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殤

雁蕩山人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雨打桂花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淅淅瀝瀝江邊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隱隱約約桂花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雨棚稸霈作流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黃米環樹落星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園裡秋池漲暗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岸上抽機臥不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舉錐復刺不堪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隔窗靜聞龍湫聲。</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雁蕩山人丙申八月十六於楊子東岸萬景園羅馬別墅。</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b>  淅淅瀝瀝江邊雨 隱隱約約桂花風</b>—— 剛剛沉浸陶醉在八月的桂花香裡沒多少天,一場雨便把這升騰的香薰壓了下去。古今有很多寫“桂花雨”的詩和文章,山人愣是沒整明白,桂花和雨到底有什麼關係,為什麼文人雅士會把它聯繫起來大書特書。是說桂花像雨一樣落下還是說雨中桂花開的更好,香的更遠?讓大家悲催的是,一場連綿不斷的大雨會讓桂花香味全無,連山人這樣嗅覺靈敏的人幾乎都聞不到桂花香味了。 所以說,下過雨後,只能是隱隱約約聞到桂花香了。</p><p class="ql-block"> 通過反復觀察,山人發現桂花是在傍晚開放,你可以在冥冥之中,看到剛剛吐露出的黃色花絮,像春蠶從葉間爬出,燈光掃過花絮煜煜生輝,花絮又像懸浮在樹上。這些夜裡剛剛吐出的花絮是反光呢還是自帶熒光山人就不知道了。山人想到了孔雀東南飛中有這樣的比喻“妾有繡腰襦,葳蕤自生光”。葳蕤都既然可以自己生出光線,夜裡開放的桂花應當也可以生出。開花的目的是為了授粉,花又是異花授粉,難道夜裡開放的桂花生光是給異性花粉做標誌嗎?</p><p class="ql-block"> 山人最喜歡的花有幾種,桂花,臘梅花,水仙花等!山人感覺這幾種花香像兄弟姐妹,香味都有點接近,都有能讓山人陶醉其中的性質。</p><p class="ql-block"> 桂花開放時,濃郁芬芳,沁人心脾,令人陶醉。而且桂花還有一種四季桂,一年都能開,可以四季都能聞到桂花香味。雖然,四季桂一年四季都能開,但花瓣不多,香也不濃郁,是一種淡淡的幽香,不注意還以為桂花樹是冬青灌木之類的。種植不多,就是這個原因,四季桂好像不是給大眾欣賞的,是給山人這樣嗅覺特別靈敏的人欣賞的。</p><p class="ql-block"> 什麼叫幽香,就是淡淡的香,藏起來的那種暗暗的香,聞到它的人不多,為他駐足欣賞的就更不多。山人欣賞它那淡淡的清香,孤孤零零的香,給少數人欣賞或者沒人欣賞,僅僅被像山人一樣的少數人欣賞。</p><p class="ql-block"> 臘梅花香;冬天嚴寒裡那股暗暗的香,能香透骨子裡的冷冷的香。蠟梅也是山人為了賞花殘害過的種類,每每有機會,平時不愛求人的性格的山人,也會開啟阿諛奉承模式,極盡諂媚之能事,誇讚蠟梅主人以求得到幾枝,或者趁沒人做一回戕賊。蠟梅開花時節,正是山川寂寥,萬木蕭條之時,是山人能帶走的香。</p><p class="ql-block"> 水仙花香,冬天裡室內最溫馨的香,是家庭書房裡等室內最美的風景!詩人聞到它,“宜吟詩,詩韻清絕”(王禹偁《黃岡竹樓記》句子)精神為之一振,更容易提煉出精美詩句,更容易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界。每每聞到這幾種花香,山人就會不由自主地多吸幾口狂吸幾口,以滿足那沁人心脾的香慾。</p><p class="ql-block"> 古代中國人物質精神生活還是很豐富的,從出土的薰香器皿可以想見香文化也是一種很普遍的文化現象,具有和飲酒、作詩、歌曲、舞蹈等一樣的功能。前幾十年人們一聞到香水味,就懷疑是洋鬼子來了。這在香文化的古代,那可是司空見慣的事了。</p><p class="ql-block"> 古代人收衣服的要放香,室內要焚香,甚至男女頭上插花都是很正常的審美,宋邵雍插花吟有“頭上花枝照酒卮,酒卮中有好花枝。身經兩世太平日,眼見四朝全盛時。況復筋骸粗康健,那堪時節正芳菲。酒涵花影紅光溜,爭忍花前不醉歸”。花不僅提供感官上的欣賞,還能提供嗅覺的滿足。別忘了我們中華民族就是以華為標榜的愛華的民族,今天的人、大眾生活中也開始加入賞花養花的成分,各地都有花卉市場。</p> <p class="ql-block">  桂花開放的季節裡,山人遇到都會深深的呼吸一下,長長的吸進又長長的呼出,彷彿要把身體裡心靈裡上的汙濁之氣徹底替換一下。</p><p class="ql-block"> 五官之中,最讓山人引以為豪的就是山人的鼻子了,就是說,山人的鼻子功能應該是超越一般人的。為什麼這樣說話呢,不怕被嘲笑嗎?山人要冒著忌諱解釋一下。</p><p class="ql-block"> 山人從小就有鼻炎,導致發音都受到了影響,但又自我發現,從小小夥伴們嗅覺都好像比山人差一點。有些東西還沒看到,山人已憑藉嗅覺提前聞到了,而同伴們還都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記得小時候,山人放學走到家門口就聞到奶奶烙蔥油餅的味道,於是就拍著大門喊,奶奶,快開門,我要吃蔥油餅!奶奶大老遠答應著跑著過來開門,一路小跑一路說,來了,來了,你這淵爺蛋孩子,比狗鼻子都靈,一個蔥油餅還沒烙好,都被你聞到了,這第一個說啥也得先給你吃。從大門口到廚房最少也有二十多米的距離,而且還是在門外大街,山人好像就看見了奶奶正在烙蔥油餅的情形。</p><p class="ql-block"> 三四十年前,山人在一個畫院觀看筆會,大家都在聚精會神看畫家畫畫,突然,山人捕捉到一絲電器的焦糊味,說到,不好,電線著了!畫家正在畫畫,周圍幾個人向大廳四周環顧了一下,其中一個人說,你在說夢話吧!這幾百平米大廳一眼都能看到頭,哪裡有電線著火?一驚一乍的,破壞畫家畫畫的氣氛。周圍人打破靜寂,一下鬨笑了起來。有的說,小王想調節一下緊張氣氛,讓畫家和大家都放鬆放鬆,畫家也跟著咧嘴嗤嗤的笑了一下,那意思好像就是說山人真的是在活躍氣氛。</p><p class="ql-block"> 突然畫院看門的老頭兒好像想到了什麼,立馬收住笑容說,不好,趕快跑步往大廳外門衛室跑,看到老頭慌張的神色有人也跟過去,旋即不緊不慢的走著笑著調侃著說到,老趙違規用電爐子,偷偷在他臥室燉牛肉,把他房間電線燒糊了,一會兒我們都去吃老趙燉的牛肉!那個說山人做夢的說到,還真的聞到了!這麼遠,老趙臥室,門衛室,大廳曲龍拐彎這麼遠,神了你!?大家也都驚的一愣一愣,不可思議地看著山人。</p><p class="ql-block"> 山人此時已經聞不到了,就是剛才那一瞬間一剎那間捕捉到的氣息,如果大家都否定的話也就算了。幸虧被山人聞到,線路沒有燃燒起來,否則就沒那麼簡單了。</p><p class="ql-block"> 山人曾經在街邊看到電線連電著火的速度,一旦燃燒一下就整條線燃燒,從插頭處燃燒到帳篷上也就幾秒鐘,做飯的攤主想抽打幾下撲滅都沒來不及,瞬間就在眾目睽睽之下把帳篷攤位燒成了骨架,119都沒顧上打,有人還喊著,電線著火,不能潑水,不能潑水!是啊,潑了水把鄰居的人弄不好還電著。</p><p class="ql-block"> 還有一次是附近建築工地的露天倉庫,一輛麵包車自燃。山人問誰家著火,跑了幾個街口都說沒有,難道聞錯?山人騎電動車再往遠處搜尋,在這家二三百米外大院看到燒報廢的小麵包車,周圍有些水跡,院子空曠,都是些腳手架管子,殼子板,還好沒什麼危險性。</p><p class="ql-block"> 特別有一次,山人聞到燒糊的膠皮味,馬上全房屋檢查尋找來源,沒找到,後來一想,可能周圍鄰居家。趕快打開窗觀察,周圍鄰居家也都若無其事的樣子,悠閒的該幹什麼幹什麼。不久就聽到百十米外消防車叫著由近及遠往遠處跑去。山人想,這說明火源挺遠的。山人跑到樓頂上,看到幾公里外有煙氣升騰,而且越來越大,隨著風勢傾斜著向天空中瀰漫,就像海灣戰爭美軍炸伊拉克油田那煙柱子。過了一會兒,感覺好像纔慢慢稀疏停止。根據判斷,那個位置是老國道,應該是大貨車失火了。</p><p class="ql-block"> 山人費解,剛才這煙霧還沒有飄過來,氣味怎麼就傳過來的?難道煙味和煙不是同步的?那煙味到底是一種什麼東西?!有人說,鯊魚能在幾百米開外就能聞到血腥味追逐過來,這就令人懷疑氣味不是以實際物質形式傳送的、而是以信號形式傳送的,否則不會那麼快呀!可是這也有說不清的地方。唉,有些問題就留給專家去研究吧!</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歲的時候,經常出現鼻塞流涕頭疼,到五官科看,醫生說,咱倆一樣,你這叫輕微性過敏性鼻炎,你看你這邊鼻子造影有點模糊,先天發育不完整,不熬夜什麼事沒有,熬夜會頭疼,想吃藥我給你開點藥,但不去根!山人說,我吃過鼻炎康,吃完後還會復發。他說是的,我開的藥也是這樣。說,記住不熬夜不勞累就行,別的沒辦法。山人說,醫生也會有病坐視不管?醫生笑笑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在醫生面前,沒有一個完人,任何人都會多多少少有點問題,有些天生的,有的後天的,所謂身體健康只是相對來說的,我們要接受身體的不完美。</p><p class="ql-block"> 說到為什麼有鼻炎,我鼻子嗅覺也還可以?醫生哈哈一笑,這一點是他的反作用,唯一的好處,上天的自然回饋,你就接受吧!說,並不是所有的鼻炎都嗅覺靈敏,就這個靈敏。山人苦笑到,這上天真逗,給你弄個病還打包送福利。</p> <p class="ql-block"><b>  雨棚稸霈作流泉 黃米環樹落星星</b>——稸通蓄,蓄水,蓄積。《高唐賦》有句“登巉岩而下望兮,臨大阺之稸水”。霈pei,水充沛盛大浩蕩。“奔揚踴而相擊兮,雲興聲之霈霈”。</p><p class="ql-block"> 山人工作居住的地方以前是公司會客廳,存放上千冊圖書的地方,公司撤掉書房空間給山人用,山人這個沒讀過幾本書的人好像今生都和圖書連在一起。在中學的時候,山人是學校校刊編寫組五人組成員,學校組織三秋勞動,山人又被學校圖書館抽去整理圖書,第一次見到滿屋書籍書從地板上堆滿到天花板,由於是老牌高級中學,前身還是第一高等師範,大概有數十萬冊的書籍,底子還是很厚的,但沒想到是這種厚法,文化大革命這個圖書館被燒,樓頂被燒掉,撲滅後,書都被集中在了一樓,就這樣落地堆放,山人的任務就是整理統計後,放到書架上。</p><p class="ql-block"> 山人看到經常有專家教授炫耀自己的書房,以滿屋的書來證明自己學識淵博,和這比起來算什麼,山人還見過三十多萬冊書堆放在房間裡。</p><p class="ql-block"> 這裡的書籍和報紙雜誌都是繁體字,都是文革以前和民國以前的,山人累了還躺在書上休息。一次休息時到報紙存放室,當然也是落地存放的。拿起裝訂成冊的一摞1951年的報紙,是我們的文化巨匠發文。初看嚇一跳,標題是堅決支持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稱讚是民族獨立運動,抨擊國內一些團體要求蒙古回歸的愚昧狹隘的民族主義思想,稱讚蒙古人民共和國獨立是反帝反封的革命精神……。山人六幾年的,五一年的事那是故事,但七十年代後半葉中蘇中蒙關係已經斷裂,一篇支持蒙古獨立的文章看起來也有點不合時宜。山人後來發跡還是從圖書館,山人無論走到哪裡走到圖書館都有一種入歸的感覺。從小定位很重要。</p><p class="ql-block"> 山人工作間一些材料堆放在室外,山人就搭了個大雨棚用來遮遮陽避避雨,由於沒有合理的支架支撐,祗是靠坡度傾斜排水,在這個煙雨江南,在多雨的揚子江邊畔還是遠遠不行的。雨棚是從二樓欄杆底部,斜到對面相當於一樓欄杆,相當於半層樓的傾斜度,山人辦事還是謹慎的,眼觀可以,但不專業,到底可不可以還不知道,山人用一盆水潑上,唰的一下就流盡了,還可以。</p> <p class="ql-block">  潑水和下雨又不完全一回事,雨大,整個篷布會同時下墜,雨棚周圍穿的有拉繩,就那一點點不到一公分隆起的邊緣,慢慢就會形成下墜積水,雨越來越大的話就會積成大雨包,山人要不斷排水。大白天還可以,晚上半夜怎麼辦,總不能不睡覺一直叮著!?乾脆,山人就在積水中心用刀尖刺一個口,把水放掉,然而,這看似挺聰明的措施,實踐證明不行。因為雨太大,舊的水包還沒排完水,還沒恢復平整,相鄰部分又形成新的水包,而且是像連鎖反應,山人就繼續刺,哈哈哈哈,這樣就形成了好多處棚子漏水,外面下大雨,雨棚下下流泉飛瀑。</p><p class="ql-block"> 作為雨棚處理手法山人不高明也不是太好的,但作為無意造成流泉飛瀑,給自己創造一個泉聲山色、孤芳自賞的景色,山人歪打正著的本事還是可以的。</p><p class="ql-block"> 長時間下雨,桂花被雨淋掉,環樹散落一地。作為景觀,花瓣經過雨水清洗清新不少,亮眼不少,還多了不少。由於桂花花瓣都是藏在葉下葉根,平時只能看到樹冠表層的,雨水一澆,裡外都掉下來了,看起來比平時花瓣多的多。</p> <p class="ql-block"><b>  園裡秋池漲暗夜 岸上抽機臥不驚</b>——不緊不慢的秋雨,瀝瀝拉拉的緊一陣緩一陣綿綿的下個不停,沒有夏天那麼強烈,但水量還是不小的。經過一夜的下,水池裡還是蓄了不少的水。原準備一旦越過警戒水位就抽水模式,結果一夜相安無事,還是高估了降雨量。</p> <p class="ql-block"><b>  </b>夏天那驚心動魄的夜半三更保安們冒著大雨抽水的情景又浮現在眼前。秋雨看來不必要了,估計再有一晚也漲不滿,再說,抽機早已按裝完畢,隨時等候著指頭一按,排水量就大於降水量,不像夏天,兩台抽水機往外抽水,水池裡的水還往門口倒灌。那種驚心動魄的抽機和降水賽跑場面過去了,山人就靜聽雨聲和人造泉聲,閒看桂花散落一地。</p> <p class="ql-block"><b>  舉錐復刺不堪負 隔窗靜聞龍湫聲</b>——人說“心閒桂花落”,桂花該落不該落那又不是人說了算,它愛落不落關人什麼事,人忙他就不落了嗎?!為什麼說心閒桂花落呢?桂花像小米一樣,心不閒落下你能看得到嗎?山人工作室有兩把折疊沙發椅子,正常和其他椅子🪑一樣,又像汽車座椅,手柄扳一下就可以躺倒,儘管這兩把椅子不新,保安們過來的話,都是搶著坐這兩把椅子。山人貼著落地窗半躺著而坐,看著桂花一層一層的落下,看著雨棚雨包的形成,看著哪個最大承受不了啦,就拉開花格玻璃門出去給他點上一刀子。室外地板也是石頭鋪的,真的泉水也好,山人造的泉水也好,反正都是水,原生石頭也好,加工石頭也好,都是石頭,說它明月松間照那倒沒有,清泉石上流可以吧!</p><p class="ql-block"> 為什麼說隔窗靜聞龍湫聲呢,文人雅士常用聽雨來明心志,用聽不好嗎?聽當然更生動一些,直接一些,但山人是隔著玻璃門窗聽的,儘管一門之隔,聲音真切程度還是降低了一些,不如直接那麼中聽。還有這造的流水聲不如山泉更不如雁蕩山大龍湫小龍湫的聲音恢宏壯觀,然那又有什麼辦法呢?</p><p class="ql-block"> 吹牛逼又不報稅,在愛吹牛逼的山人心中,這就是大龍湫小龍湫,不吹牛逼你能當詩人,不吹牛逼你能把廬山瀑布說成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p> <p class="ql-block">  所以,在具體生產生活工作實踐中,你千萬不能用詩人,就是用口無遮攔的記著都不行,動不動給你來個頓糧田,“人有多大膽,地有多大產”。政治家可以,“小小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p><p class="ql-block"> 山人也曾仿李太白氣度“雖長不滿七尺,而心雄萬夫”,曾在初三放暑假期間學了武術,一開學便目中無人,誰惹山人,就把誰撩翻,不管高低胖瘦。上體育課,曾應全班男同學之邀請讓全班男同學排隊,全部撂倒,一時聲威大震。</p><p class="ql-block"> 做了裝裱一段時間,就草擬一個宏偉計劃,《論裝裱工業化革命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若以此法,可以短期壟斷全市,壟斷全省,壟斷全國,大有賈生之氣度(漢千古才子賈誼),噫,俱往矣!能者妒恨而不能用,愚者無知不信而不用,智者善詭辯而不知體要而擾其用。嗚呼,“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背繩墨以追曲兮,競周容以為度。忳鬱邑餘侘傺兮,吾獨窮困乎此時也。寧溘死以流亡兮,餘不忍為此態也。鷙鳥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異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詬。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聖之所厚。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佇乎吾將反。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行迷之未遠……”,哎——寧棄之而不復用兮,無對牛之妄撥琴絃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