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最近看到一份企退职工养老金计算表,在确定92-95年的缴费指数时,把职工当年缴费基数等同于职工当年缴费工资,作为计算指数的分子除以当年省市工资平均数,使缴费指数变小,平均缴费指数被少算0.26,使企退人每个月过渡性养老金少了170多元。</b></p> <p class="ql-block"><b> 根据国发(1995)6号文件,计算职工的缴费指数,是用职工缴费工资除以省市平均工资的平均数。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基数(简称缴费工资基数)。也就是说:个人缴费工资是下一年缴费工资基数,下一年度缴费工资基数才是计算缴费工资指数的分子。而江苏社保经办机构却把职工当年缴费基数作为计算缴费工资指数的分子,这样就是把职工上一年缴费工资作为分子,缴费工资是逐年递增的,上一年的缴费工资是低于当年缴费工资的。用上一年度缴费工资作分子,这就使分子变小了,缴费指数降低了,过渡性养老金自然也就少算了。</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江苏省的文件推算参保人员储存额缴费工资指数也明确规定,1992-1995缴费工资指数是缴费工资除以省和所在市平均工资。但是在操作时,却用缴费基数取代了缴费工资,使分子变小了。</b></p> <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这不只是关系92-95年四年平均值,也关系85年7月至91年底缴费指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该职工当时向社保部门反映,答复:经了解(其它市)电脑大系统里都是这样,是省里统一安装的。电话咨询省人社厅,主管社保梅副厅长答复:“不是精算专家,没有人懂这个东西”。</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