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摄影是我业余生活的一种方式,在追寻和探索中去体验感悟这个世界的美好……》</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今天,2025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下简称荷赛)获奖作品公布,这是荷赛的第70个年头。对于中国人来说,七十这个年龄往往具有一些特别的意味。在当今人工智能流行、短视频兴盛、新闻摄影衰弱、媒体渠道碎片化的当下,突然觉得荷赛就好像是一个七十岁的老人,世间荣辱又哪有那么重要呢。无论新闻摄影会不会走向终结,会在哪一天走向终结,但是我们只需要从容面对就好。其实内心有很多话想说,但来不及一口气说完,就像荷赛一样,改天沉淀一下慢慢说好了。今天先看看获奖作品和评委点评吧。</p><p class="ql-block">《非洲》单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非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单幅</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生命不会停滞(Life Won’t Stop)莫萨布·阿布沙马(Mosab Abushama),苏丹 这张照片以其引人入胜的构图吸引了评审的目光,一把枪(译注:是的,照片里面有两把枪,但原文就是写的一把,我也愣了一下)出现在本应安静平和的场景中,激发了好奇心并引导观众更深入地观察画面。低沉的氛围突出了庆祝与战争之间的张力,展现了在冲突之中对生活持续性的某种宿命般的接受。照片摄于一场婚礼,却颠覆了人们的预期并挑战了常规假设,提供了一个引人深思的视角,展示了在战争背景下所形成的文化习俗。</p> <p class="ql-block">母亲起舞,家宅安平(Mother Moves, House Approves)特米洛卢瓦·约翰逊(Temiloluwa Johnson),尼日利亚 在一个对LGBTQ+人群毫无法律保护、且可判处最长十四年监禁的国度,这幅照片展现了酷儿社群得以喘息的一刻。生动的构图将纷繁的场景自然地融合在一起,传递出欢乐、爱与庆祝的氛围。由于当地法律环境的敏感性,这样的故事常常被忽视;但通过聚焦肢体语言、动作与形态,摄影师在保护当事人身份的同时,准确捕捉了这一瞬间的核心意</p> <p class="ql-block">塔马莱·萨法卢(Tamale Safalu)马雷恩·菲德尔(Marijn Fidder),荷兰 这幅作品强而有力地呈现了一位运动员的力量与决心,鼓励人们超越其身体障碍,看到他真正的能量。运动员家门前鲜红的背景使人物更加醒目,带来一种胜利的感觉。通过这幅环境肖像,我们得以见证坎帕拉青年人的精神面貌,这位运动员选择毫不退缩地与健全对手竞技,呈现出积极而振奋人心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图片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湖面终归寂静(The Lake Has Fallen Silent)奥班·穆科尼(Aubin Mukoni),刚果民主共和国 在卢旺达与刚果民主共和国紧张局势升级的背景下,这一项目展示了基伍湖在经济和文化层面的重要意义。评审们赞赏摄影师对日常生活的捕捉,以及对这片湖在生计与经济存续方面所扮演角色的呈现——这里既是重要渔场与食物来源,也拥有世界上最具规模的甲烷气储量之一。通过多角度聚焦该地区的地缘政治与环境冲突,摄影师使整体叙事更具深度,提醒观众注意地区动荡和环境退化所带来的持续性广泛影响。</p> <p class="ql-block">利文斯通的象语者(The Elephant Whisperers of Livingstone)汤米·特伦查德(Tommy Trenchard),英国,帕诺斯图片社该项目对人类与野生动物冲突进行了引人注目的探讨,促使观者重新思考对这类接触的认知。摄影师的创作意图与成片呈现之间的紧密关联令评审印象深刻——作品有力地挑战了“领地”的概念,质问究竟是动物侵入人类环境,还是人类正在蚕食动物的栖息地。每一张图片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整体故事增添力量,鼓励人们更广泛地思考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如何复杂地共存。</p> <p class="ql-block">肯尼亚青年的崛起(Kenya's Youth Uprising)路易斯·塔托(Luis Tato),西班牙,法新社 该项目对当年一项重大新闻事件进行了有力的纪实报道,每一张照片及整体编辑既有效还原了事件发生的过程,也同时触及肯尼亚更广泛的代际鸿沟问题,尤其是年轻一代与年长一代之间的幻灭。摄影师在非常接近冲突现场的情况下,能够从冲突双方进行拍摄,抓住了致命爆发等关键时刻,使作品更具深度。其高水准的摄影表现与评审的期待十分契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长期关注》</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当女性身体成为战场(Women's Bodies as Battlefields)欣齐娅·卡内里(Cinzia Canneri),意大利,卡米拉·勒帕热基金会本项目采用审慎的方式深入拍摄了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与苏丹边境地区深受战争影响的女性,放大了她们的声音。摄影师对这一故事的坚持以及与提格雷(Tigrinya)族女性间建立的信任给评审留下深刻印象,作品为这些鲜少被报道的经历带来了新的视角。尽管身处一个充斥着虚假信息且获取信息渠道艰难的媒体环境,摄影师仍然提供了珍贵而亲密的观察,在沉重议题与美丽、温柔的瞬间之间达成平衡。此外,摄影师的自我反思也为作品增添更深层次内涵——从精心撰写的图注、巧妙的叙事编排,再到以意大利女性身份在意大利殖民历史影响下地区进行女性题材创作的这种对自身身份的正视,都使这部作品更显张力,在沉重主题与温柔美感之间取得平衡。</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单幅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哈马黑拉岛上的镍矿开采(The Impact of Nickel Mining on Halmahera Island)马斯·阿贡·威利斯·尤达·巴斯科罗(Mas Agung Wilis Yudha Baskoro),印度尼西亚这幅照片展现了外国工业与采矿活动对当地社区的冲击,将原材料的剥削、环境污染和企业权力的影响等复杂问题凝聚于同一个画面。突出的前景强调了社会与环境交织在一起的工业化循环与陷阱——当地社区虽依赖这些工业工作,却同时使环境受到破坏。画面中工人的直视则进一步吸引观众关注这一故事,突出了这些问题所带来的严峻人性代价。</p> <p class="ql-block">韩国的收养欺诈(Korea Adoption Fraud)宰弘(Jae Hong),韩国,美联社 摄影师精准捕捉了父女重逢的一刻,展现出后悔、羞愧与如释重负的复杂情感。平静的画面包含了丰富的信息,让观众得以见证这私密时刻,却不被摄影师的存在感所干扰。照片将观者带入情境,仿佛也在场亲眼目睹,对于“造假国际收养”这一严重却少被报道的故事而言,作品的意义尤为重大。</p> <p class="ql-block">巴黎2024奥运会期中的加布里埃尔·梅迪纳(Gabriel Medina During the Paris 2024 Olympic Games)杰罗姆·布鲁耶(Jerome Brouillet),法属波利尼西亚,法新社这张引人注目的体育摄影作品捕捉到了一个完美瞬间:加布里埃尔·梅迪纳的动作、冲浪板的定位与脚部角度都完美契合。鲜艳的色彩与阴云密布的天空形成了强烈对比,呈现出这张冲浪照片在技巧与运气之间的绝佳融合,令人过目难忘。</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图片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十二天的四场风暴,(Four Storms, 12 Days)诺亚·塞利斯(Noel Celis),菲律宾,美联社 这一组作品凸显了东南亚日益频繁的自然灾害,表现出人们对类似灾害正逐渐习以为常。这份作品采用了经典式的编辑手法将人们的社会活动与台风的大范围破坏进行对比,既呈现了个人所受影响,也揭示了灾害在地方乃至全国层面的深远后果。白天与夜晚镜头的结合突出极端天气持续侵袭的特点,并在风格上保持了统一性。</p> <p class="ql-block">冲突中的国度(A Nation in Conflict)叶昂图(Ye Aung Thu),缅甸 自2021年军政府发动政变以来,摄影师一直坚持报道缅甸内战,其坚守令评审深受触动。本系列作品全面展现了人民防卫军(People's Defence Force)中不同人群的经历,摄影师为记录并揭示这场持续冲突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充分证明了其对这一议题的投入与献身精神。</p> <p class="ql-block">泰国小镇不再“猴”扰(No More Monkey Mania in Thai Town)查莉尼·提拉苏帕(Chalinee Thirasupa),泰国,路透社 这是评审们的心头好,其对人类与动物互动的生动刻画引发了强烈反响。作品并未聚焦动物被迫迁徙的情节,而是展现了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猴子们变得更为大胆,开始挑战人类的地盘。这一强烈的镜头选择突出呈现了角色的反转,也引导人们思考人类与野生动物不断演变的边界关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长期项目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特乌雷韦拉:图霍伊人的活祖先(Te Urewera - The Living Ancestor of Tūhoe People)塔齐亚娜·奇普萨纳娃(Tatsiana Chypsanava),白俄罗斯,普利策中心评审认为,这个项目以全面且细致的方式呈现了图霍伊族(Ngāi Tūhoe)争取祖先土地与原住民权利的斗争;它记录了特乌雷韦拉(Te Urewera)与西方认知体系之间持续存在的治理矛盾,以及极右翼政治运动所带来的种种张力。通过多样而深思熟虑的影像构图,作品展现了对土地关系和文化传承的强大视觉对话,为这个往往被忽视的族群带来了更多关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欧洲》</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米卡(Mika)普林斯·德·沃斯(Prins de Vos),荷兰这幅肖像以其美感与力量震撼了评审——画面直接,却又充满静谧的宗教力量。摄影师致力于记录跨性别者等待性别重置手术这段漫长而充满不确定的经历,为拍摄对象带来了尊严与关注。在全球政治环境对跨性别者日渐去人性化与污名化的当下,展现此类经历显得尤为重要。评审希望这张照片能引发更多有关尊重与认可跨性别群体的讨论。</p> <p class="ql-block">地下野战医院(Underground Field Hospital)娜娜·海特曼(Nanna Heitmann),德国,马格南注:娜娜·海特曼和弗洛里安·巴克迈尔的两张照片均关于俄乌战争题材,评语被写在了同一张纸上。因此这两张图片的评委点评说明完全一致,特此说明。评审将欧洲关于俄乌战争的两张单幅作品放在一起进行考量,认为它们是一个强有力的组合,展现了冲突的不同面向。第一张照片拍摄的是一名被征召加入俄方支持的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共和国”的士兵,背负着复杂的象征意义,令人对国家认同与政治分歧产生诸多思考。第二张照片则是乌克兰儿童安赫丽娜(Anhelina)歇息的场景,呈现了截然不同的视角——安静、悬置,远离直接的暴力,却依旧深受战争及其心理创伤的影响。两者结合在一起,揭示了战争在身体和心理层面的双重伤害,为这个具有深远全球影响的冲突提供了更深入、更复杂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战壕之外(Beyond the Trenches)弗洛里安·巴克迈尔(Florian Bachmeier),德国 (与上述段落相同的评审评论,强调这两张关于俄乌战争的照片构成了一个有力组合,展现了冲突的不同层面。)</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图片故事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玛丽亚(MARIA)玛丽亚·阿布兰奇斯(Maria Abranches),葡萄牙 评审认为该项目感人至深且层次丰富。摄影师以尊重的方式与拍摄对象建立联系,记录了她日常生活中的多个瞬间;通过这些亲密的画面,摄影师突出了许多细节——它们象征性地提醒着葡萄牙殖民历史所带来的长远影响。这部作品引发观众思考这种历史如何持续塑造当今的社会结构。</p> <p class="ql-block">暗中死亡的德国民主(Democracy Dies in Darkness)拉斐尔·海格斯特尔(Rafael Heygster),德国评审认为,这组作品对德国民粹主义崛起及更广泛的政治转向进行了极具意义的捕捉——这些政治力量一边声称维护民主,一边却在暗中削弱它。摄影师在政治摄影领域贡献出了少有的精彩作品,巧妙揭示了政客们对自身形象的精心包装,以及他们隐藏动机的努力。每张照片都带有一种不稳定的因素,打破表面的平衡,揭露了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的表演性质。评选恰逢临近德国大选之际,当时AfD民调位列第二名,评审认为这组作品在时机和重要性上都极具价值。</p> <p class="ql-block">格鲁吉亚的抗议活动(Protests in Georgia)米哈伊尔·捷列先科(Mikhail Tereshchenko),俄罗斯,塔斯社评审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全球性议题,记录了格鲁吉亚在选举争议以及亲俄与亲欧政治势力紧张对立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大规模反政府抗议活动。夜间拍摄的照片尤其凸显了烟花等成为新的“城市武器”,并捕捉了大规模抗议的动态,启发人们思考世界各地的民主运动如何应对愈发军事化的警察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长期关注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家中弥漫着烟火的气味(It Smells of Smoke at Home)阿廖娜·卡尔达什(Aliona Kardash),俄罗斯/德国,DOCKS Collective,为明星周刊(Stern Magazine)拍摄 评审认为这一长期项目以极其个人化的视角洞察了俄乌全面冲突爆发以来俄罗斯社会内部的裂痕,揭示了在将俄罗斯视为一个整体时往往被忽视的复杂性。摄影师在作品中以视觉手法传递了自己的忧郁与挣扎:她的家人受到国家宣传的影响,而她本人则面临一个普遍的难题——如何与被国家控制席卷的所爱之人保持联系。随着冲突愈演愈烈,记者们日益被拉进自己的故事中,这个项目展现了其叙事的细腻与多层面,也将个人经历与全球议题相呼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北美和中美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单幅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夜间穿越(Night Crossing)约翰·摩尔(John Moore),美国,盖帝图片社 这张照片通过一个复杂的移民故事,将两个遥远的地区联系在了一起。画面中,来自亚洲的移民正在通过南美与中美洲,跋涉前往北美。镜头呈现出某种超现实感,加之父母与孩子之间流露的温柔,不禁让人思考未来的未知与不确定性。摄影师在一张照片中同时传达出深重的脆弱感与顽强的韧性。</p> <p class="ql-block">康斯坦斯·温二世,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巴里,2025(Constance Wynn II, Wilkes-Barre, Pennsylvania, 2025)菲利普·蒙哥马利(Philip Montgomery),美国,为纽约时报杂志拍摄 评审认为,这张照片成功地在不同的时间维度间架起桥梁,将过去与不确定的未来相连接,强有力地展现了当下的紧张气氛。照片中 康斯坦斯·温(Constance Wynn)的神情与肢体语言交织着焦虑、恐惧和在不确定阴影中仍坚守立场的决心。该作品揭示了美国社会结构转型中的更宏大议题,并以极具个人色彩和象征意味的场景将之具象化。</p> <p class="ql-block">对唐纳德·特朗普的未遂暗杀(Attempted Assassination of Donald Trump)贾宾·博茨福德(Jabin Botsford),美国,为华盛顿邮报拍摄 这张照片凸显了摄影师在关键时刻的敏锐反应与果断选择,为主要人物呈现出与新闻头条截然不同的另一种视角,形成了与媒体广泛报道的“表演性场景”并行的叙事。作品聚焦生命的脆弱,以含蓄的方式道出了深远的内涵。置于美国历史上多次暗杀事件的宏大背景下,特别是在选举之年,这幅照片具有重大意义,捕捉了一个或许会影响政治格局的瞬间。图片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图片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地危机(Crisis in Haiti)西弗罗伊·克拉伦斯(Siffroy Clarens),海地,法新社 评审认为该项目由海地本土摄影师拍摄,极具冲击力呈现了海地的重大新闻。在一个对杀害记者几乎毫无问责的国家,摄影师的投入与作品显得格外重要。整个选片在极端暴力与人性元素之间取得平衡,通过十帧照片讲述了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死亡之所(A Place to Die)奥利弗·法尔希(Oliver Farshi),英国 评审认为这是一个深刻的作品,以温柔与关怀的方式呈现。摄影师为每位拍摄对象保留匿名,使得作品仿若一首独特的视觉诗篇。优美的构图注重隐喻、质感、色彩与光线,传递出深沉的精神力量与悲悯之情。作品探讨了在临终时仍能保持尊严的可能性,带来动人且发人深省的叙事。</p> <p class="ql-block">被脱轨的小镇(A Town Derailed)丽贝卡·基格尔(Rebecca Kiger),美国,当代纪录中心评审认为,这组作品有效呈现了一座因企业疏忽出错而受害的小镇,突出了镇上居民为追求正义所展现的坚韧。摄影师精心挑选的镜头将深思熟虑的亲密影像巧妙融合。其沉浸式的报道敏锐地捕捉了人们所付出的代价以及背后系统性问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长期项目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无宪之国的生与死(Life and Death in a Country Without Constitutional Rights)卡洛斯·巴雷拉(Carlos Barrera),萨尔瓦多,为El Faro与NPR拍摄 评审认为该项目有力地展示了国家暴力对个人造成的伤害,让观众深入了解那些被不公正逮捕和残酷对待之人的生活。摄影师采用富有创造性的方式在保留视觉冲击力的同时保护了拍摄对象的身份,使作品更能传递无尽黑暗与恐怖感。这一故事突破国境的限制,也影射了全球移民政治的后果:许多萨尔瓦多人正面临被遣返回他们曾经逃离的暴力之地的风险。摄影师以自身极大的安全风险完成拍摄,让观众更贴近威权主义所带来的人道代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南美洲》</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单幅作品类</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被淹机坪上的飞机(Aircraft on Flooded Tarmac)安塞尔莫·库尼亚(Anselmo Cunha),巴西,法新社评审为这张照片诡谲的氛围所震撼,它增添了巴西超现实气候极端状况的强大视觉叙事——在创纪录的干旱与毁灭性洪水之间反复切换。被遗弃的飞机机身与机坪的景象真实地反映了洪水在南里奥格兰德州所带来的不安影响,引发了人们对现代社会灾难以及人造体系脆弱性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博塔弗戈球迷:荣耀与骄傲(Botafogo Fans: Pride and Glory)安德烈·科埃略(André Coelho),巴西,埃菲社 评审喜爱这张作品对博塔弗戈球迷深厚足球激情的生动展现。照片捕捉了当下纯粹的狂喜,每个人都表露出不尽相同的反应与情绪。更具意义的是:这些球迷在大屏幕上观看客场比赛,却在原本属于球员的球场上进行庆祝。作品传达了集体体验的能量与张力,也展现了这项深受巴西乃至全球喜爱的运动所带来的欢乐联系。</p> <p class="ql-block">最后的希望(The Last Hope)加布里埃拉·奥拉亚(Gabriela Oráa),委内瑞拉,路透社 这幅视觉冲击力极强、执行出色的照片给评审留下了深刻印象。鲜艳的色彩与构图中人群双手指向玛丽亚·科丽娜·马查多(María Corina Machado)的一幕,突显了她对支持者的拥抱与感激。在委内瑞拉这样一个难以取得采访准入的环境中,这张照片捕捉了一个其他摄影师难以拍摄到的重要政治时刻,体现了马查多与她的支持者之间紧密的关联。图片故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图片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德(Jaidë)圣地亚哥·梅萨(Santiago Mesa),哥伦比亚 评审对本项目在敏感议题上所展示的细腻与尊重颇为感动。摄影师拥有清晰的创作思路,在保护拍摄对象匿名的同时,也成功地传递出强烈的情感氛围与亲密感。作品在博哈亚(Bojayá)拍摄,既有详尽的特写也有环境式构图,兼顾了故事的个人与结构性面向,并突显了偏远社区医疗资源短缺的事实。整体选片依然带有一种对生命的肯定,邀请观众投入更多时间进行反思。</p> <p class="ql-block">巴西史上最严重的洪灾(Brazil's Worst-Ever Floods)阿曼达·马谢尔·佩罗贝利(Amanda Maciel Perobelli),巴西,路透社 评审肯定了该项目对巴西历史上最大气候灾难的有力记录。作品既呈现了洪水肆虐的宏大破坏,也揭示了受灾者所承受的个人影响。精心编排的镜头从宏观景观逐渐过渡到私密场景,有力传达了社区所经历的震撼与创伤。摄影师的手法提供了一个关于气候灾难的人性代价的引人注目的视角,使得这组作品在现实与时间性上都极具价值。</p> <p class="ql-block">亚马逊的干旱(Droughts in the Amazon)穆苏克·诺尔特(Musuk Nolte),秘鲁/墨西哥,帕诺斯图片社评审认为该项目对于凸显亚马逊地区前所未见的干旱,以及对依赖自然循环的社区所造成的深远影响至关重要。作品有力地阐明了气候变化带来的后果——从地貌的巨大转变到生计的严重破坏,再到适应性措施的迫切需求。在世界最大雨林中出现如沙漠般干涸的景象形成强烈反差,让缺水的现实显得格外震撼。摄影师在凸显环境变化规模的同时,也关注人与社会的经历,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急速变动现实的震撼视觉叙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长期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希望的绝路(Paths of Desperate Hope)费德里科·里奥斯(Federico Ríos),哥伦比亚 评审认为,这一项目完成度极高,真挚而感人地描绘了穿越达连地峡(Darien Gap)的移民旅程——这是美洲最重要却也最危险的移民通道之一。摄影师跟随这些家庭,令他们不再只是数据或群体概念,而是具体鲜活的人。作品呈现了个体与环境层面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危险的地形、野生动物威胁,以及犯罪组织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也记录了支撑他们继续前行的希望与绝望。每一幅照片都展现了在这条道路上形形色色的人群,以及他们旅途的严酷现实,构成了对全球移民议题的有力且重要的叙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西亚、南亚和中亚》</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单幅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贝鲁特的无人机袭击(Drone Attacks in Beirut)穆拉特·森古尔(Murat Sengul),土耳其,阿纳多卢通讯社(Anadolu Agency) 这幅照片呈现了一个矛盾的场景,人们在户外依旧担心着来自天空的威胁,凸显了无人机和技术化战争的影响。它将目光聚焦于那些长期生活在战争阴影之下的人所承受的心理创伤,安全变得难以捉摸,而恐怖随时可能从天空降临。作品有力地传达了在恐惧之中持续生活的现实。</p> <p class="ql-block">九岁的马哈茂德·阿朱尔(Mahmoud Ajjour, Aged Nine)萨玛尔·阿布·埃卢夫(Samar Abu Elouf),巴勒斯坦这张关于一名巴勒斯坦男孩的照片传达了战争的长期代价、维系暴力的沉默,以及新闻业在揭示这些现实中所扮演的角色。照片并未回避战争在身体上造成的伤害,而是从人的角度切入冲突与无国籍的议题,揭示了平民在工业规模的杀戮与战争中所承受并将持续承受的身体与心理创伤。评审认为这幅肖像在强烈的构图与光影运用下带有沉思感,激发人们对这个受伤男孩可能面临的未来、对该地区被去人性化的过程、以及加沙地带记者持续遭受针对和国际记者报道受阻等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p> <p class="ql-block">权力的画布(The Canvas of Power)苏夫拉·康提·达斯(Suvra Kanti Das),孟加拉国这张照片拍摄到了人们破坏前总统谢赫·穆吉布(Sheikh Mujibur)塑像的场景,这是一个极具震撼力的集体行动时刻,让人联想到其他地区的革命景象,如今也出现在孟加拉国。照片的构图巧妙地突出了这一破坏行动的规模,革命象征在画面中增添了更多含义,凸显出这场政治转变时刻的影响与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图片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无女之地(No Woman’s Land)基娅娜·海耶里(Kiana Hayeri),伊朗/加拿大,卡米亚克基金会该作品对阿富汗女性的生活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视角,超越了人们熟知的叙事,以深度与关怀捕捉了她们的日常。摄影师的长期投入和深入接触,促成了这组亲密的呈现:鲜艳的色彩、纹理以及环境细节共同展现了每位女性的丰富内心与创造力。这种内在的鲜活与她们日益被限制的现实形成强烈对比——这些限制波及教育、出行、着装和工作等方方面面。整组作品既唯美,又蕴含深沉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以色列袭击下的加沙(Gaza Under Israeli Attack)阿里·贾达拉(Ali Jadallah),巴勒斯坦,阿纳多卢通讯社 评审认为,这组作品对加沙人民每日遭受的大规模工业化暴力进行了关键性揭示。作品既体现出画面美感,同时又是一份有力的记录,展现了平民所承受的巨大生命代价与破坏。它也凸显了加沙摄影师见证并揭示这些暴行的重要性,尤其在国际记者被拒之门外的情况下,这些本地摄影师让世界无法对这些事件视而不见。</p> <p class="ql-block">那些已具名的阴影(The Shadows Already Have Names)塞缪尔·纳卡尔(Samuel Nacar),西班牙,为5W杂志拍摄 这是一个高度私人化且敏感的故事,拍摄于2024年12月阿萨德(Al-assad)政府被推翻后曾用于关押政治犯的赛德纳亚(Sednaya)军事监狱。作品中每一帧都以温和的方式呈现,却拥有令人震撼的构图,让评审印象深刻。摄影师的清晰理念贯穿在这组有力的画面和出色的叙事编排中,尺度在个体的近景特写与整个监狱的宏大视图间无缝切换。作品的“柔和”气质使其独树一帜,让这个故事在观赏结束后依旧回荡,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2px;">《长期项目》</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子弹不分国界(Bullets Have No Borders)易卜拉欣·阿里普尔(Ebrahim Alipoor),伊朗 评审认为,这个在伊朗西部拍摄的项目提供了一个对经济制裁之复杂影响罕见且深度细腻的观察角度,属于主流叙事中少见的视角。摄影师为完成此工作付出了长期投入,并甘冒巨大个人风险,这一点在每一张照片中都能感受到。每幅图像都有独立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共同构建了一个更具吸引力的整体叙事,吸引观众放慢脚步,阅读说明文字并体悟在制裁之下的多层生活现实。</p> <p class="ql-block">战争、冲突和社会动荡依旧是新闻摄影不变的主题,摄影师不仅关注前线的战斗,还深入记录了战争给普通百姓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他们特别聚焦于军事与政治高压下个体所承受的身心创伤,以及社会分裂与全球地缘政治的复杂交织。在众多的议题中,人权与弱势群体依然备受瞩目。摄影师们记录了LGBTQ+群体在法律和社会排斥的环境中艰难求生的现实,女性在战争、边境冲突以及专制环境下所遭受的身体侵害与自由限制,还有难民与移民为追寻生存机会所经受的艰辛旅程等等。</p> <p class="ql-block">除了战争与人权,政治与社会运动也是本次大赛的热点之一。从格鲁吉亚、肯尼亚到德国,摄影师深入捕捉大规模政治抗议和社会运动的现场,以批判性的视角呈现反政府运动和极右翼势力的抬头,揭示民主面临的严峻考验。他们不仅记录街头抗议、公共行动与选举过程,也反映政府应对社会矛盾时采取的各种方式,以此探索民主制度与极端主义之间的复杂互动。气候变化与环境问题亦在本届作品中占据重要位置。摄影师们深入巴西洪灾、亚马逊干旱、东南亚台风肆虐、非洲水资源危机等一线灾难现场,记录气候危机如何冲击人们的传统生计与自然生态系统。他们同时关注跨国企业在开发资源时对当地环境与社区造成的破坏,例如镍矿开采带来的生态与人道问题。通过这些作品,气候变化对偏远社区和原住民群体的生存威胁变得更加直观和迫切。</p> <p class="ql-block">同时,大量作品关注文化身份与社会结构的议题。摄影师记录原住民的权利诉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体系之间的碰撞,以及殖民历史遗留下来的种族与阶级差异问题,展示社会结构中延续的不平等现象。无论是新西兰毛利人社群、南美偏远地区的医疗困境,还是伊朗边境社区遭遇的国际制裁,这些主题均被敏锐而深入地呈现。从艺术表现上看,这些作品共同体现出亲密而细腻的视角,即使身处战争前线或灾难现场,摄影师依然能够捕捉个体真实而微妙的情感和处境,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作品通常将宏观的地缘政治或社会背景与微观个体的情感和生活困境结合起来,以深入现场的长期拍摄方式构建信任关系,呈现出丰富的叙事层次。编辑和选片能力也至关重要,能确保故事的连贯性和节奏感,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议题和摄影师意图。</p> <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伦理和责任意识也贯穿于大赛所有作品中。面对敏感话题,如政治高压、战区平民或弱势社群,摄影师们都谨慎采取匿名化或遮挡面孔的方式,以尊重和保护被摄者的隐私与安全。这种严肃的伦理关怀与专业态度,受到评委的高度评价。此外,评委鼓励作品呈现原创性与突破性,期待摄影师打破常规视角,以创新的美学表达探索新闻现场,使影像不仅具有重要的信息价值,也拥有独特的视觉感染力。同时,评委尤其关注弱势群体的真实呈现,呼吁避免刻板印象和猎奇化的表现方式,更真实、更平等地还原被摄者的生活处境。</p> <p class="ql-block">对于普通摄影师而言,这些优秀的作品与评审标准提供了宝贵的学习方向。摄影师应培养社会敏感度与新闻视角,在拍摄美丽画面的同时,更深入地思考画面背后的社会与人文意义;持续跟踪与深入拍摄,建立与拍摄对象的信任关系;同时强化叙事能力,学会通过多张照片讲述完整而连贯的故事,并善于运用摄影技巧提升视觉表现力。此外,摄影师应格外关注拍摄伦理,保障自己和被摄者的安全与尊严;最后,摄影师要关注作品与时代的关系,深入思考个人视角如何与更广阔的历史、社会与未来联结,从而创造具有长远价值和深远影响的摄影作品。</p> <p class="ql-block">kangjinbao: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换届承诺》《阻拦执法》……等在中摄协全国影赛中获奖</p><p class="ql-block">《临丰寨》在美在鹰城中摄协全国影赛获奖</p><p class="ql-block">《都市一角》在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中获奖</p><p class="ql-block">《扫我吧!》《搁浅的执法船》在新华社年赛中获奖</p><p class="ql-block">《暴雨来袭》《归途》在摄影世界杂志年赛中获奖</p><p class="ql-block">《依依不舍》入选走进新华社摄影世界杂志编辑部"图片编辑与大师一对一"交流全国选拔赛</p><p class="ql-block">《暖暖新年》在摄影之友杂志年赛中获奖</p><p class="ql-block">《晨练》在人民摄影报月赛中获奖</p><p class="ql-block">《民族大团结的康庄大道》在人民画报社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大赛中获奖</p><p class="ql-block">《霓空间》在中艺环球年赛中获奖</p><p class="ql-block">《惊鸿一瞥》在索尼怀全国影赛中获奖</p><p class="ql-block">《瓢虫的家》在佳能感动典藏全球影赛获奖</p><p class="ql-block">《归途》在美国国家地理全球影赛中入选</p><p class="ql-block">《夜色美》在第三届全球华人影赛中获奖</p><p class="ql-block">《外卖十点半》分别在省22届全省摄影艺术展及郑州市23届艺术成果成就展中获奖……</p><p class="ql-block">《我身飞扬》在第28届全国摄影艺术大展中获奖……</p><p class="ql-block">感受:摄影是心的旅行,是发现美的释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