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润三教堂记

sxczsyg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晋东南的群山环绕中,陵川县杨村镇寺润村北的台地上,藏着一座金代木构建筑的瑰宝——寺润三教堂。作为全国首批被列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三教堂,它不仅是建筑史上的奇迹,更是三教合一文化的活化石。 </p><p class="ql-block">初遇:隐于乡野的国宝</p><p class="ql-block">从陵川县城驱车20公里,穿过蜿蜒的乡道,寺润村的轮廓逐渐清晰。三教堂坐落于村北的高台之上,四周被农田和低矮的民房环绕,若非导航指引,很容易错过这座不起眼的古建。然而,当走近时,石砌台基上巍然矗立的重檐歇山顶建筑,瞬间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台基长13.5米、宽11.9米、高1.4米,表面刻有“重修石台袁世节施舍石窝”的题记,虽无年代可考,却暗示了历代乡民对它的守护。 </p><p class="ql-block">建筑:金代木构的匠心</p><p class="ql-block">大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与进深均为三间,通体以石柱支撑,四角柱侧脚明显,历经900年风雨仍稳固如初。檐下的斗拱尤为引人注目:下层廊柱为“四铺作单下昂”,琴面式真昂线条流畅;上层转角斗拱斜置抹角梁,结构精巧,彰显金代木构的独特技艺。屋顶覆盖灰色筒板布瓦,虽琉璃脊饰已斑驳,但悬鱼、惹草等细节仍存古韵。 </p><p class="ql-block">殿内原供奉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三圣像,可惜毁于动荡年代,如今仅余空荡的厅堂。透过门缝窥探,梁架上残留的彩绘依稀可见昔日辉煌,四椽栿通檐的简洁架构与粗犷的元代风格形成对比,印证了金代建筑由豪放向典雅的过渡。 </p><p class="ql-block">文化:三教合一的缩影</p><p class="ql-block">寺润三教堂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三教共奉一堂”的功能。金代以来,山西民间盛行三教融合,百姓将佛教的慈悲、道教的自然、儒家的伦理融为一体,祈求现世安稳。这种实用主义的信仰方式,在陵川尤为普遍,村中三教堂的数量曾仅次于土地庙。站在殿前石台上,遥想当年村民在此祭拜、议事的场景,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响。 </p><p class="ql-block">现状:沧桑与坚守</p><p class="ql-block">如今的寺润三教堂,屋脊残破、石柱风化,野草从台基缝隙中顽强生长。尽管被列为“国保”,修缮的滞后让这座古建显得孤寂。然而,硕大的斗拱、飞翘的檐角,以及村民偶尔在石台上歇脚谈天的画面,又赋予它一种倔强的生命力。 </p><p class="ql-block">周边:陵川的文化密码</p><p class="ql-block">若时间充裕,可顺道探访陵川其他国保:王莽岭的太行奇观、崇安寺的千年铁钟、南北吉祥寺的唐宋遗韵,皆与三教堂共同编织出这片土地的文化经纬。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