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打油佬

奋进东昇新经济

<p class="ql-block">作者:尚福</p> <p class="ql-block">从铁路工地回来后,生产队安排我和其他四个男劳力到邻队的中庄生产队油坊去榨油,成为一名“打油佬”。当时,采用一种老式人工榨油法。先将胡麻籽炒熟,然后在石磨上磨碎,把磨成粉末状的油料放在蒸锅上蒸熟,用一种当地生长的叫芨芨草植物的叶子(这种草的叶子细而尖长,有一米左右长,晒干后,用水浸湿后韧性很大,可以用来制作绳索),将蒸熟的油料包裹成直径约有1米、厚20厘米的大圆块。再利用杠杆原理,在一根长4米左右、直径约20厘米的大圆木的一头,缀上大碾盘,下面放上四块包裹好的油料包,油料包下面放置了一个大铁桶,另一头挂上碌碡等大石块,利用压力将油料包内的胡麻油挤压出来。等油包内的油挤干后,就把油块取下来,用木棒敲碎,兑上一定数量的开水后,待开水晒凉后,人工用脚踩碎成粉末,如前法包裹后再继续挤压一遍。带油料包的油挤干后,取下油渣块,就完成了榨油的全部工序。刚开始时,我负责烧火,吆喝毛驴推磨。炒油籽是个技术活,也是个吃力活,如果不会炒,不是把油籽没有炒熟,就是把它炒焦,影响出油率。同时,由于烟熏火燎,时间长了,炒油籽的人也吃不消。炒了两天,炒油籽的大叔让我轮换来炒,我说我不会炒,他说我来教你。在他的耐心指导下,我渐渐地学会了炒油籽的技术。榨油的这段经历,我认识到农活中许多方面都需要一定的技术,如果要成为一个好的“农把式”,需要勤学苦练,才能成为一个好农民。初中毕业回乡务农后,虽迫于无奈,但总是在想,自己辛辛苦苦读了近十年书,大学停止招生,所读之书无用,总觉得心有不甘。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农村的赤脚医生是个好职业,一旦谁家有病人,他可以不参加劳动而去看病。到病人家里后,病人家属常常将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招待医生。赤脚医生是当时乡里最受尊敬的人,不论走到哪里,人们都热情地打招呼。凡是庄间举办红白喜事,赤脚医生常常都是“座上宾”。当时我想,不如去学医。于是我就想办法找来了《赤脚医生手册》《中医入门》等医学书籍,自学起中医来。白天出工时,拿上用小本子抄写的所学内容,走在路上念,晚上回来吃完饭,不顾劳累,在昏暗的煤油灯下看书,直到十二点才睡觉。通过两年的努力,我前后阅读了《黄帝内经》《伤寒论》《寿山宝元》和《傅青主女科》等医学书籍,还将《药性四百味》《汤头歌诀》《针灸穴位歌诀》和《濒湖脉学》等背得滚瓜烂熟,至今还能记得起有关内容。为了增强实战能力,我还买了针灸银针,在自己身上寻穴位,试着扎针。按照脉学理论,试着给别人诊脉,摸索诊断病症的经验。可惜的是,后来到学校教书,再无时间研究医学,放弃了学医,不然的话,我也可能成为一名乡村医生了。不过,掌握一些医学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处,自己和家人如果得病,大概能知道疾病的严重程度,不至于让人惊慌失措,担惊受怕。我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平常话语较少。记得刚参加生产劳动不久的一天,生产队开社员会,决定要我在会上发言。我在心中打好了腹稿,结果轮到发言时刚说了个开头,脑子便一片空白,再也记不清要说的内容了,只好尴尬地不再说话了,涨红着脸,羞愧地低下了头。为此事,我心中纠结了好几天。经过两年的劳动锻炼,不但磨炼了我的意志,学会了一些劳动技能,同时也丰富了我的社会经验,懂得了与人交往的经验,便由一个幼稚的青年学生变得成熟起来,不再像刚出校门时那样,碰见人羞于启口,别人欺负时忍气吞声,处处表现出胆小、怯懦的样子。从此,话也多了,性格也刚毅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