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不出境“三国行”,白马寺品多元佛风

林微风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河南洛阳,有一座闻名遐迩的白马寺,它不仅是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寺院,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更是全世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之一。这座古老的寺庙,承载着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而寺内的泰国、缅甸、印度三国佛区,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它们汇聚了不同国家的建筑风格与佛教文化,让游客不出国门,便能领略到东南亚、南亚地区的佛教魅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题记</span></p> 泰国佛殿苑:金碧辉煌的东南亚风情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泰国佛殿苑是白马寺国际佛殿苑中面积最大的一座,也是中泰两国世代友好的象征。其建立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当时泰国内务部长向白马寺赠送一尊高7.2米、重8吨的铜制贴金佛像,白马寺为此修建了一座泰式风格佛殿。2010年,泰国方面又出资对其翻修扩建,形成了如今规模宏大的泰国佛殿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泰国佛殿苑紧邻印度风格佛殿,在印度风格佛殿北侧。大门面向东,由三个并排的方形门组成,中间正门宽5米,两侧偏门各宽1.5米。正门和侧门上方均有尖顶装饰,其中,正门上方还立有镏金的泰国风格山门佛。正门前方两侧,各立有一匹高约2米的镏金马,这些饰品、佛像、马造像,都是在泰国制成后运至佛殿安装的,彰显着浓郁的泰国特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步入泰国佛殿苑,仿佛置身于泰国的佛教圣地。佛殿建筑错落有致,不像中国寺庙那样严谨对称,却充满了和谐之美。这里的建筑浓缩了以曼谷大皇宫、金山寺为代表的泰式建筑风格,设有主殿、舍利塔、藏经阁、钟鼓楼等建筑 。主殿的外观正面窄、侧面长,类似西方教堂,与国内传统佛殿区别明显。殿内正中是1992年泰国赠送的释迦牟尼佛,仿照泰国帕清拉纳佛像而造,面容圆润,神态安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舍利塔共分两层,一层供奉着泰国不同历史时期最有代表性的9尊佛像和3尊蓝琉璃妆金的“三季佛”,二层则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舍利,在泰国佛教文化中具有极高的地位。整个泰国佛殿苑环境清幽,色彩艳丽,金色的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红色的梁柱、精美的雕刻以及各种佛教装饰,都散发着浓郁的东南亚风情,是整个国际佛殿苑中环境最为优美、拍照最为出彩的寺院。</span></p> 缅甸佛塔苑:庄严神圣的佛国净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缅甸佛塔苑位于白马寺院古建区西侧,与泰国佛殿苑相邻,是缅甸联邦共和国向洛阳白马寺捐赠建设的佛殿,由缅甸亚洲世界有限公司承包并组织施工,工程所需材料也都来自缅甸。2012年工程奠基,2014年6月竣工,缅甸联邦共和国总统吴登盛一行还专程抵达白马寺出席落成仪式,足见其意义非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缅甸佛塔苑的四道主门及围墙完全按照曼德勒皇宫样式直接移植到白马寺,南北长108米,东西宽65米,总面积7020平方米 。主体建筑缅甸大金塔,按照缅甸国家象征仰光大金塔规制缩小而建,高32.92米。远远望去,大金塔高耸入云,白色的塔身洁白如雪,金色的塔顶金光闪闪,显得格外庄严神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进佛塔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门前的龙蛇护佛雕像,据《释迦谱》记载,释迦牟尼在阿阇罗水边入定,适逢天降大雨连续不断,水中龙王真邻拓以自己的身躯围绕七匝,庇护佛陀七天七夜。佛出定后,龙王化作少年道人礼佛参拜,就此皈依,成为畜生界中第一见佛者。这一雕像不仅增添了佛塔苑的神秘色彩,也体现了缅甸佛教文化中对龙蛇护佛的信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苑内东南侧的小佛殿内供奉3尊释迦牟尼佛像,佛像雕刻细腻,神态慈祥;西北角是风动石佛塔,塔下是缅甸著名的悬崖边风动石复制品,它会被风吹得微晃却千年不倒,被奉为神石并贴金箔,故又称“大金石” 。整个缅甸佛塔苑充满了东南亚风情,让人仿佛穿越到了缅甸的佛教圣地,感受到了缅甸佛教文化的独特魅力。</span></p> 印度佛殿苑:古朴与神圣的交融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印度佛殿苑位于白马寺古建区西侧、泰国佛殿苑之南 ,由印度政府出资设计、中国政府提供土地建造。它的诞生源于2003年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对白马寺的访问,随后,两国政府决定在白马寺修建印度风格佛殿,并于2005年签订备忘录,2006年开工,2010年完工。这也是印度政府在世界上捐建的第一座佛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进印度佛殿苑,仿佛踏入了神秘的印度次大陆。佛殿以印度佛教建筑桑奇大塔为蓝本1:1仿建,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50平方米 。主体建筑大佛殿是一座圆形的佛塔,下部为圆柱形,上部为穹顶,穹顶隐喻着圆形的“天国”,展现了古人“天圆地方”的世界观。殿内供奉着印度赠送的4.5米高释迦牟尼坐像,佛像面容慈悲,庄严肃穆,让人不禁心生敬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殿外四周环廊围绕,廊壁上有印度工匠雕刻的佛教故事壁画,这些壁画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生动地描绘了佛祖的生平事迹和佛教传说,每一处细节都透露着浓厚的印度文化气息。回廊中还摆放着各种精美的雕塑和佛像,它们造型独特,工艺精湛,让人感受到印度佛教艺术的独特魅力。整个佛殿苑相对简单,主要由大佛殿、回廊、牌楼等组成,但无论是牌楼,还是回廊的壁画,处处都散发着印度的味道,古朴而又神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白马寺的泰国、缅甸、印度三国佛区,不仅是佛教建筑的杰出代表,更是不同国家佛教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它们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异国佛教文化,让我们不用出国,在洛阳这座中原城市,就能一睹东南亚、南亚国家佛教建筑的风采,领略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佛教的博大精深。每一座佛殿、每一尊佛像、每一处雕刻,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诉说着各国佛教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里,是佛教文化的宝库,也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吸引着无数游客和信徒前来参观、朝拜,感受那份跨越国界的佛教之美。</span></p> 谢谢您的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