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02月23日潮汕游第五天,从福建漳州来到福建南靖土楼。</p> 在这里看南靖土楼的田螺坑土楼群,俗称--四菜一汤。 南靖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梅林镇、奎洋镇这三个与闽西相邻的客家人聚居较多的山区乡镇。其中,南靖土楼分布最多的是书洋镇,书洋镇共有古土楼92座,占南靖县古土楼41%。<br>南靖土楼,是中国民居建筑的重要代表,亦是世界上独具特色的山村民居建筑之一。南靖土楼形状各异,大小不一,除常见的圆形、方形外,还有椭圆形、五凤形、半月形、交椅形、曲尺形、八卦形、围裙形、凸字形等。南靖土楼在传承和创新传统生土建筑工艺的同时,也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聚族而居文化传统的见证。南靖土楼作为典型的客家建筑,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br>2008年7月6日,南靖土楼中的两群两楼(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怀远楼、和贵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p class="ql-block">在观景台上看到的四菜一汤土楼群满是大雾。</p> 南靖土楼分布的深山丛林,多是客家人民聚族而居的地区。南靖土楼作为典型的客家建筑,也是客家人团结奋进的象征。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漳州土楼数量最多。 <p class="ql-block">下坡进到土楼区。</p> 土楼一楼家中井。 门楼出口处的舂米石舂。 <p class="ql-block">塔下村的地标建筑是张氏家庙“德远堂”。明朝宣德年间,张氏的祖先定居塔下,奠定了延续至今的家族基业,为纪念祖先,张氏族人在明朝后期在村东修建起家庙,命名“德远堂”。</p><p class="ql-block"> 出了南靖土楼,来到塔下村,石旗杆是客家人特有的建筑形式。若是族中有人取得了科举功名,村中都会在家庙的半月池周围竖立石质的旗杆以示庆祝。根据功名的级别高低和文武区别,旗杆的长度、底座的样式和杆身的雕刻都有区分。如果一座家庙面前旗杆林立,就说明这一族的子弟才俊辈出,家族也彰显荣耀。</p><p class="ql-block"> 塔下村的石旗杆一共有24座,高度均在10米以上,一座座威风的旗杆显示着张姓子弟的诗书传家之风。根据《张氏族谱》记载,第一座石旗杆竖立于1772年,到解放前一共竖立了14座。自1978年以来又陆续竖立了10座。</p> 家庙 土楼之光文化园是一座以展示和传承土楼文化为核心的景区,位于风景秀丽的乡村地区。这里通过丰富的展览和互动体验,让游客深入了解土楼这一独特的建筑形式及其背后的文化故事。 <p class="ql-block">下午来到云水谣古镇,它位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原名长教村,由璞山、官洋、坎下三个行政村组成,总面积约为12.2平方千米。在2005年,该古镇因成为电影《云水谣》的主要取景地而改名。 云水谣古镇是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共有土楼53座。其中的和贵楼、怀远楼于2008年7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古镇内保存有福建省内最高、最大、最集中的百年榕树群,同时还保留有百年老街、千年古道等著名景点。古镇的聚落形态、空间结构和景观特色展现了客家族的文化特征,具备显著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从2008年开始,云水谣古镇正式对外开放作为旅游景区。2009年,云水谣古镇被评为第二批“中国景观村落”。2011年,该古镇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p> 怀远楼 <p class="ql-block">出了云水谣古镇我们回到漳州。</p><p class="ql-block">请继续观看潮汕游6。</p><p class="ql-block">谢谢收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