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祠

听琴品茗

<p class="ql-block">早就听闻合肥包公祠的大名,那个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形象在戏曲、影视中频繁出现,让我对包公祠充满了好奇与向往。随着"车站带您去旅游",我踏上了前往合肥的旅程,一睹包公祠的风采。</p><p class="ql-block">刚到包公祠,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古朴的门楼,飞檐翘角,青砖黑瓦,门楣上“包孝肃公祠”五个镏金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门口的石鼓,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然庄重威严,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包公的传奇故事。走进祠内,庭院中绿树成荫,花草繁盛,清幽宁静,和外面喧闹的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p> <p class="ql-block">来到正殿,高大的包公镏金塑像端坐中央,他头戴官帽,身着朝服,面色黝黑,长须飘飘,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凝视着前方,透露出一股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 ,让人不禁心生敬畏。塑像上方,悬挂着“高风岳立”“色正芒寒”等横匾,两侧的楹联“照耀千秋,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清官只有先生”,更是对包公一生的高度赞誉。站在包公像前,我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他在开封府升堂问案的场景,不畏权贵,公正执法,为百姓伸张正义。</p> <p class="ql-block">在正殿的左边,依次排列着三口铡刀,分别是龙头铡、虎头铡和狗头铡。每口铡刀都长约六尺,寒光闪闪,仿佛在警示着世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平民百姓,只要触犯法律,都将受到应有的惩罚。这三口铡刀,也成为了包公公正执法的象征。 左壁石碑上,刻着包公的五言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从这首诗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包公端正思想、刚直品性的人生准则,以及他对为官之道的深刻理解。</p> <p class="ql-block">出了正殿,来到左侧的廉泉亭。亭内有一口古井,名为“廉泉”。据说,这口井的井水很神奇,清官好人喝了安然无恙,而贪官污吏喝了则会头痛肚痛。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却反映了人们对清正廉洁的向往和对贪官污吏的憎恶。我来到井边,俯身望去,井水清澈见底,倒映着井口的亭檐和周围的绿树,仿佛也倒映着历史的沧桑。</p> <p class="ql-block">接着,又参观了流芳亭、包公故事蜡像馆和包公文化长廊。流芳亭相传是包公幼时读书之后休息玩耍的地方,如今,亭台依旧,却不见当年那个勤奋好学的少年身影。包公故事蜡像馆通过栩栩如生的蜡像,展示了包公的一些经典故事,如铡美案、陈州放粮等,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包公的生平事迹和他的为民情怀。包公文化长廊则陈列着许多与包公相关的史料和文物,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包公文化的博大精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