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几天,在微信中收到不少朋友战友同事同学同乡先后发来关于"清明期间不问好问安"的帖子,现摘三份。</p><p class="ql-block"> 第一份:"根据民俗,从今天起至清明节前后互不问早上好和早安,4月10日后恢复正常!今年是特殊年,有讲头!"</p><p class="ql-block"> 第二份:"根据民俗,从明天起清明期间不问早安,不问早上好,4月15日后恢复问安问好。"</p><p class="ql-block"> 第三份:"根据民间习俗,从明天起至四月六日清明前六天,后二天(阴历三月初一至初九,含清明当天)共九天,停止早上微信问安,俗话讲,'早清明,晚十一',清明前后的日子是祭也是思考后边生活,继续前行的日子。因此,避免问候礼仪,是对生命敬畏,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p><p class="ql-block"> 读君注意,一是三个帖子说到"根据民俗,清明不问好问安",好象不问好问安是个"民俗"?二是三个帖子关于恢复问安问好的时间分别是四月6日、10日和15日,这不同的日子是怎样定的?三是其中有一个帖子还说"今年是特殊年,有讲头。"不知道今年是个啥特殊年?</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年过古稀还多三,在农村长大,在城市生活,全国去过不少地方,也常读书看报,从没听说过"清明不问好问安"。</p><p class="ql-block"> 我知道清明上坟烧纸是民俗,过八月十五团圆是民俗,当舅的给外甥送灯笼是民俗,过年贴对联放炮是民俗。不知道"清明不问好问安"这个"民俗"。</p><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来,空穴来风,无中生出一个"清明不问好问安"的传说。结果耳食之言,人云亦云,出现了蝴蝶效应,把"清明不问好问安"演变成了一个所谓的"民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关于"清明节不问好问安"是不是"民俗"?为稳妥起见,我咨询了百度君。百度君细心又不厌其烦的做了解答。</p><p class="ql-block"> 百度君指出,传统清明节习俗中并没有禁止问好问安的规定。民俗专家们也多次说过,对于不能问好问安,传统清明节并无此类明文忌讳,也没有约定俗成,这是近两三年才出现的说法,这种说法既缺乏历史依据,又缺乏现实依据。</p><p class="ql-block"> 有人分析后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可能的原因:一是认为清明节是祭祖的日子,应该保持肃穆,问早问安可能显得不合时宜;二是清明节被误认为是 “鬼节”,所以有避讳心理;三是这是这几年网络中煽起的以讹传讹的传说。</p><p class="ql-block"> 百度君强调,清明节本身并不是完全悲戚的节日,除了缅怀先祖,还有踏青、放风筝等活动,所以问好问安并不违背节日精神。知名蒙曼教授有文指出,清明节是愉快的节日,传统中没有不得问好问安的禁忌。</p><p class="ql-block"> 所以可以说,清明节不能问好问安,并标签为"民俗",这是不经之谈,没有根据,无从查考。</p><p class="ql-block"> 关于"清明不问好"延续的日期?三个帖子,三个恢复问好问安的时间不一样,这让人一头雾水。这个时间,是几何算出的,还是求方程解出的,还是微积分得出的?我一点都不明白。估计是始作俑者,自己拍着脑袋编撰的,如同彩票点写的推荐号一个样。</p><p class="ql-block"> 关于今年是个"特殊年"?我知道今年是个双春年(一个阴历年有两个立春节气),还有闰六月,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这些,是不是说明这个年是个"特殊年"?我看这些与"清明不问好问安"没有一毛钱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从上可知,"清明不问好问安"没有这个"民俗",该干嘛就干嘛,该问好问安还去问,按照日常的社交习惯进行问候和交流,不受传说的绑架。对无根无底的事,要有个人的认知定力。</p> <p class="ql-block"> 从上可知,"清明不问好问安"没有这个"民俗",该干嘛就干嘛,该缅怀先祖就缅怀,该问好问安还去问,该肃然就肃然,该开笑就开笑,按照日常的社交习惯进行问候和交流,不受传说的绑架,要有个人的认知定力和行为能力。</p><p class="ql-block"> 最后,我要声明的是,我说的话对事不对人,望我的亲们看到后不喜勿喷,更不能损伤我们的友好和感惜。这是我的害怕。我这样做的目的,不为别的,只是想以视正听,不想让谬误变成"真理"。</p><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我还是要对亲们问好问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