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归(四)荆门古韵 莫愁龙吟

愚老实:

2025年3月23日下午,我们到达了湖北省的古城荆门,住宿在古城南城门——南薰门附近的民宿。城门外护城河水倒映着岸边的春花、绿树与墙垛,虽无先知先觉的鸭子浮水,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与愉悦。 <p class="ql-block">荆门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汉江、长湖、漳河三大水系就有人类集居生息。夏商时期(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至十一世纪),天下为九州,荆门属荆州之域。约公元前十二世纪,商王武丁后裔于汉江西岸今沙洋县马良镇西建立权国,为"古代第一县"; 楚武王(公元前704年自称)时期,灭权,迁权于冉阝(那)处; 楚文王(公元前689年)都郢(今江陵纪南城),现荆门成为郢都近郊,钟祥为郊郢,系楚国陪都;秦昭王时,秦将白起拔郢(公元前278年),于楚郢都设南郡,领县十八,在今荆门南郊设当阳县,属南郡。以后的历朝历代,荆门均是华夏大地中部重镇。</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荆门古城墙时有维修,街坊几经兴复,城市越来越繁华。清末以后,古城年久失修,加之历年洪水冲刷,涝渍浸坍多处。抗日战争时期,日军飞机轮番空袭荆门古城,狂轰滥炸,城墙被毁,房屋街坊被烧。只留下数十米城垣及古城五门,即东作门、西成门、南薰门(平泰门)、凤鸣门、北辰门。1958年,为了扩建城市,东作门、西成门、北辰门均被拆除,仅存南薰门和凤鸣门。南薰门(俗称南门),已经是后来修葺的了,但是南门外的双拱石桥却是货真价实的古董。</p> <p class="ql-block">荆门古城属砖石结构,墙高一丈六尺,周长九百多丈,大致把荆门围成筲箕形。在南薰门西边数百米远处,就是“凤鸣门”,正在维修。</p> 夕阳中护城河上的双拱石桥与青砖墙垛。 由此再往西行,路对面就是荆门市最美丽的景点龙泉公园。 <p class="ql-block">荆门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1983年建园以来,龙泉公园充分发挥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作用,已成为一座既具地方特色又有时代气息的新型综合性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教育、交流、审美的场所。</p> 走进龙泉公园的大门,眼前所见是反映荆门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的重要窗口。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春秋时著名人物老莱子、唐宋时期的陆龟蒙和大书法家黄庭坚、苏门三学士、陆九渊,乃至近代抗日的文化遗产。全园依山傍水,以象山(南宋以前称蒙山)为中心充分利用特有的人文自然景观和所处的地理位置争创了"极目楚天舒”的境界。</p> <p class="ql-block">荆门印象馆,建筑象天坛。</p> 莫愁女塑像。 退役的歼6教练机。 大象一家。 <p class="ql-block">龙泉公园占地28公顷,园内有各种植物及各类花卉盆景。每年举办水仙、月季、菊花、盆景四季固定性的展览和春节、盛夏游园活动,同时还可接待承办各种展览和其它活动,1999年被列为中国百家名园之一。</p> <p class="ql-block">公园山上建有华夏艺林园、岚光阁、老莱子山庄(二十四孝腊像馆)、孝隐亭、观德亭、仰止亭等景点。山下建有游乐场、盆景园、花苑、陆夫子祠、文明湖、历代名宦陈列室、唐安遗韵馆、张自忠纪念馆、跃渊阁和龙、蒙、惠、顺四泉等景点。</p> 绎志园。 隔墙观望绎志园。 <p class="ql-block">陆夫子祠又名陆文安祠,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陆九渊在荆讲学的地方。祠内现有荆门历代名宦陈列室、张自忠纪念馆,盆景园修建于荆门历史上的唐安古寺和绎志园的遗址上,占地1公顷,由勋、榻、楼、阁、廊等十五组青瓦白墙红柱的仿清建筑体组成。</p> <p class="ql-block">百世大儒。</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p> <p class="ql-block">张自忠将军雕像。</p> 流清亭。 观德亭。 惠泉。 <p class="ql-block">三苏咏泉。宋景祐四年(1037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东出三峡经过荆门进京赶考,在此期间游览惠泉。23年后,苏洵率其子苏轼、苏撤重游惠泉,正值冬季,水面雾气缭绕,亭台楼阁相互掩映,宛若人间仙境,即兴赋诗,为惠泉深厚的文化底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象山东麓四道清泉汩汩奔涌,泉水汇入文明湖,再流入竹皮河,穿越城区,东入汉江,这就是闻名江汉的象山四大名泉:龙、蒙、惠、顺。</p> <p class="ql-block">惠泉较蒙泉后出,因是温泉较蒙泉优惠,所以叫惠泉。南宋熙宁年间荆门知军吕元所题的一首诗: 泓泉敷润有深功,石渎涓涓海眼通,岁稔时和霖雨足,风云长静白龙宫。后人便根据诗的末句,将此泉定为龙泉。</p> 蒙泉依原蒙山(象山的原名)而得名。 龙泉书院石牌坊。 书院牌坊前读书的童子塑像。 <p class="ql-block">荆门龙泉书院位于文明湖畔,建于清高宗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是一座历史悠久、闻名江汉的学府。书院原布局由三堂、两馆、两斋、两轩组成,一百三十年后又添两楼。 后我国废除科举制,龙泉书院改名为龙泉中学,现为湖北省重点中学、荆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泉书院内有白鹤亭(原名听泉亭)、洗心亭、育德堂、东山草堂、春华馆、秋实馆、敬业斋、乐群斋、方塘书屋等。</p> 文明楼。 书院一隅。 <p class="ql-block">从龙泉书院仰望象山腰,有仰止亭、观德亭,龙泉的后坡建有泉神、西山两祠,远望与象山对峙的雨山,有甘雨亭,比雨山更高的白龙山,山上有白龙观,霖苍阁和寒亭,这些并称为龙泉十亭。</p> 游罢龙泉公园,信步踏上中天街。这里是荆门古城中的步行街。 <p class="ql-block">中天街上有一口青铜大钟,曰为“警钟”。它时刻提醒国人以史为鉴,尤其是日寇军机大轰炸引起的火灾给我们造成的损失!</p> 食品街上始于1717年的荆门味道炸鸡售货摊。 老庙黄金店前的卤味襄湖鸭摊位。 <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们路过荆门的白云观。</p> <p class="ql-block">因时间过早,只能远远地观望道观里的白云楼这一有名的古建筑。</p> <p class="ql-block">驱车几十公里,我们来到了位于钟祥市的明显陵和莫愁村景区。明显陵为明世宗嘉靖皇帝为其的父母修建的合葬墓。莫愁村被称为湖北民俗民艺第一村,位于明显陵世界文化遗产和莫愁湖国家级湿地公园之间,是明显陵文化旅游景区内的重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不用乘坐游览车,几步路就走到了莫愁村。荆楚原乡莫愁村,位于明显陵文化旅游景区,与莫愁湖国家级湿地公园相邻。</p> <p class="ql-block">莫愁村内分为莫愁老街·楚俗市井区、莫愁渡·楚韵市集区、百岁湾·楚风餐饮区、桃花岭·楚情度假区、桃花窑·楚艺产研区和莫愁农场·楚学亲子区六个区域,是集“观光游览、民俗体验、生态餐饮、农创零售、演艺娱乐、休闲度假、亲子游学、会议会展”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区。</p> <p class="ql-block">莫愁村里的湖水被打造成为了水城,水城中有游船供人们休闲戏水。</p> 游船码头与长廊。 <p class="ql-block">莫愁渡。</p> 水城的水门。 游客汉服文化馆。 <p class="ql-block">阳春邑,《梦回荆楚》歌舞的演出剧场。</p> <p class="ql-block">称铺。</p> <p class="ql-block">白雪晴岚。</p> <p class="ql-block">青铜铸模人推磨。</p> <p class="ql-block">莫愁村景色很有特色,建筑精致并有情调,出售小商品的小店,各色饮食小店沿多条小街散布,漫步其中感觉很安逸,正如莫愁村广告语“万事莫愁”。</p> <p class="ql-block">莫愁老钙奶。</p> <p class="ql-block">为人民服务。</p> <p class="ql-block">戏台。</p> <p class="ql-block">宋.易士达诗</p><p class="ql-block">千古行人说莫愁,荒村依旧石城头。</p><p class="ql-block">不知艇子今何在,汉水滔滔空自流。</p> 小村内有住宿的客栈,有饮食的店铺,在某中休闲不失之为一件乐事。 <p class="ql-block">川西老茶馆。</p> <p class="ql-block">长嘴大茶壶。</p> <p class="ql-block">千里情缘一线牵。</p> <p class="ql-block">龙井。</p> <p class="ql-block">明朝那些事儿。</p> <p class="ql-block">帝君祠。</p> 紫极殿。 <p class="ql-block">房屋多为青砖灰瓦马头墙。</p> <p class="ql-block">出村路口的拴马桩。走出莫愁村,路过莫愁湖。</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微波细澜,杨柳依依。莫愁女以传唱《阳春白雪》名曲而附庸高雅艺术之人,《阳春白雪》因莫愁女融汇民间传唱而传颂至今。莫愁女本是渔家之女,貌若芙蓉、丽质天成、能歌善舞,她每天摇艇放歌于莫愁沧浪之上、碧荷红菱之间。两千多年来,这里不仅留下了莫愁湖、莫愁村、莫愁渡和《阳春白雪》的典故,而且成就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钟祥。</p> <p class="ql-block">莫愁湖畔明显陵,是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父亲恭睿献皇帝朱祐杬和母亲蒋氏的合葬墓,地处湖北省钟祥市城东北莫愁湖畔的纯德山。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1519)至嘉靖四十五年(1566),历时40余年。占地面积约183.15公顷,整个陵园双城封建,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外罗城全长3600米,蜿蜒起伏于山峦叠嶂之中。</p> <p class="ql-block">明显陵作为独立的帝王陵寝,具有普遍而特殊的历史价值和意义。世遗委员会评价:明显陵是依照风水理论,精心选址,将数量众多的建筑物巧妙地安置于地下,它是人类改变自然的产物,体现了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思想,阐释了帝制社会中国持续几百年的世界观与权力观。</p> <p class="ql-block">陵园由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组成,渐次布列,疏密有间,错落有致,尊卑有序,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是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是中国古代丧葬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和建筑典范。</p> <p class="ql-block">明•罗钦顺诗</p><p class="ql-block">奉明园树九重心,目极南云思不禁。</p><p class="ql-block">玉册尊亲昭盛典,上公街命惕冲襟。</p><p class="ql-block">花迎使节晴川丽,风引香烟晓殿深。</p><p class="ql-block">登荐礼成归奏早,开筵应出赐来金。</p> 鹧鸪天•钟祥明显陵<br><br>  吴顺清<br><br>纯德山中紫气灵。一陵两冢独无争。<br><br>万金一掷精修膳,千载名重皇帝陵。<br><br>罗城舞,两龙并。明堂内外碧池盈。<br><br>栉风沐雨兴王梦,几点清幽百鸟鸣。 <p class="ql-block">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告别显陵再北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