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的太阳

飞越浪花

<p class="ql-block">  晨曦初露,朝阳东升。</p><p class="ql-block"> 一轮红日穿透薄雾,在东方的天际冉冉升起。每每看到这一幕,心里总会有种说不出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  日出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美丽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原本就是司空见惯的自然规律。日出日落,天黑天明,寒暑变化,四季流转,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几乎没有必要去特别关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日出的特点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同一个地方的不同季节,日出日落的方位和是有变化的,而同一天的不同地方,日出时间早晚也会不一样,因此每一天的日出都有不同的景色和感受,变化过程多样且独特,都会给你带来惊喜,我喜欢观察这样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年过年后一直到春分这段时间,有太阳的日子确实太少了,冷暖空气你方唱罢,我方登场,结果都是阴天的多,回南天出现了几次,虽然偶尔才有一场小雨,但太阳就是不肯露脸。</p><p class="ql-block"> “蜀之南,恒雨少阳,日出则犬吠。”四川盆地因而有蜀犬吠日之说,难道也要来一个“桂犬吠日”吗?</p> <p class="ql-block">  直至春分过后的第二天,清晨起来到阳台去拿东西,直起身来的那一刻,突然瞥见了东边天空的那一轮红日!</p> <p class="ql-block">  久违的太阳,意味着晴天终于返场了!心里居然是一阵欣喜。</p><p class="ql-block"> 在阴阴沉沉的天气中呆久了,对处于北极地区极夜中的人,非常同情,也终于理解为什么上世纪90年代俄罗斯提出要发射一个人造太阳了。</p> <p class="ql-block">  因为有建筑物和树木的阻挡,在阳台看日出,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日出地平线,而只能说是日出天际线。</p> <p class="ql-block">  太阳刚“钻出”树梢的时间是6点59分,这十几分钟的时间里,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接着又“爬”上树,“爬”上楼顶,才出现在我所看到的位置了。</p> <p class="ql-block">  从理论上来讲,春秋分前后,太阳直射点接近赤道,全球各地昼长和夜长相当,约为12小时。因此,日出和日落分别对应当地地方时的6点和18点。根据当地与北京时间的经度差,可计算出当地日出是在北京时间的6点44分。</p> <p class="ql-block">  春秋分日前后日出的方位正东,日落正西,从水印相机的数据显示,这几天日出方位角都在95到100之间,也就是接近正东了。</p><p class="ql-block">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夏半年,也就是春分——夏至——秋分这段时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秋分——冬至——次年春分这半年时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太阳表面的温度大约为5500度,太阳每天都在源源不断的向四周辐射能量,地球接受了太阳22亿分之一的辐射,而这22亿分之一中,只有47%能到达地面,34%被大气反射和散射。19%被大气吸收。</p> <p class="ql-block">  短波蓝光与波长较长的红光相比,更易被大气中的水蒸气或杂质散射。</p><p class="ql-block"> 日出与正午相比,太阳光穿过大气层的路径更长(如下图所示)。蓝光被散射得更多,而红光被散射较少,红光大量射入了我们的眼睛,因此我们看到的太阳是偏红色的。</p><p class="ql-block"> 日出时,大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是最多的,所以太阳光透过大气层的时候,被大气层削弱的也较多,因此,它没有中午那么刺眼。</p> <p class="ql-block">  每每看到这一轮红色的朝阳,总会情不自禁地多看几眼。此时的它,圆圆的,像一个可爱的大苹果;颜色梅红或橙红,但并不亮眼;发出的光是那么柔和而温暖;它的脚步沉稳而有力,貌似静止不动,却在不知不觉中慢慢积蓄着力量,冉冉上升。</p><p class="ql-block"> 突然,它就像卯足了劲一样开始迸发,活力四射,光芒万丈,照亮灰蓝的天空,唤醒沉睡的大地,给森林、山川、大地铺上一层耀眼的金黄,给新的一天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力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愿我们每天的心情都被这初升的太阳照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