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不是一次旅行,这是一次专程对失联多年老排长的拜访。</p><p class="ql-block">在我和徐正海当新兵的日子,老排长对我俩多有照顾和爱护;老排长的军人仪表,军人作风,军事素养一直启蒙和影响着我们的当兵历程和军旅生涯。</p><p class="ql-block">后来,老排长转业回了他的霍邱老家;后来,我和徐正海也成了老兵;后来,我们也转业离开了部队;后来的后来失去了与老排长的联系。</p><p class="ql-block">终于,在2012年,我和徐正海到徐州游玩,返程特意绕道到六安,相约到了部队时汽车连的几位老班长一起相聚相叙。(老排长与这几位老班长是同一年兵,一同入伍;六安与霍邱是属一个地区)。从六安几位老班长的口中得到的消息是:我们的老排长在一次严重的车祸中已经离开人世。</p><p class="ql-block">听到消息,我不愿相信,不敢相信,隐约觉得消息是未经落实,是不可靠的消息。</p><p class="ql-block">又过了几年,终究也未能将消息确实。</p><p class="ql-block">转眼到了2018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微信的普遍运用,有热心战友人传人、人拉人,拉起了一个战友群。我的连长也在群里,问了连长老排长的消息,连长告诉我老排长曾经历过一次严重的车祸,但恢复的很好,现在还健康的活着,有他的电话号码。</p><p class="ql-block">有了电话就联系上了,就有了此次的寻亲之旅。</p> <p class="ql-block">与徐正海约定,他从英山出发,我自武汉而来,我们在沪蓉长岭关服务区相聚,两车四人共赴霍邱县城。</p><p class="ql-block">当年在部队时,曾经听排长述说过他的家乡;他说他每次回家探亲到了县城,还要乘座小船穿过城西湖;要几个小时后才能到家。</p><p class="ql-block">对于一个生长在大山深处的我来说,每每听到排长讲小船、大湖,心中便有些烟波浩渺,便因此生出无端的浪漫和不由自主的柔情。</p><p class="ql-block">没有想到,多年以后我终于要来到这个有小船,有大湖,有老排长的霍邱。</p> <p class="ql-block">这,便是我的好兄弟,好战友徐正海。</p><p class="ql-block">我们新兵下连,便在教练班师从一个师傅学开车,那时他十七岁、我十八岁;我们紧挨着睡在一个睡10人的通铺长床之上。</p><p class="ql-block">教练班的八个月我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从此便结下深厚的兄弟情谊;从此便天涯海角,不离不弃;从此无论我们各自的生活、工作经历了什么样的改变,我们的友情始终没有改变。</p><p class="ql-block">我们教练班结业后便不再在一个连队,五年后,我离开了徐州,十三年后,我们又各自离开部队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城市成家、生儿育女。</p><p class="ql-block">生活的变迁,时光的流转至今都没有改变我们彼此之间的赏识和相互的信任;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如一的保持对我的那份初心的敬重,我心中也对这份情谊有着十分的珍重和珍惜。相识四十多年来,我从来也没有与他开过无聊的玩笑,也不曾与他说过违心的,不诚实的话语;他在我心中是一个巨石,是一座高山,是一个肩并着肩背靠着背的兄弟!</p><p class="ql-block">大抵这就是男人的友情!</p> <p class="ql-block">2019年,1月15日,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安徽霍邱,见到了失联三十五年的老排长。</p><p class="ql-block">今日,在这个阴冷的冬天又适逢江淮间雾霾沉沉,山光水色都是模糊;但见到了排长老大哥,心头却是温暖的清明亮朗,记忆一下子就回到了三十五年前,回到了那青春岁月的大运河畔渡河连……</p><p class="ql-block">有太多的感慨;有种无从言说的千头万绪;既有相逢万语千言的相问相诉;也有别后经年,相对两茫茫的无从说起……</p><p class="ql-block">什么都不说吧;祝彼此都好!</p> <p class="ql-block">霍邱“水门塘公园”:被称之为古代水利的活化石。是西周时期的水利遗迹,经唐代扩建为屯田水库,塘中22座小岛暗合传统“二十八星宿”布局。此地见证了霍邱自先秦以来的农耕文明发展,塘畔碑刻与古建筑(如文庙、城隍庙)形成文化群落。</p><p class="ql-block">水门塘位于安徽霍邱县城东北,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有2600多年历史。原为楚国令尹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隋唐时期扩建为蓄水灌溉的陂塘。现存石砌闸口为清代道光年间重修,六棱青石上仍可辨当年工匠的凿痕。新中国成立后,这里逐步改建为公园,因塘畔保留着古代水闸遗址,得名“水门塘”。</p> <p class="ql-block">水域面积太大占地近千亩,只能驱车沿堤环转一圈;28座岛屿星罗棋布。成片的水杉,芦苇在寒风冷雨中雾色苍茫,影影绰绰。</p> <p class="ql-block">站立在历史地标前的合影,留下了我们战友情深的见证,更是在这寒冷的冬日体现了人生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霍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淮河中游南岸,历史上长期受淮河水患影响,其发展与淮河治理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淮河是中国七大江河之一,历史上因黄河夺淮入海(1194—1855年)导致水系紊乱,形成“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的局面。</p><p class="ql-block">1950年淮河特大洪水后,毛泽东主席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开启了大规模治淮工程。</p> <p class="ql-block">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中国淮河治理中的关键性工程之一,被誉为淮河上的“三峡工程”或“水上长城”。它的建设历经半个多世纪的规划与实施,见证了淮河治理的曲折历程,现已成为淮河流域防洪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p><p class="ql-block">临淮岗镇位于安徽省霍邱县北部,是皖西唯一横跨淮河两岸的行蓄洪乡镇,“居于淮河中游,扼守淮水咽喉”。东邻新店镇,南接城关镇,西界城西湖镇,北连颍上县。</p> <p class="ql-block">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p><p class="ql-block">作为新中国成立后治淮工程的标志性项目,这座“世界第一坝”展现了现代水利工程的宏伟。游客可参观长达76.67公里的主坝和49孔浅孔闸,了解淮河从“十年九灾”到安澜千里的治理历程。工程不仅防洪,更形成湿地生态区,吸引白鹭等鸟类栖息,兼具科普与生态旅游价值。</p> <p class="ql-block">和最好的朋友一起,驱车400公里,在2019年新年之季,来到霍邱,看望我们人生生命中的贵人和长者;是何其有幸!是一件值得纪念,很快乐很开心的事!</p><p class="ql-block">遗憾的是时间匆匆,没有能去一趟老排长座船的城西湖;据说城西湖曾因蓄洪功能被列为军垦区,现恢复为生态湿地。夏季荷花连片,冬季候鸟云集,建有观鸟栈道和治淮主题展馆,在讲述着从“洪水走廊”到“生态明珠”的转型故事。</p><p class="ql-block">谢谢老排长,欢迎来武汉。</p> <p class="ql-block">回程顺道来到金寨县城。这里是“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这里有AAAA景区“红军广场”。</p><p class="ql-block">红军广场,位于安徽省金寨县城区中心,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将塔、馆、堂、碑、墓园、广场融于一体。景区包括革命烈士纪念塔、金寨县革命博物馆、红军烈士墓园、红军广场、洪学智将军纪念碑、金寨县红军纪念堂等六个主要景点。</p> <p class="ql-block">红军广场依山而建,拾阶而上,每一段台阶的数量各有不同,寓意着金寨县为中国革命作出的不同贡献——59级台阶,寓意着在金寨县诞生的59位共和国开国将军;50级台阶,寓意着被追认的金寨籍县团级以上革命烈士500余位;49级台阶,寓意着金寨县于1949年全境解放;10级台阶,寓意着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县10万青年参军征战,为国捐躯。</p> <p class="ql-block">离开金寨县便是湖北麻城,表妹安排在木子店下高速到一处农家乐吃正宗腊肉吊锅。</p><p class="ql-block">农家乐在偏远的山中,但建设很有特色和灵性。</p> <p class="ql-block">桌上无酒也无茶,二人清淡如此开心!</p><p class="ql-block">我们兄弟俩好像一生走来就是如此:我在侃侃而谈,他在倾听,听的投入而又开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