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依旧

清晨

<p class="ql-block">“海棠依旧”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表达,字面意思是海棠花在经过一夜风雨后,依然保持着昨日的美丽与生机,仿佛岁月未曾留下痕迹。这一表达源自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p><p class="ql-block">惜春之情‌</p><p class="ql-block">李清照通过“海棠依旧”表达了对春天流逝的伤感与珍惜。尽管风雨过后,海棠花依然美丽,但诗人却意识到绿叶繁茂、红花凋零的季节已经到来,暗示了时光的无情。</p><p class="ql-block">比喻意义‌</p><p class="ql-block">“海棠依旧”常被用来比喻事物依然美丽动人,风采如旧。它不仅可以形容自然景物的恒久魅力,也可以用来赞美人的气质或事物的状态始终如一。</p><p class="ql-block">文化象征‌</p><p class="ql-block">海棠花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被誉为“花中神仙”或“花贵妃”,象征着美丽、高贵和优雅。因此,“海棠依旧”也承载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p><p class="ql-block">应用场景</p><p class="ql-block">文学创作‌:在诗词或散文中,用来表达对自然美景或美好时光的留恋。</p><p class="ql-block">‌日常表达‌:赞美某人或某物始终如一,风采不减当年。</p><p class="ql-block">‌文化解读‌:作为中国文化中海棠花的象征,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总之,“海棠依旧”不仅是一个描述自然景物的词语,更是一个蕴含情感与文化意义的表达,展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赞美。</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生于 1084 年 3 月 13 日的山东济南章丘,号易安居士。她出身于显赫的官宦世家,家族底蕴深厚,父亲李格非是苏轼的门生,母亲出自名门,继母也身世不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塑造了她与众不同的性格。</p><p class="ql-block">六岁时,李清照随父来到北宋都城开封,这座繁华的城市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6 岁时,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惊艳文坛,“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展现出她卓越的才情。</p><p class="ql-block">18 岁时,李清照嫁给了赵明诚,两人志趣相投,都喜爱收藏古董珍玩,虽为此日子过得紧巴,却也琴瑟和鸣。</p><p class="ql-block">然而,李清照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她有着独特的爱好,爱喝烈酒,在词作中多次提及酒,堪称女版酒仙;喜欢通宵打麻将,对“打马”尤为热衷;还会一本正经地讲荤段子。这些在当时可谓惊世骇俗。</p><p class="ql-block">身处党争之乱,她的命运也随之起伏。婚后第二年,父亲被贬,她被迫离开赵明诚。后来赵家又遭遇变故,夫妻二人回乡过了十数年的乡野生活,在此期间完成了《金石录》的写作。</p><p class="ql-block">北宋灭亡,赵明诚弃城而逃,李清照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表达对丈夫行为的不满。不久,赵明诚病逝,李清照的人生陷入低谷。</p><p class="ql-block">在最艰难的时刻,李清照遭遇渣男张汝舟。49 岁的她被其花言巧语所骗,婚后却遭受家暴且古董被觊觎。勇敢的李清照毅然将其告上公堂,哪怕面临牢狱之灾和世人指责也毫不退缩。</p><p class="ql-block">李清照的一生,历经繁华与沧桑。她有三大“出格”爱好,却丝毫不影响她成为千古第一才女。她敢爱敢恨,在理学猖獗的时代,冲破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与生活。</p><p class="ql-block">公元 1155 年,李清照在孤苦凄凉中悄然离世,享年 72 岁。但她的词作和传奇人生,永远熠熠生辉,为后人所传颂。</p> <p class="ql-block">为青州李清照展览而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