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遗随笔】西班牙马德里 ‍ 普拉多博物馆

朱薇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普拉多博物馆,位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是西班牙规模最大、最权威的艺术博物馆,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艺术博物馆之一。藏品陈列的重点为14世纪至19世纪,西班牙、佛兰德和意大利绘画的精品杰作。除绘画外,普拉多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价值极高的古代雕塑,以及许多精美的装饰艺术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普拉多博物馆的正面(西立面)</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宏伟庄严的新古典主义建筑,建于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三世统治时的1785年。1819年,普拉多博物馆在此向公众开放。由于博物馆是在时任国王费尔南多七世的倡议和个人资助下建立的,故命名为皇家绘画博物馆。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改用所在地普拉多大道的名称命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普拉多博物馆的诞生,不同于世界上其它著名博物馆,它的馆藏是由西班牙王室收藏的艺术精品所组成,反映出自16世纪以来,西班牙君主们对艺术的热爱,对收藏的青睐,以及他们的个人品味。普拉多博物馆自1819年开放之始,就吸引了世界上很多痴迷于绘画的艺术家及众多睿敏风雅之士来到马德里。19世纪末普拉多博物馆就被誉为“世界四大美术馆”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的金秋十月,我们第二次来到马德里,普拉多博物馆无疑是此行最想参观的博物馆。初访马德里是在2018年的感恩节期间,那时因我们尚未退休,假期有限,对于这座超过一百个展厅、恢弘壮观的艺术殿堂,只能是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般地浏览一下,尽管如此它仍然留给我们很深的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馆正面大门前竖立着西班牙杰出的画家委拉斯开兹的雕像(西班牙语 Velázquez)。 委拉斯开兹(1599–1660)是17世纪上半叶西班牙黄金时代的绘画大师,出生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母亲家是当地的贵族世家。委拉斯开兹幼年受过良好的教育,很早就表现出绘画才能,24岁时开始在马德里王宫供职,成为腓力四世的宫廷画家直到去世。</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委拉斯开兹的绘画内容涉猎广泛,他不仅画王室宫廷,也画穷人乞丐;他不仅绘制宗教圣经画,也创作风情、风俗和人体画。他所画的人物栩栩如生,被形容为近乎会走出画面,对后世的画家产生了重大影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委拉斯开兹的代表作《宫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面油画 318X276厘米</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普拉多博物馆收藏了众多世界级绘画名家巨匠如拉斐尔、提香、卡拉瓦乔、鲁本斯、伦勃朗及戈雅等的重要作品,但如果一定要说谁是这座博物馆的主角,那绝对是委拉斯开兹。他在马德里长期研习了王室收藏,并从其中吸取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君主们创立的 “西班牙品味”。委拉斯开兹一生在马德里王宫供职,在担任其它工作的同时,创作了约120幅画作(被鉴定为真迹且无争议的),其中有50幅杰作收藏在普拉多博物馆。自1819年博物馆开幕,委拉斯开兹的画作就展示在最显要的位置。我们在主楼正门一层的中央大厅里找到了这幅被广为赞誉的《宫娥》。当时观赏的人太多,很难挤到画前,那场面犹如在法国卢浮宫观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宫娥》是委拉斯开兹于1656年创作的,长期以来它是西方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也被描述为“艺术的哲学”、“委拉斯开兹的最高成就”。这幅有着风俗特色的宫廷画,描绘的是西班牙国王菲利普四世时期,马德里王宫内的生活场面。小公主位于画面前排的中间,她的左右各有一名宫女,画面右角是小女孩、侏儒和一只狗。后排左侧手拿画笔站立的是画家委拉斯开兹本人,小公主后面墙上镜子之中的是国王和王后。以此镜像来推测,画中的委拉斯开兹正在为国王和王后画像。《宫娥》构图复杂难解,引起关于实景与虚景的种种说法,是西方绘画中经历最多分析、讨论和研究的作品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普拉多博物馆的正门面向马德里市中心著名的普拉多大道,2021年这条美丽的林荫大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普拉多博物馆是普拉多大道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附近还坐落着大地女神喷泉广场、西贝莱斯宫(西班牙邮政电信大厦)、利纳雷斯宫(西班牙美洲之家总部)、皇家植物园以及世界遗产丽池公园等马德里市的标志性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宽阔的普拉多大道,绿树成荫景色如画,充满了文化艺术气息,令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普拉多博物馆的南立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图拍摄于2018年11月,当时普拉多博物馆正在大规模扩建之中,以应对馆藏品的不断增多。博物馆的整个南立面被巨幅宣传画覆盖,上面书写着1819 和 2019,意为即将迎来普拉多博物馆建馆的200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8年冬天,参观普拉多博物馆是从南立面进入。我们到访的那天,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在南面入口前的椭圆形小广场上,排起了长长的队伍,我们排队等候了一个多小时才得以进入。对于以绘画作品为中心的博物馆而言,能够受到游人如此青睐的场面并不多,我们只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乌菲兹美术博物馆见到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馆南门的小广场中间,绿草和鲜花簇拥着另一位西班牙17世纪黄金时代的伟大画家巴托洛梅·埃斯特班·穆里罗的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穆里罗(1618–1682)也生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1642年来到马德里,拜委拉斯开兹为师,后又赴罗马学习。1660年至1670年是其创作的鼎盛时期,他的绘画技法精湛,对色彩和光线掌握极佳,使画面呈现出柔和甜美的抒情感,尤其在宗教题材绘画中独占鳌头,被尊为“西班牙的圣母画家”,曾荣获塞维利亚大教堂主教授予的“当代最高的荣誉桂冠”。</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17世纪中叶,穆里罗画作的影响逐渐遍及全欧洲,英、法、德等国相继购藏大批他的作品,直到1779年西班牙国王下令禁止销售穆里罗的画作到国外,以保护本国的文化遗产。到了19世纪,穆里罗成为国际艺术市场上身价最高的西班牙画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穆里罗的代表作《圣灵感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面油画 274X190厘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穆里罗一生留下了约20幅闻名于世的“圣灵感孕”这一题材的画作,普拉多博物馆藏有4幅,上图也许是所有这些画中最著名的一幅。画中年轻的圣母玛利亚站在云端,双手合十,眼睛向天,深情祷告。她面容清秀,素衣蓝袍,在许多或隐或现的小天使烘托下,更显楚楚动人美丽神圣。</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画曾被拿破仑军中的一个元帅运至法国巴黎他自己的家中。他死后,该画于1852年被拍卖,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以当时单幅绘画的最高价格收购。1941年,经过普拉多博物馆与卢浮宫的一次互换,这幅画作终于回归普拉多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其实如果深究,恐怕每一幅名画的背后,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例如前面提到的世界级名画《宫娥》,我们在参观马德里皇宫时得知,1734年圣诞节前夕,一场大火使老皇宫遭到灭顶之灾,王室收藏的《宫娥》等名画,是靠扔出窗外才得以保留下来。如今我们能来到这光鲜亮丽的博物馆,尽情欣赏艺术瑰宝带给我们的精神享受,实属三生有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普拉多博物馆的东北角</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扩建后的博物馆东面和北面,如同马德里市中心的许多城市公园,优雅寂静如诗如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博物馆东面的教堂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普拉多博物馆的北立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10月我们第二次来到普拉多博物馆,参观进口是在博物馆的北面。由于实行了网上提前预约,大大减少了排队等候的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屹立在博物馆北面的这尊精致的雕像,熟悉西方绘画的朋友大概能认出,他就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在画坛具有着举足轻重位置的西班牙画家戈雅。</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弗朗西斯科·戈雅(1746–1828)是西班牙皇室的宫廷画家,浪漫主义画派的杰出代表。戈雅的画风奇异多变,从早期巴洛克式画风到后期类似表现主义的作品,是一位承前启后的画家,对后世的现实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和印象派都有很大影响,他的画风启发了后来的爱德华·马奈 、毕加索等画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戈雅的代表作之一《卡洛斯四世一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面油画 280X336厘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幅画是戈雅为西班牙国王卡洛斯四世家族画的肖像画。一些绘画评论家认为,在这幅画中戈雅采用了现实主义手法,描绘出卡洛斯四世在现实中的平庸无能、不可一世的骄横性格。卡洛斯四世一家共13人,因西方人忌讳13这一数字,戈雅在画中巧妙地添加了自己的半身像,凑成了数字14(左侧后面阴暗处)。</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819年普拉多博物馆开幕时戈雅尚健在,展厅中只展出了他的三幅作品。从那以后普拉多博物馆源源不断地收到来自西班牙王室和其它渠道的戈雅作品。目前博物馆珍藏出自戈雅之手的近150 幅油画和500幅素描,还有版画系列,戈雅是博物馆中作品最广泛的艺术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普拉多博物馆的展览大厅 (图片选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与六年前初次到访一样,普拉多博物馆内严禁拍照,对此我们深感遗憾。马德里皇宫六年前也曾禁拍,但现在已无任何限制,而普拉多博物馆依然严守着在馆内任何场所一律禁止拍照的规定。虽然有些匪夷所思,但规定还是要遵守。</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以下展示的是我们参观普拉多博物馆时,印象较深的几幅名家名作,图片全部来自网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衣主教》 板上油画 79X61厘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拉斐尔(1483–1520)创作于1510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当时拉斐尔正处于绘画的巅峰时期,他用鲜艳的色彩和亮度,强烈的对比和精湛的描绘,使画中人物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展示出拉斐尔非凡的绘画功底。拉斐尔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圣家庭与天使长拉斐尔、托比亚斯和圣哲罗姆》 板上油画 215X158厘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拉斐尔 创作于1513–1514</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画中圣母玛利亚怀抱着幼童耶稣,身着红衣主教装束的圣哲罗姆朗读他亲自翻译成拉丁文的圣经,于此同时大天使拉斐尔带来了手里拿着鱼的托比亚斯,是鱼治好了其父的眼盲,从而赋予此画《圣母玛利亚和鱼》的别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卡洛斯五世皇帝在穆尔堡的骑马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布面油画 335X283厘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提香 创作于1548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提香(1490–1576)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画家,是意大利最有才能的画家之一。提香早期作品受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影响很深。提香重视色彩的运用,对后来的画家如鲁本斯和普桑都有很大影响。他的作品构思大胆,气势雄伟,构图严谨,色彩丰富。</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幅画是为纪念1547年王室军队战胜新教徒的穆尔堡战役而作。卡洛斯五世身着盔甲(盔甲至今收藏在马德里皇宫的军械库中),对坐骑的腾跃表现出波澜不惊。此画也许是提香为卡洛斯五世所绘最重要的一幅肖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自画像》 布面油画 86X65厘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提香 创作于1562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幅画是提香在70多岁高龄时的自画像。简朴的色彩烘托出肖像深沉、质朴和庄严感。画中提香右手紧握画笔,佩戴作为“金马刺”骑士证明的金链子,是卡洛斯五世1533年授予他的尊贵荣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卫战胜哥利亚》 布面油画 110X91厘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卡拉瓦乔 创作于1600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卡拉瓦乔(1571–1610)是意大利巴洛克画派大师,对巴洛克画派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这幅画描绘的是在以色列和非利士的争斗背景下发生的故事,年轻的牧人大卫借助一根投石索和五块石头战胜巨人哥利亚。此画作构图甚为独到,画面近景全部被占满,二人头部垂直成一条线,形成美与丑、明与暗、平静和残忍的鲜明对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爱之园》 布面油画 199X286厘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鲁本斯 创作于1630–35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鲁本斯(1577–1640)弗兰德画家,巴洛克画派早期的代表画家,鲁本斯的画有浓厚的巴洛克风格,以其反宗教改革的祭坛画、肖像画、风景画以及有关神话寓言的历史画闻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幅画曾悬挂在马德里皇宫的国王卧室里。画中的人物、建筑、风景和雕塑等内容丰富多彩,鲁本斯将充满浪漫色彩和愉快之感的氛围描绘得栩栩如生。正如人们评价鲁本斯以精准的人物动作和情感表达,将世俗生活变为圣洁美好的神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友第德在赫罗菲尼斯的宴会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布面油画 243X155厘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伦勃朗 创作于1634年</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伦勃朗(1606–1669)是17世纪荷兰黄金时代成就最高的画家,荷兰画派的领军人物。在世界绘画艺术史上,伦勃朗的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和宗教画都有很大的影响力,被称为是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是一幅表现古代圣经旧约女英雄友第德的画作,是伦勃朗对色彩和光线的超凡驾驭能力的又一体现。画中友第德在赫罗菲尼斯的宴会上,其仕女正在帐篷外持袋等候把敌军将领的头颅装进去。对于荷兰人来说,友第德象征爱国诉求的圣经女英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目前普拉多博物馆在超过100个展室里展出的约1800 幅画作,涵盖了西班牙最权威画家的佳作,同时还展示了许多意大利、佛兰德、荷兰、法国、德国和英国等著名画家的作品。我们先后到访过许多国家的美术博物馆,普拉多博物馆是我们最欣赏的博物馆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普拉多博物馆不允许拍摄,令我们很不习惯,但一路下来竟然发现也有它的好处。以前参观美术馆时,为了拍摄展品手眼耳脑并用,忙的不亦乐乎,往往却忽略了只有在现场亲历观赏,才能真正体会到的艺术家们那细腻的笔触,色彩光线的巧妙运用及画作中的闪光点等等。这次在普拉多博物馆的参观,终于体验到把心沉下来,集中精力仔细地听解说、看说明、认真观赏每一幅画作细节的乐趣。几个月来一直遗憾没能拍下普拉多博物馆内展品的照片,写到此处却有了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以前的遗憾似乎都释然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感谢您的关注浏览 !</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