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近央视一套热播年代剧《北上》每天早早等候在电视旁,随着剧情发展思绪把我带回那年那月。</p><p class="ql-block"> 我的童年,少年是在幼儿园渡过,母亲是幼儿园老师,10多位老师每家都有2-6个孩子,這帮孩子在小院长大,我属于較大的一拔吧,那时生活条件好,家家都注重培养孩子,每到了寒暑假统一請私塾先生教书法,督促孩子们完成假期作业,因为请的先生是亲戚,我叫七公公所以每天敎的毛笔字不敢应付,写得好的先生画红圈,我总是争取多得几个红圈,后来文化大革命我敢在墙上写大标语,在基层锻炼时,乡上开党代会,人代会的大幅标语,开幕词,闭幕词全出自我的手,县宣传部长,党校校长下来检查大会准备工作曾说一个扎着两小辫不起眼女孩字写得滿潇洒有功底。這得利于私塾先生基础打得好吧!</p><p class="ql-block"> 记忆中忠倫大哥带大家演戏,每人发根棍子有时当刀,有时当枪,没剧夲全凭他临时编排,我们跟着跑龙套,操场,院垻成了战场。</p><p class="ql-block"> 那时每家的孩子多,鞋都是妈妈们自已做了鞋帮请一个姓胡的鞋匠纳鞋底再上鞋帮,结实又好看,胡师付会讲故事,我常催问妈妈胡师傅哪时来啊?来挨着一家家做,一做10来天,每天下午围着胡师傅他一边麻利纳鞋底,一边开讲,什么神话故事,什么孙悟空打妖精,什么猪八戒背媳妇,口才与做鞋手艺一样好使,口若悬河,引人入胜。长大后我常怀念会讲故事的胡师傅。</p><p class="ql-block"> 好日子到头了,三年自然灾害饭都吃不饱,孩子们不瞎闹了,加之父亲受迫害,家里经济一落千丈,我们都自觉减少零用,弟弟很小就懂事,结伴一般大的男孩到北山找柴,采蘑菇,我参加工作后,每月工资除基本生活都寄给母亲贴补家用,有次出差顺便回家没见弟弟问妈,妈说去找柴还没回来,丢下行李立即去接弟弟,老远看见单薄的弟弟背着比他高的柴火,心痛得直流泪,急忙扯下背夹背在身上,弟弟说我背不动,我说我比你还长几岁,你能背我怎么会背不动?真是,好重啊,我踉踉跄跄弟弟扶了一把才站稳,小段路累得直喘粗气,弟弟那么小天天都背,那几年苦了弟弟,让他过早品偿了生活的艰辛。</p><p class="ql-block"> 有苦有乐,每次弟弟采回蘑菇,菌子总比伙伴的多,他好高兴,把好的选出来哂干,留给我回家吃。</p><p class="ql-block"> 妹妹是小院公认能干女孩,很小就会做饭,家里家外她打点,大事小事妈让她拿主意。因为小她同龄伙伴放学最高兴的就是捉迷藏,每当我们回忆往事,妹妹选择记忆,童年留给她的总是快乐,总是趣事。</p><p class="ql-block"> 小院邻里相处甚好,每家的命运与社会变革同步,有过幸福,经历过磨难,吃过苦,后来都长大了日子越过越好,孩子们有的当了老师,有的是经理、科研人员,医生、公务员……在各自岗位干得都不错。</p><p class="ql-block"> 幼儿园建园80周年庆祝,现任园长邀请在幼儿园长大的我们,看见旧貌换新颜的小院,我们无比激动,感谢生活,感谢那些散落的最美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3.29</p><p class="ql-block"> 朱琦</p> <p class="ql-block">我们的小院今非昔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