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二)韩愈(六)整理撰稿:顾从林 顾梓航

爱的奉献(顾从林)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唐宋八大家(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韩愈(六)</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整理撰稿:顾从林 顾梓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各位同学大家好,“唐宋八大家”又开讲啦,上一讲我们讲了“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的第五部分,主要讲的是韩愈在文学方面的贡献之一“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敢说群臣不敢说的话,还列举了他的部分政论文。今天,我们讲的是韩愈的第六部分,主要讲韩愈的杂文。</p> <p class="ql-block">  韩愈不仅政论文写得好,其他文章写得也非常出色。《师说》就是韩愈写的一篇不同流俗的文章。柳宗元在《答韦中立书》中曾经说过:“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又《报严厚与书》说:“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不为人师。”由此可知,在那个时代,不顾流俗,不怕笑侮,抗颜而为师,是要有些勇气的;能够写出《师说》这样的文章,也是相当大胆的。</p> <p class="ql-block">  韩愈文章再一个特点是慷慨激昂,忧愤甚广。从韩愈的全部文章看,凡是论及人才,往往愤激不平,别有洞天。例如《杂说》对于人才不为世用所发的不平之论,《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也是宣传选拔人才的一篇宏论。所谓“相为天子得人于朝廷,将为天子得文武士于幕下”,这正是韩愈对于国家用人的殷切希望。《送董邵南序》更是一篇悲歌慷慨的文章。韩愈自己是屡试不第,所以,对于董邵南的不得志,深同感受,无限叹惋。其悲歌慷慨,是发自肺腑。韩愈还写了一篇《进学解》以自喻,其中有自喻,却又不仅是自喻,主要还是宣扬选拔人才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  韩愈文章的另一个特点是自然随便,如话家常,促膝谈心,无拘无束,生动活泼。《与崔群书》、《与孟东野书》、《答崔立之书》、《题李生壁》等等,都属于这类作品。例如《与崔群书》中,他先说自己对崔群为人的认识,中间抒发了贤者不遇的感叹,最后,讲自己穷困潦倒之状,是一篇感慨万千的杂文。崔群是韩愈平生交往之中一个没有缺点的人,他说:“自古贤者少而不肖者多,自省事以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意得;贤者虽得卑位,则旋死;不贤者或至眉寿。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由崔群之贤,说到贤者不遇,而不贤者反而得势。</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韩愈》第六部分就讲到这里,同学们,我们下次再见!拜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4.2.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