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鸟儿白了头

行走的橡树

<p class="ql-block">  独自提杖背包闲逛的时候,风景、花草啥都拍,拍飞鸟更是开一时候就欲罢不能,时间一长,图库一大部分都成了鸟笼。今天分享这几年拍摄名叫白头鹎的中小型鸣禽。</p><p class="ql-block"> 白头鹎,在香港是一种常见鸟,也是长年见的鸟,背部橄榄绿、腹部灰白色,后脑勺上有一块明显的白,因此而得名“白头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01、白头鹎属于小型鸣禽,身长不足20厘米;背部橄榄绿、头顶后部为白色。据说白色醒目的,是雄性,相反灰暗一点的,就是雌性。所以应该不大好分别。</p> 02、它们经常活跃在公园里的各种树上,似乎什么东西都吃,花蜜、虫子、果子什么的。 <p class="ql-block">03、这里看上去,它的胸部深灰色,腹部浅灰白</p> 04、因为它主要生活在中国,200多年前就被西方博物学家直接称之为“中国绿色食虫鸟”。当然,它不仅食虫,素食也不拒绝的。 05、拍鸟不算难,但想要它配合出一张令自己喜欢的图,却也不是那么容易。 06、春天到来,鸟儿都比较活泼。 <p class="ql-block">  百科介绍说,白头鹎生活在东亚、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大部分地区,以及台湾、香港、琉球群岛等地。</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拍鸟后,我注意到,白头鹎在帝都也是常见和长年见鸟,即便是寒冷的冬天,也都是活跃分子。所以它们的生活范围真真的扩大不少,前年,澎湃网还很幽默地以“北漂的它,年纪轻轻就愁白了头”为题, 介绍白头鹎不仅越过长江黄河,北上到帝都定居,还将生活范围扩展到了东北,真是实实在在的北漂鸟。</p><p class="ql-block"> “长安米贵,居也不易”,那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段佳话。如今鸟儿,即便愁白头,也要定居帝都,既显鸟儿的适应能力,也显示咱们帝都自然环境越来越好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07、这张是在帝都奥森公园拍到的,这个模特很友好,很淡定地、好像是长在红叶上一动不动任我拍。</p> <p class="ql-block">08、这是在飞翔中享受黄金葡萄的花蜜呢</p> <p class="ql-block">09、木棉花这样的大花朵,是中小型鸟儿的最爱,白头鹎自然是不会放弃这么好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10、在漂亮的花朵前,鸟儿也爱美,摆出各种姿势老配合。</p> <p class="ql-block">11、人家都说,鸟儿从来不担心树枝断掉……其实,在这样境况下,我常常是不怀好意地希望那果子突然断掉了,也许还可以打飞一张。</p> 12、春天里,双双对对出门的几率比较高 13、“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相对浴的也不仅仅是鸳鸯,还有白头鹎 14、 &nbsp; &nbsp; 白头鹎,是杂食性鸟儿,昆虫、种子、水果,花蜜、花瓣儿都吃。从食品多样性讲,白头鹎的饮食是蛮对健康有益的,所以,它们活得蛮长,平均寿命约10到15年。 15、大自然的生物链,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nbsp; &nbsp; &nbsp; 接下来的16-20,是一只白头鹎幼仔,从树上的鸟巢掉在树下灌木丛中,让我就机会比较近距离目睹亲鸟喂食的全过程。看上去幼鸟很小,可是它的食量大得惊人,鸟妈相隔不到十分钟,就会来喂食一次,多数时候,嘴里叼来的浆果不止一颗,全部都塞进小家伙的嘴里。 16、成鸟不在的时候,这只“离家出走”的小家伙,一只在大喊大叫。 白头鹎幼仔“离家出走”的故事发生在2017年,在影鸟技术上,橡树还是菜鸟一枚,抓拍都还停留在“企定定(站稳)”状态,一下4张图片是朋友的作品。致谢! 17、这次鸟妈妈衔回两枚果子,你看小鸟的嘴张的有多大 18、鸟妈妈没有站立,是在飞翔状态 19、 20、一股脑把食物塞进小鸟长大的嘴里,整个过程也就一两秒钟。 谢谢到访阅读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