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1961年7月信阳遭遇到了多年未遇的高温天气。热得什么事也不想做,坐在树荫下摇着扇子还流汗。那时全校的降温设备,就只有李克校长家的一台华生牌旧电扇,学生上不成课,便提前一周放了暑假,老师们有的在改考试卷,有的在写总结,三两天也都要离校了。</p><p class="ql-block"> 就在这时,团委汪淑兰书记交代给我一项“政治任务”:到信阳县游河公社的吳家店村外调,目的是为了澄清西医士专业4班一名即将毕业学生的家庭情况。我平生还是第一次接受这样的外调任务,心想一定要好好完成。游河离信阳市50多华里,有长途汽车可达,但我决定不坐汽车。原因有三:第一,自己身体好,往返也就百把里地,骑自行车一天打个来回不在话下。第二,从公社到村里骑车比步行要方便些。第三,可以为学校节省出差的路费(虽然往返车费也就3~4元,但这确实是当时真实的想法)。于是第二天起了个大早,骑上通讯员王英那辆除了铃不响哪都响的自行车(也是全校唯一的代步公车),丁铃当啷地上了路。</p><p class="ql-block"> 出信阳市,沿312国道西行,一路丘陵起伏,上上下下,好在坡缓车少倒也自在。道两旁时而闪出一座绿树环抱、袅袅炊烟的村庄,时而看到碧绿的稻田里三五结伴劳作的社员,对于长时间生活在城圈内的我感到分外新鲜,心情好脚下也就蹬得飞快,50华里的路程说到就到了。在公社转手续时,看到墙上挂钟的指针还不到9点。看地图从公社到学生所在的吳家店村庄还有不算短的一段路程,问题是下了公路之后全是坑洼不平的土路,自行车骑骑推推,有时要走田埂子,就只有车骑人了。到了村里,因为该生家庭没什么特殊情况,生产队的证明办得倒很利索。然后再回到公社加盖了公章,这就算完成了外调的全部手续。此时是将近11点。当骑车走过离公社大院不远的游河大桥后,我曾犹豫了一下,走,还是休息休息找个地方吃过午饭再回学校?那时不像现在到处都是饭店,要吃午饭只能回到公社用粮票换餐票就餐,不想再麻烦人家,决定立即返回学校。</p> <p class="ql-block"> 返程的路上可没有来时轻松了,开始有点饿的感觉,这倒没什么。后来就渴得不行,一路上也没有见到卖茶水的,只有忍着。慢慢地觉得不大对劲,怎么路上的行人越来越少了,到了正午时分,简直是只有我一人在赶路。太阳热辣辣的在头顶炙烤着,地面的热气向上蒸腾,头开始发晕,眼前恍忽起来。大约走了一多半的路程右腿开始抽筋,接着是左腿,只好下车坐在路旁树荫下一边揉腿一边休息,待稍好一点接着往前骑。如此反复地骑骑停停,不过这个过程是越来越出现得频繁,自己的感觉也越来越不好。待勉强骑过进入信阳市区的边界——白坡,又出现了一个使我恐惧的症状,肚子像刀搅一样的疼痛,用手一按,发现右下腹突出了鸡蛋大的一块。事后才知道与抽筋一样,这些都是由于高温脱水引起的酸中毒症状。我不敢再冒险往前走,便将自行车放倒在路旁树荫下,把装着外调材料的书包抱在胸前坐在地上等待救援。那时的白坡是个很偏僻的地方,炎夏的中午没有一个行人,在一阵阵的眩晕中我有些绝望了。</p> <p class="ql-block"> 天不绝我,就在这时远远地看到从坡上下来了一辆架子车。待到近前,见拉车人是一位草帽遮颜憨厚的中年人。我赶忙掏出口袋里所有的钱向他招手求救,请他把我拉到医专所在的专医院。当他从我断续的讲述中听明白了意思后,摇摇头说:不要你的钱。然后把我扶上车躺好,将自行车捆在架子车的后部,又把他的草帽盖在我的头上,顺着公路向城里拉去。他做这些事的时候很从容,好象经常救助别人一样,这使我对于时空的感觉有些异样,又想他为什么不收钱呢?车子晃动得很厉害,是这段路不平呢?还是拉车人加快了步伐?颠颠簸簸中強忍着锥心的腹痛,我渐渐地昏迷了过去。</p><p class="ql-block"> 当我醒来时已躺在医专院内的树荫下。我慢慢地辨认周围俯视我的人,有团委汪淑兰书记、内科张全德老师、中医吴权鼎老师、还有黄燕云、蒋静宜等老师,像一些小说中描写的那样,我的第一句话是:我的书包呢(那里面有外调材料)?第二个问题是:送我的那位拉架子车的人在哪?大家告诉我,材料已交汪书记。至于那位拉车人,在众人一片忙乱中已悄然离去。</p> <p class="ql-block"> 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人,特别感谢那位把我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拉车人,感谢用中医针灸术使我苏醒的吴权鼎老师,还有连续几个小时为我按摩因痉挛而不断抽搐的小腿的黄燕云、蒋静宜二位老师,她们还像大姐姐一样边给我喂饭边安慰我,使我感受到了亲情般的温暖。</p><p class="ql-block"> 只是虽多方留意,始终再无那位拉车人的信息,这将是留给我终生的遗憾。他若健在,已是年过百岁的老人了,也许早已忘记60多年前他曾救助过一个濒临死亡的年青人,但我会永远记住他的救命之恩,并把他的施恩之举做为自己的一项行为师范,愿好人长寿。</p><p class="ql-block"> 也就是从这件事里使我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悟: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非功利的纯真的关爱,而且被人关爱和关爱别人都是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一生中离死亡最近的一次,据救治我的医生们议论,假如再晚一些时候,恐怕就来不及抢救了。</p><p class="ql-block"> 是年,据悉仅在专医院急救室不治身亡的中暑病人就有四位。</p> <p class="ql-block"> 附:在写这篇小作文时,我特意通过“豆包”在高德地图上查询了这次出差的行程:医专~游河乡18.1公里。游河乡~吳家店15.3公里。合计单程33.4公里。一个往返为66.8公里,大半天打个来回,得亏自已身体有点“夲钱”。换到现在想都别想,还是年轻好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