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蓝”赋能共成长,深磨细研促提升——渭川学校语文组“习作教学”研磨课教研活动

君山一叶

<p class="ql-block">  时光清浅,岁月如歌,撷一束光阴,抚过心间。唯有研语的芳华,沉香流年。三月春光无限好,遍地黄花分外香。为了全面落实学校“双培养”计划,促进“青蓝工程”走深走实,提升学校语文中青年教师在习作教学的能力水平,构建学科教学新模式,3月18-26日,我校语文教研组开展了“习作教学”师带徒研磨课主题教研活动,如似锦繁华展研学芳菲。</p> 课堂展风采 <p class="ql-block">  屈晓芳老师的《学习抒情——妙笔生花抒乡情》教学思路清晰。上课伊始,她播放一段精美的家乡视频,熟悉的乡景、美食迅速抓住学生眼球,勾起学生的乡情。紧接着,屈老师深入讲解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特点,结合多篇饱含乡情的例文,引导学生体会其中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之后安排写作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最后通过互评展示,促进交流提升,让学生真正掌握抒情技巧。</p> <p class="ql-block">  张小丽老师的《学习抒情》引导学生从熟悉的文学作品中寻找抒情语句,体会不同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在仔细品味鉴赏的基础上学习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采用恰当的抒情方式,同时综合运用多种多样的修辞手法,进行片段写作。随后通过小组合作互评和班级交流展示呈现学习成果,获得反馈提升。</p> <p class="ql-block">  肖荷彤老师带来的是说明顺序写作课。课程伊始,老师详细阐释了时间、空间和逻辑顺序这三种说明顺序的概念,让同学们对其有了初步认识。紧接着,通过课内与课外的练习,大家对三种顺序的理解更加深刻。在深入的新知讲解中,老师分享了合理安排说明顺序的方法,如依据说明对象选择、利用语言标志、灵活综合运用。最后,以“我的小天地”和科技新产品介绍作为片段写作练习,引导同学们注重选择恰当说明顺序,并在全班进行了分享展示。最后还将内容从片段写作拓展到说明文得写作,进行了总结提升。</p> <p class="ql-block">  李志强老师的《一枝一叶总关情——学习抒情》首先以抒情的定义为出发点,为学生引出了抒情的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紧接着,通过几副图片并结合所学课文,让学生理解了直接抒情。李老师把间接抒情作为这节写作指导课的重点,通过课文经典片段,为学生讲解了常见的五种间接抒情的类型。之后让学生进行了写作练习及交流展示,学生以抒情的方式,用自己生花的妙笔,捕捉了生活中的美好细节,展现学习成果的同时表达了他们的真情实感。</p> 说课展思路 <p class="ql-block"> 四位授课老师分别从课堂教学设计思路,教学重难点,如何突破重难点及本节课的课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了说课,希望师傅能提出促进自身快速成长的有效方法。</p> 评课促提升 <p class="ql-block">  评课环节,主评教师对四位老师的授课从设计理念和核心素养的落实等环节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点评,既有对习作教学不同授课方式尝试的肯定,也有切实中肯的提升和改进的可行性指导建议。</p> 讲座聚合力 <p class="ql-block"> 王小芳老师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以《单元习作教学四步法》为题做了微讲座。她指出,单元习作教学四步法以"写作能力生长"为核,构建了完整的习作指导闭环:第一步"确定主题,明确目标",通过主题聚焦与目标拆解,让写作不再雾里看花;第二步"范文引路,笔法指津",借名家范文搭建阶梯,使写作技法可感可学;第三步"写作演练,佳作点评",在实践中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表达都闪耀独特光芒;第四步"落实反馈,升格写作",通过多元反馈与二次升格创作,助力学生实现从"完成"到"完美"的蜕变。四步环环相扣,既有系统架构又具实操智慧,为习作教学提供了可复制的高效路径。</p> <p class="ql-block">  最后,康杨敏副校长对本次教研活动在肯定的同时,提出指导意见。习作教学中,学法指导和学生习作内容联系不够紧密,不能有效指导学生写作,因此,先让学生构建提纲,再选择多个生动的事例,触发个人的情感点,让作文骨架与血肉深度融合,真正达到习作从完成到完美的蜕变。</p> <p class="ql-block">  有教有研有远方,不负春光与时行。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教研力量会不断的发展壮大,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在追寻理想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看到更加美丽的教学风景,享受到更有意义的教育人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