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榻培田民宿:木艺传习的“似续堂”

Jennifer YMZ

<p class="ql-block">在连城800年的培田古村落里,有这么一处木艺传习民宿:似续堂</p><p class="ql-block">被誉为“民间故宫”的连城培田村,藏着传承至今的“耕读文化”和保存完好的“九厅十八井”建筑群,堪与永定土楼、梅州围龙屋相媲美,处处不透露着浓郁的客家人文气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这座800余年历史的古村落游玩,能看精湛的斗拱房梁、木艺雕花。</p><p class="ql-block">由木匠世家历时五年(2012年~2017年)打造的似续堂坐落在培田村头,按闽西客家传统“九厅十八井”建筑倾心打造,民宿青砖黛瓦,环境优雅,是培田唯一一座木艺传习民宿。</p><p class="ql-block">似续,取自《诗经·小雅》。“似”便指的是“子嗣”,寓意着将传统手艺弘扬光大;而 “续”是携手传承之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近11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分为大厅、住宿、庭院,厨房、洗涤房5个区域。全木质的榫卯结构不仅结实,而且继承了传统古建筑文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堂大厅内处处雕梁画栋,处处隼卯相接,住在这里能清晰的感受到中国传统古建筑的魅力与力量及木艺传承人的坚守和延续。</p><p class="ql-block">这清幽雅致的别院。整个布局以古色古香的房屋建筑和园林为主。</p><p class="ql-block">培田古村里有不少民宿,每座民宿都能带你看见一种客家精神。又似一本诗卷,用建筑的语言讲述培田人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这位就是八十四岁的长申爷爷,他在给冬令营的小朋友们他建房子的故事。他说他建造房子是不用尺子不用钉子的。老爷爷说他建房子,就用三样东西:一是平面图,二是长条木(用来测量规定门窗等的宽度),三是竹竿(用来固定高度)。</p><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下榻的“似续堂”,就是长申爷爷于2012开始,2017年建成的,整个房子是典型的“九厅十八井”建筑,全是用榫卯结构的房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在居住经营似续堂民宿的老板,是长申爷爷的小儿子,也是连城初中的一位历史老师,他说他老父亲(长申爷爷)说自己盖了一辈子的房子(主要是九厅十八井的卯榫结构),怎么也得为自己建一栋像样的房子,以后四兄弟年节时候都住在一起,吃完年夜饭,也就不用各回各自的家里了。就这样,历史老师的父亲长申爷爷开启了这栋九厅十八井的卯榫结构的房子的设计建造工作,耗时五年。建成后其他三兄弟都在外面大城市工作,也没有回来长住,所以就由历史老师来经营民宿了。</p> <p class="ql-block">似续堂里贴满了对联,这些对联都是长申爷爷自己写的。</p> <p class="ql-block">香续民宿</p> <p class="ql-block">培田古村落的民俗扎纸龙灯,游街。</p> <p class="ql-block">培田古村落里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能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p> <p class="ql-block">非遗“打版画”</p> <p class="ql-block">村落现保存的刻板画,都是这位老传承人一人雕刻的。我问他的手艺传给谁了?他说他的孩子们都去城市打工了,不愿意学这。</p> <p class="ql-block">竹节人传承人文杰老师的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竹节人是竹编艺术的一种体现,2008年,竹编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竹节人是20世纪70年代较为流行的玩具,在那个物质十分匮乏的年代,竹节人给当时的孩子们带来了无限的快乐,留下了童年美好快乐的回忆。</p><p class="ql-block">制作竹节人看似简单,只是由几个小竹块和绳线穿插组成,小朋友们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却也一波三折,有绳子太软穿不进去自寻工具使劲戳,有钻洞太小用上了竹节人“兵器”仔细挖,还有的顺风顺水几分钟做好,开心到飞起。</p><p class="ql-block">终于到了激动人心的“竹节人擂台赛”,将竹节人放在擂台桌上,绳线穿过缝隙,用手拉竹运作,两个功夫大侠便开始没头没脑地对打,不知疲倦,一方倒下才算输,青少年的胜负欲也被激发起来了,有可能从桌上的比武,变成桌底的斗争。精彩的PK,趣味的擂台,有的第一轮就守擂失败,有的第一次就攻擂成功,有的屡战屡胜,整个过程充满着惊喜和快乐,不知不觉都不想离去。</p><p class="ql-block">本次冬令营通过将非遗文化沉浸式体会竹节人的乐趣,走近竹编文化,一方面提升了小朋友们的动手能力,丰富了其寒假生活,另一方面通过活动了解了客家文化和建筑。</p> <p class="ql-block">除了好玩,竹节人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身份,那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最早起源于宋朝,和我们印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那种精工巧作不同,竹节人的工艺和原料都非常简朴,是广泛流行于地方的文化技艺。在当时,农民们突发奇想,在田间耕作时看到了田间生长的竹子,便有了制作竹节人的想法。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竹节人这项手作工艺染上了文化的色彩,根据不同的地方习俗文化,演变出不同的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的竹节人形象逼真、色彩鲜明,有的竹节人造型细腻,给“双脚”穿上了圆形的纸片,放在桌子上可比那网上售价千百块的手办还要漂亮。其实每个人都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大人的玩具也是孩童的快乐。如今竹节人作为一种传统手工艺品,传承千百年的岁月底蕴,将中国悠久浓厚的文化内涵带到了课本中,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p> <p class="ql-block">培田古村落的青少年红色教育基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