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域下苗族传统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转译路径与文化创新研究(作者:郑波)

郑波CITY

<p class="ql-block"><b>摘 要:</b></p><p class="ql-block"> 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实现民族文化符号的现代转译已成为设计学科的重要命题。本研究以苗族传统图案为研究对象,运用符号学理论和文化转译方法论,系统解构其视觉符号体系与文化语义结构。通过田野调查法获取第一手图案样本,结合案例分析法探讨传统图案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转译路径。研究发现,苗族传统图案通过抽象化重构、语义再生和媒介创新三重转译机制,可有效转化为具有民族文化基因的现代视觉符号。以黔东南地区为实证场域的五组设计案例表明,这种转译实践既能保持苗族文化的精神内核,又能满足现代设计的传播需求。本研究为民族传统艺术的现代转化提供了可操作的理论框架,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语言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p><p class="ql-block"><b>关键词:</b></p><p class="ql-block"> 苗族传统图案;符号学转译;标志设计;文化创新;民族元素现代化</p> <p class="ql-block"><b>一、引言</b></p><p class="ql-block"> 在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博弈加剧的当代语境下,民族传统图案的现代表达成为设计领域的重要命题,标志设计已超越单纯视觉传达的范畴,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征。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2019年全球设计趋势报告指出,民族元素的现代化转译已成为标志设计的核心创新方向。苗族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山地民族之一,其服饰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书",传统图案体系蕴含着完整的符号系统与文化意义,为现代设计提供了独特的文化资源。本文基于符号学视角,结合设计实践,系统探讨苗族传统图案的现代转译机制及其在标志设计中的创新应用。</p><p class="ql-block"> 在现代商业社会,标志已成为品牌形象的核心(英文称为:logo),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识别符号,是一种图形艺术的设计,具有高度实用性和艺术性。现代标志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一切领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和影响。大到城市、国家,小到私营商铺、个人,都需要能代表自己品牌的独特标志,它反映了特定的组织和地区的文化特色、活动特征及个性特点。在当今社会,一个优秀独特的标志越来越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一个好的标志,必然是根植于一定的文化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也就有特色鲜明的标志。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历史的古国,也是一个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和谐的国家,可以说,中国的文化是由一个个少数民族长期生存和繁衍而形成、发展的文化。[1]而苗族是个古老的民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苗族传统服饰图案具有独特的造型风格和文化底蕴,是现代标志设计非常值得借鉴的民族艺术形式。</p><p class="ql-block">我们的时代进入到一个现代设计的时代,标志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也 在不断的演变进化着。标志设计的表现形式包含文字形式、图形形式、综合形式几种,其中图形形式表现的标志是以抽象或具象的形态来表现内容涵义的,或以几何形或以自然形,人们通过标志形象的特点来辨别和了解 其内在的精神含义,图形形式的标志具有直观性、跨语言性、审美性等的特征。[2] 本文通过研究苗族传统图案的造型特征和文化内涵,并就现代标志设计如何将这些造型特征和文化内涵合理有效地进行运用和再设计,来探索现代标志设计融入民族传统文化形式的运用,以具体的实际案例来展示这一运用的实效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二、苗族传统图案的符号学解构</b></p><p class="ql-block"><b> </b>(一)传统图案的叙事系统</p><p class="ql-block"> 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但是苗族的图案代替了文字,图案已经成为苗族传统文化的一种承载形式,同时也为人们解读苗族的历史文化提供了一种文化符号。[2]苗族传统图案具有原始思维的特征和浪漫主义的思维特点,图案造型古朴、夸张、粗犷,其文化性、故事性、象征性、寓意性的独特性多重特点正是现代标识设计值得借鉴、吸收和运用的。这些图案无论从造型上还是从表现上都是以题材和内容来进行创作的:一个来源于苗族古歌和神话传说,另一个来源于民族迁徙和自然环境。黔东南地区是保持苗族风俗与文化最为完整的地区,这里的图案纹样是苗族最富有人文内涵的符号,伴随着苗族的神话传说、巫术信仰而诞生。图案类型丰富多样,造型大胆夸张。以其独有的艺术手法,表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不同的图案代表着不同的象征性意义,象征部落图腾、祖先崇拜、生殖崇拜以及自然崇拜。[4]</p><p class="ql-block"> 苗族服饰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服饰上的图案是伴随着刺绣的产生而产生,是苗民几千年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特征:</p> <p class="ql-block">  1、具有历史记事功能</p><p class="ql-block"> 苗族是一个具有极高艺术审美的民族。其民族的苗绣艺术价值不光是它那惊为天人的刺绣工艺,还是那秀美复杂的图案及其背后蕴含的文化意义。苗绣上的图案就是苗族的文字。[5]“凡苗衣皆述历史”,苗族素有“无花不成衣”之美誉。苗族没有文字,作为苗族传统图案载体的苗族服饰被誉为“穿在身上的史诗”,正是苗族传统图案的记事功能所决定的。苗族传统图案多以人物和动物为中心,四周会配以植物、花草等点缀。苗族传统图案简单的装饰,它具有一定的情节表述性和较强的绘画表现性。描绘的人物、动物都具有大胆夸张的浪漫主义色彩,可以将人物、动物、植物进行多种局部特征合成,创造苗人臆想中的形象。苗族人有自己的历史和传说,但是他们不用文字记录,而是把自己的族群文化通过一种古老质朴的方式体现和传承下去,一针一线含蓄的记录了苗人的历史变迁。</p><p class="ql-block"> 2、是传说故事的载体</p><p class="ql-block"> 《苗族古歌》是苗族古代神话的总汇,苗族传统图案大多来源于《苗族古歌》的传说故事,是苗族传说故事的载体。几乎每一个苗族传统图案都有传说故事或来历,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体现,更是苗族同胞的情感表达,反映出是苗族历史和生活。蝴蝶妈妈(妹榜妹留)、鸡宇鸟、姜央、龙、鸟、鱼等原型构成"生命起源—族群迁徙—自然崇拜"的叙事链条,其造型特征体现"局部特征合成"的原始思维。如"蝴蝶人面纹"通过具象与抽象的融合,实现神话意象的视觉固化。苗族传统图案具有造型夸张、色彩鲜艳、想象丰富、稚拙朴实的鲜明特点。</p><p class="ql-block"> 3、是承接上古文明符形的活化石</p><p class="ql-block"> 苗族传统服饰里的图案保存着具有独特差异性的文化结构,是非常值得去进行深层次的探究的。著名作家、东方史学会研究员、《洛书河图》的作者阿城提出,苗族刺绣从工艺完成度和承接的上古时期的符形都具有重要价值。由此而言,一直被广泛视为贵州民间艺术的苗族刺绣不仅仅是民间艺术,而是上古新石器时代部族、方国的遗留,相当于国家这一级意义的遗产。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苗绣是贵州文化区域里的一个重要财富和资源。如果不能认识到苗族刺绣所承载的文明起源符号的重要性,就永远不能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苗族刺绣的符形直接承接上古时期的文明,之所以能变成今天的活化石,是苗族一代代的保守性文化传承意义、祖先崇拜的需要或者是神学的意义,使得一代代相传上万年。[6]苗族刺绣的功能,第一是美的功能。除了美的需求还有神灵的护佑。整个服饰当中都保留着传统文化的根,它是不能变的。苗族刺绣以及贵州多民族文化蕴藏的上古文明信息,在现代性语境下逐步显露她无可替代的价值。[7]</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文化语义结构分析</p><p class="ql-block"> 在苗族传统文化的璀璨星空中,蝴蝶、龙、鱼、鸟、八角星纹等典型图案熠熠生辉,它们不仅是装饰艺术的瑰宝,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语义。借助格雷马斯符号矩阵对这些图案进行深入的语义解析,我们发现其深层结构呈现出一个紧密相连的 “生命—繁衍—护佑” 三元意义体系,这一体系宛如一条无形的纽带,贯穿于苗族的历史与精神世界。这种层递式语义结构呈现明显的拓扑同构特征,其符号能指与所指关系可通过三级解码模型呈现:</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图1 苗族传统图案语义矩阵对比图)</span></p> <p class="ql-block">  以极具代表性的 “蝴蝶妈妈” 图案为例,其符号系统构建呈现三级语义穿透:</p><p class="ql-block"> 1. 表层能指层:通过人蝶合体的独特造型,形成独特的视觉标识系统,这种充满奇幻视觉的形象,一下子就能抓住人们的眼球,成为苗族传统图案中极具辨识度的视觉符号。</p><p class="ql-block"> 2. 神话叙事层:一级指向《苗族古歌》的创世史诗,关联着苗族创世神话,在苗族古老的传说里,"妹榜妹留"(蝴蝶妈妈)从枫木中诞生,孵化人类与万物,是苗族人民心中万物起源的象征,这一神话故事为图案赋予了神圣而神秘的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 3. 哲学隐喻层:二级则隐喻着生命起源,蝴蝶妈妈作为万物孕育者的角色,通过"卵生-孵化-蜕变"的生命循环意象,隐喻"生死轮回"的原始宇宙观,深刻地表达了苗族人民对生命诞生的质朴理解和敬畏,体现了生命初始的伟大与神秘。</p><p class="ql-block"> 4. 价值象征层:第三级最终升华为"枫树—蝴蝶—人"三位一体的符号链,构建起"个体生命—血缘延续—文化存续"的递进象征体系,实现从具象装饰到抽象精神的语义跃迁。象征着族群延续,蝴蝶强大的繁殖能力与苗族对族群生生不息的祈愿相呼应,寓意着苗族人民希望族群如同蝴蝶繁衍后代一般,不断发展壮大,绵延不绝。</p><p class="ql-block"> 这种"四维一体"的符号结构在五大图案中呈现高度系统性,使得苗族传统图案拥有了强大的文化承载力。它们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图案,更像是一部部无言的史书,以 “显性装饰 - 隐性叙事” 的双重属性,承载着苗族的历史、信仰、价值观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正是这种独特属性,为苗族传统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转译提供了多维切入点,无论是在服装设计、文创产品开发还是公共艺术创作等领域,都能从中汲取无尽的灵感源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三、文化基因的现代转译与民族化设计范式</b></p><p class="ql-block">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高科技高速发展、资讯爆棚的时代,也是一个现代设计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迫使着标志设计的观念和意识也要随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纵观设计史,可知每个国家设计艺术的发展都是以本民族文化底蕴作背景的,设计与文化有着不可分的关系。古老的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先祖留给我们的巨大宝藏。中国传统图形图案便是这宝藏中最美、最绚烂的一部分。在漫长的岁月里,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许多向往、追求美好生活、寓意吉祥的图案。[8]设计在为人们创造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还在创造一种新的文化。在数字技术驱动的全球化语境下,现代标志设计呈现出"文化基因解构—语义转译—形式重构"的三维演进路径。这种转型不仅是设计美学的革新,更是文化身份建构的实践——通过将民族文化原型转化为可识别的视觉符号系统,实现传统智慧与当代设计语言的深度融合。</p><p class="ql-block"> 从文化基因学视角看,苗族传统图案作为"穿在身上的史诗",其纹样体系蕴含着“图腾叙事—几何抽象—色彩语义”的三重编码机制。例如蝴蝶妈妈纹样通过具象与抽象的融合,构建出“生命起源—族群认同”的叙事链条,这种文化基因的现代转译需遵循“符号简化—语义适配—语境重构”的设计逻辑。如“黔福铭点”品牌标志通过提取蝴蝶纹样的核心特征,结合参数化设计技术重构为现代矢量图形,既保留"生命共生"的原始意象,又符合国际化的视觉识别标准。</p><p class="ql-block"> (一)设计方法论的创新实践</p><p class="ql-block">现代标志设计的民族化趋势体现为“形意神”三重维度的创新: </p><p class="ql-block"> 1. 形态创新:采用拓扑变形、动态模糊等数字技术对传统纹样进行解构重组。如台江县旅游标志将独木龙舟的动态姿态转化为书法笔触,融合牛角纹与太阳纹构成复合图形,实现“形”的现代演绎。 </p><p class="ql-block"> 2. 语义创新:通过文化原型理论建立符号与概念的深层关联。八角星纹(洛书符号)在公益组织标志中被赋予“爱心连接”的现代内涵,正是“神”的现代转译典范。 </p><p class="ql-block"> 3. 语境创新:构建"文化记忆—情感共鸣—消费场景"的三维语境。苗族银项圈公益团队标志通过将传统符形与脱贫攻坚行动结合,实现文化符号从"历史载体"到"当代叙事"的功能转型。</p> <p class="ql-block">  (二)理论建构与时代价值</p><p class="ql-block"> 民族化设计范式的核心在于建立“文化基因库—设计方法论—语境适配模型”的创新体系。这种设计思维突破传统“形似”的局限,转而追求“神韵相通”的深层连接。如靳埭强“方胜”标志的再创造,通过解构传统图形元素与现代构成手法的融合,实现了“同心双合”理念的当代诠释。</p><p class="ql-block"> 在全球文化软实力竞争背景下,这种设计路径具有双重价值:一方面通过文化符号的视觉化传播增强民族认同感,另一方面以现代设计语言提升文化资源的国际传播效能。正如"多彩云南"旅游标志通过融合白族扎染纹样与现代构成主义,既展现地域文化独特性,又符合国际旅游品牌的审美预期。这种“传统内核—现代形式—国际语境”的三维平衡,正是中国标志设计走向世界的创新路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案例分析:文化基因的数字化重构</p><p class="ql-block"> 1、蝴蝶图案的拓扑学转译 </p><p class="ql-block"> 在当代设计语境下,将苗族传统图案进行现代化转译是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路径。以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人面蝶身型”纹样为例,借助参数化技术,这一传统图案被巧妙重构为品牌标志的核心元素。其独具特色的红绿配色体系,不仅完整保留了苗族文化中“生命成熟 - 生机勃发”的原始语义,更通过融入贵州少数民族日常惯用的黑色系,极大地强化了文化记忆的沉浸式体验,使受众在视觉感知中深度融入苗族文化氛围。</p><p class="ql-block"> 这种创新设计实践,切实印证了“符号简化 - 语义适配 - 语境重构”的三维设计路径。以贵州上行创意品牌设计有限公司为贵州高新惠城食品有限公司打造的“黔福铭点”品牌标志设计为例,设计团队深度挖掘“蝴蝶妈妈”这一苗族创世神话故事,将其融入标志图案设计,并结合传统糕点图形,实现了符号简化与语义适配。在品牌视觉延展过程中,运用现代设计表现手法,达成语境重构,使品牌既深植于苗族文化内核,又紧密贴合当代消费市场审美与需求,毫无违和感。黑色的运用,赋予品牌厚重文化底蕴,塑造出经典、神秘的品牌个性,赢得客户高度认可,堪称苗族传统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成功应用的范例,为同类设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思路。</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 “黔福铭点”品牌标志设计运用)</span></p> <p class="ql-block">  2、鸟纹图案的符号学解码</p><p class="ql-block"> 鸟纹图案作为苗族文化的独特符号,在苗族刺绣、蜡染等传统艺术形式中频繁出现,不仅寄托着苗族人民追求吉祥美好、向往幸福生活的愿景,还承载着祖先崇拜的深厚意蕴。源于《苗族古歌》中鸡宇鸟孵化蝴蝶妈妈所生12蛋,诞生苗族祖先姜央的传说,鸟对苗族有着特殊恩情,部分苗族支系将其视为图腾。其中,“百鸟衣”因服饰上丰富鸟纹得名,鸟纹图案与蝴蝶图案一样,是苗族服饰纹样中广泛运用且形态多样的典型元素。 </p><p class="ql-block"> 郑波为贵州苗族青年歌手杨一方设计的个人品牌标志,是鸟纹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成功应用的典范。该设计以“杨一方”三字为基础图形,巧妙地将百鸟衣鸟纹转化为瘦长字体笔画,契合女性柔美特质,竖笔画设计成朝东的成排鸟造型,暗合“百鸟朝凤”之意,构建出“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的古典意象与现代极简美学相互对话的独特空间。同时,融入苗族传统图案中的八角星纹与苗带符形,形成“图腾叙事 - 几何抽象 - 色彩语义”的多重编码系统,加之大胆艳丽的大红大绿配色,充分吸收苗族刺绣的民族个性审美特征,彰显时尚现代风格,精准塑造出苗家美女歌手的形象,实现了苗族传统鸟纹图案的现代化创新表达,为民族文化符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 杨一方个人品牌标志设计)</span></p> <p class="ql-block">  3、龙纹图案的现代性重构 </p><p class="ql-block"> 在苗族文化脉络里,龙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被尊奉为保护神,成为苗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与福祉象征。与汉族象征皇权、威严庄重的龙形象不同,苗族传统龙图案呈现出独特风貌。其造型自由奔放、夸张随意,憨态可掬又充满稚拙浪漫,鲜明地体现出苗族“万物有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宇宙观。这些龙纹样式千变万化,如鸟头蛇身、牛头鱼身、蜈蚣形等,由此衍生出了水牛龙、鱼龙、蚕龙等丰富类别,其形态灵动多变,或翱翔、或蜿蜒、或伸展,内涵上不仅包含龙图腾崇拜的原始意蕴,还承载着苗族人民祈求纳福迎祥、消灾免祸的美好愿望。 </p><p class="ql-block"> 郑波于台江县挂职之际,受县委县政府委托承担台江县外宣推广标志设计任务。台江享有“天下苗族第一县”的美誉,苗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97%,苗族文化氛围浓郁醇厚。该标志以台江独有的“世界独一无二的独木龙舟节”中的龙舟为核心元素,巧妙提取独木龙舟的动态特征,结合苗族牛角纹、铜鼓太阳纹,以及翁你河、翁密河、清水江的抽象寓意元素进行拓扑变形处理。通过这一设计过程,成功构建起极具辨识度的“世界独一无二”视觉识别系统,既传承了苗族“万物有灵”的传统宇宙观,又借助几何抽象手段实现传统龙图腾的现代化、标志化创新表达,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台江独木龙舟节的独特龙文化内涵,为地域文化的外宣设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范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台江县外宣推广标志设计)</span></p> <p class="ql-block">  4、鱼纹图案的生殖崇拜转译 </p><p class="ql-block"> 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刺绣与蜡染里的鱼图案和蝴蝶图案一样,都是对生命力的礼赞。苗族文化观念里,鸟为男性象征,鱼代表女性,刺绣、蜡染中常见的鱼鸟同图或同体图形,蕴含夫妻恩爱的寓意,饱含苗民对民族繁衍、人丁兴旺的热切向往 。这些鱼图案极具写意风格,造型丰富多样,诸如人首鱼身、龙头鱼身、鸟头鱼身,甚至以鱼身作花瓣等,其根源是苗民对生命繁衍的心理诉求,深刻体现出生殖崇拜。鱼因产卵众多、繁殖能力强盛,鱼纹图案原始寓意即为生殖,对鱼的崇拜,本质是对其旺盛生殖能力的尊崇,彰显苗族强大的生命力。 </p><p class="ql-block"> 郑波为贵州城市档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旗下文创品牌“清奢”设计的标志,是对苗族鱼纹图案创新性转译的典范。该设计从解构“清奢”品牌字义入手,借“清”字关联“清水江”,而清水江作为苗侗文明的发源地与母亲河,意义非凡。设计师选用形似太极图形的双鱼图形(鱼、鸟同为少数民族尊崇之物,此双鱼图形也可被视作鸟纹)展开设计,凭借太极图形循环共生的结构,将苗族鱼纹图案蕴含的生殖崇拜内涵,巧妙转化为“鱼水之源 - 生生不息”的品牌理念。这一设计实践完美诠释了“文化基因库 - 设计方法论 - 语境适配模型”创新体系,既传承苗族文化精髓,又通过科学设计方法,适配现代品牌传播语境,为传统民族图案的现代化应用开拓了新路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 “清奢”文创品牌标志设计)</span></p> <p class="ql-block">  5、八角星图案的时空坐标重构 </p><p class="ql-block"> 八角星图案,即传说中的洛书(九宫图),其异形符广泛留存于苗族服饰之中,是苗族传统图案里极具代表性的几何纹样。它作为人类早期对方位认识与区分的科学表达方式,构建起一套较为完备的宇宙观系统,上至天、下至地的方位区分,深刻影响着后世。如今常用的 “四面八方”“八面来风” 等词汇,追根溯源便与八角星纹饰紧密相关,可见八角星堪称人类定位的时空坐标。 </p><p class="ql-block"> 郑波受委托为“银项圈公益团队”设计标志时,以八角星图案作为主体与核心展开创意构思。该设计巧妙地将洛书符号与脱贫攻坚行动相结合,借助八角星纹的放射状结构,形象地构建出“四面八方”的爱心网络。这一设计不仅完好保留了苗族“方位认知 - 宇宙观”的原始智慧,还成功实现了公益理念的视觉化传播。八角星图案所蕴含的内涵,与银项圈公益团队“爱心之路,四通八达;公益之举,四面八方”的组织理念高度契合,并将此内涵延伸至团队积极倡导的汇聚各方爱心力量助力贵州贫困山区脱贫攻坚的行动中。此标志设计鲜明凸显出“银项圈公益团队”作为苗族人创办、服务苗族村落,开展诸如保护古村落等爱心公益行动的团队属性,为传统图案在公益领域的创新性应用提供了优秀范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 ( “银项圈公益团队”标志设计)</span></p> <p class="ql-block">  上述五个典型案例,深度阐释了苗族传统图案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可行性与独特优势,彰显其巨大潜力。苗族传统刺绣图案凭借深厚底蕴、丰富造型和独特象征,成为现代标志设计的灵感源泉与素材宝库。此外,人物形象、牛角纹等传统图案在标志设计中也有广泛应用,因篇幅未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与文化多元化背景下,苗族传统图案于现代标志设计的价值和意义日益凸显,对区域性特色品牌在国际化竞争中彰显个性、增强竞争力意义重大,能注入民族文化底蕴,实现民族性与现代时尚融合,已成为组织机构和商业品牌塑造形象、提升文化价值的重要元素,肩负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使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结语:</b></p><p class="ql-block"> 在民族文化备受重视的当下,将苗族刺绣图案融入现代标志设计意义深远。这一举措不仅延续了苗族传统文化的生命力,推动其发展,还对苗族文化的推广宣传起到积极作用,彰显出苗族传统图案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人们思想得以极大解放,设计师追求创新求异,势必投入更多热情与时间关注民族文化。但在选择日益多元的时代,如何基于现代设计理念,把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设计理念有机融合,创作出既具现代观念与潮流趋势,又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优秀标志作品,是设计师亟待直面、深入思考并不断实践探索的关键问题与特色发展路径。</p> <p class="ql-block"><b>参考文献:</b></p><p class="ql-block">[1]孙艺嘉.中国民族文化元素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6(3)134-136.</p><p class="ql-block">[2]阮英爽.浅谈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9):123.</p><p class="ql-block">[3]李晖.黔东南苗族服饰中传统动、植物图案的应用研究 [D].中南民族大学,2010(5):09.</p><p class="ql-block">[4]刘晓春.苗绣传统刺绣纹样初探 [J].上海工艺美术,2016(1):70-72.</p><p class="ql-block">[5]齐海红、宋晶、李甜.苗绣图案文化意义研究 [J].艺术科技,2016(4):43.</p><p class="ql-block">[6]阿城、小梅.洛书河图,关联贵州的另一种文本释读[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4(3):149-156</p><p class="ql-block">[7]王小梅.著名作家阿城《洛书河图》探源——贵州多民族文化蕴藏的上古文明[N].贵州日报,2015-05-15(09).</p><p class="ql-block">[8]阮英爽.浅谈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运用 [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9):123.</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郑波,苗族,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促进会副会长、贵州省省管专家、国家二级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资深广告设计师、民族文化学者、诗人。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特聘研究员,贵州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贵州省广告协会理事,贵州省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主任,贵州省装饰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黔东南民族画院名誉院长,凯里学院客座教授,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艺学院专业发展顾问、设计大师工作室负责人,贵州省青年联合会第七届、八届副秘书长,优秀春晖使者,《城市档案》杂志创始人,“太阳鼓”银饰创始人,曾策划创办(中国)民航广告媒体联盟,并任秘书长、副会长,平面设计作品在全国及国际性设计专业比赛中获奖百余项,荣获“亚洲艺术设计贡献奖”。绘画作品多次应邀参加中、日、韩名家艺术邀请展。诗歌作品在全国各类比赛中荣获奖项逾40项。曾主持中国民航广告媒体联盟、贵州通源汽车、黔五福、两相依卫生巾、太阳鼓银饰、《城市档案》、《新主流》等多个商业品牌的策划设计与整合营销项目,并取得较好的市场效果。</span></p> <p class="ql-block"><b>郑波工作室</b></p><p class="ql-block"><b>贵阳市区:</b></p><p class="ql-block">贵州省贵阳市云岩区正新街31号恒生大厦16层5号</p><p class="ql-block"><b>凯里工作室:</b></p><p class="ql-block">贵州省凯里市凯开大道1009号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3楼</p><p class="ql-block"><b>凯里民族服饰展厅:</b></p><p class="ql-block">贵州省凯里市凯开大道1009号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2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