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2”工程之(第四十期)秦四村

西门踏雪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口述:不公开</p><p class="ql-block"> 70年、年都没有过完,我们村就和其它村的青年人一样上山了,照样是公社的大卡车把我们连拉到了关城梁,车到此、就再也无法向前行走了,我们和其村人一样,一路前行;踏着雪,哼着歌,穿过小树林与羊肠小道。领略着大自然的雄浑,与壮观,大大小小的山头;此时亦是白雪尽染,冷风嗖嗖,时不时还把树枝上的雪摇下。</p><p class="ql-block">四野寂静,偶尔传来几声黑老鸦的叫声,令人毛骨悚然,茅草丛中行走,雪刚好掩过脚腕,没有参照物,只能踏着前人的脚印而一路前行……</p><p class="ql-block"> 由关城梁到园谭子大约一天路程;此时此刻,已没有了初来乍到的新鲜感;我的爷呀,人实实都有些走不动了。又饥又渴,口干舌燥,加上肩膀的行李,死沉怪沉的,也不敢坐,坐下一会裤子就湿了,只能连夜走,反正也不知道时间,只能说大概几点,根据月亮拿捏时间,也想瞌睡;但没处可睡,一路上迷迷糊糊,最后谁也不说话了,只能听见踏雪声…</p><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连住在元潭子,元潭子上面就是七里峡,秦三、东花园、李花园,各是一个排,修路时各分一段,责任包干。最后阶段也有合作,如!需要的木工、铁匠、放炮人员是统一的。</p><p class="ql-block"> 当年公社的领队为黄云龙,秦三的高云龙为连长。 有时还同板房子区工委有些体育活动;人生中,自我而言还时常怀念那段时光,它也成为了老哥一生的精神寄托。</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东花园人刘栓保因胃出血,吐血不止,他还和秦二村的杨文喜还给他献了血,之后栓保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多年他们之间还有往来,之后听说去了长安,后来因各人都很忙,慢慢也就疏远了,听说此人前年去世。心中不免还有几分伤感……</p><p class="ql-block">提起那次抽血,那个场面着实令人感动!至今令人难忘,它展现了咱大中华人几千年以来的凝聚力,和大团结精神!这绝对不是唱高调;广播一喊,板房子到处都是年轻人排着队验血,这是当时一个真实的写照,可不是胡吹呢;也是一次生死时速大营救,不管血型对不对,面对医务人员,大家都说先抽我的!把很多人都感动到流泪……</p><p class="ql-block">经过验血,那次这老哥有幸成为了献血者其中的一员,用自己的鲜血拯救了一条生命,那时候年龄应该都是十八九岁,事也急、所以根本就不容想后果,只是想把人先救下来!这种场面一直激励着他的一生,做人做事,也常常教育自己的子女,多行善事,莫问前程。</p><p class="ql-block"> 之后他和子女们三次上山,回到旧营地,但早已面目全非。给他们讲着当年的故事,当年的点点滴滴,恍惚如梦一般,54年后重提旧事,心情依然如故,似乎又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又有了年轻人的活力和联想,若能重来,他照样会选择奋不顾身的救人,依然还会把青春献给祖国的山川大地,因那次献血,他有幸被评为了先进工作者。</p><p class="ql-block">他为人很低调,说不过做了一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也是他一生最值得回忆的往事…</p><p class="ql-block">他说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他还会义无反顾的挺身而出…不负韶华。回首这段美好的青春历史,也是他感到最自豪的一段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参加0702工程人员名单:</p><p class="ql-block">杨斌,张季敏,戴自強,刘全胜(已世),王兴胜(已世)张文荣,薛生智,李智厚,韩通明(已故)张振堂,钱胜义,王智良,薜育民。</p><p class="ql-block">24年9月3日</p><p class="ql-block">整理:单晓莉</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单晓莉,笔名惊蛰、西门踏雪。古诗词爱好者。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秦风诗词学会会员,现任《仁智文苑》社长,主编,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陕西诗刊》《咸阳诗刊》《三原诗刊》《秦风诗刊》以及各大网络公众号平台。</p><p class="ql-block">工地图片来自于周至"0702"博物馆,自媒体网络,如有侵权,请您告知,立马删除。</p><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3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