈及她都赞不绝口。</b></p> <p class="ql-block"><b> 江城诗社成立五周年,十周年,十五周年,二十周年,俞律先生都应邀参加,我都有幸聆听他教诲和朗诵诗词佳作。《江城吟稿》诗社专刊,俞律和夫人的诗书画作品多次登载。2008年本人退居二线,组织安排接任李静凤社长一职。(因李静凤尚在工作岗位并兼职颇多)!尔后由副社长张苗陪同,登门拜访俞律先生。那天我记得天气晴朗,俞律先生的书案就在客厅,窗外是一片竹园,老人家笑容可掬高兴地和我们畅谈文学创作,聊诗社发展。临走时赠送我一本《湖边集》。往后,诗社多次举行林散之诗词研讨会,俞老都热情洋溢,侃侃而谈,会员们听的津津有味收益颇丰。</b></p> <p class="ql-block"><b> 南京诗词学会,在鸡鸣寺举行几届端午诗会,总见俞律先生亲临现场,精神矍铄登台吟诵。当请教先生时,他仍亲切谦和与我交谈。这才知晓,先生和我夫人还是亲戚。</b></p><p class="ql-block"><b> 俞律先生家每年春节聚会,他都铺上长卷宣纸,大家都在上面书写或绘画,家中李可染的后代们舞文弄墨,每个人都会留上墨迹。在餐桌上俞律兴致高昂,用京腔奉献给亲戚们,所以,亲友们都喜欢到他家拜年,聚会成为惯例。</b></p> <p class="ql-block"><b> 浦口区是全国诗歌之乡,江城诗社多有贡献,长年顾问俞律先生功不可没!老先生的:笑貌襟怀昭日月,诗心傲骨写春秋,永远在浦口区承传。(撰文:赵传法)</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