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水美</p><p class="ql-block"> 我见戽斗,是上小学前后,在村南西湾水田里,看见富村六爷、锋信、锋村两个叫伯的人,他们三人,两人抬着戽斗汲水,一个在旁边准备替换。他们当时叫“斗子”,用来把低处的水提到高处去。我看到他们用四根绳子拴着木斗,两边各一人,拽着两个绑有木棍儿的绳头,紧密配合着豁水。那活计费劲与否咱不说,单是他们配合得当,舀水和倒水的不同声音就很像读对联的上联和下联的感觉,一个仄声“嚓”,一个平声“哗——”,看着有趣舒眼,听着带劲悦耳。我在一旁一直观看,所以印象颇深。我那时只知道那种农具叫“斗子”,其实就是“戽斗”。</p><p class="ql-block"> 戽斗本是一种取水灌田用的旧式汉族农具。一般用竹篾、藤条等编成,用起来较轻。形状略似斗,两边有绳,使用时两人对站,拉绳汲水。亦有中间装把供一人使用的。</p><p class="ql-block"> 这种农具的出现,体现了祖辈的智慧,虽然费力了点,但可以解决实际问题。既培养了操作者的协作精神,又能使其锻炼身体,过程还比较有趣。</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课本里学过古人用的脚踩水车和翻车,也只是看看图片,没有见过实体。如今,在一些水边旅游点,就有水车或翻车,只不过是用于怀旧,纯粹当玩具而已,类若一种“文物赝品”。不过,它的出现,也在教育下一代人要重视农业,就像这戽斗,虽然已经消失,但它在人类发展过程中确实存在过,并发挥过自己的作用,我们有责任,教育下一代不能忘本。</p><p class="ql-block"> 2025.3.16</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戽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