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神武门,位于故宫的北门,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代时称玄武门。清代康熙年间重修时,因避皇帝玄烨名讳而改为神武门。神武门总高31米,平面矩形。基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城台辟门洞三卷,上建城楼。楼建于汉白玉基座上,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四周围廊,环以汉白玉样杆。楼前、后檐明间与左、右次间开门,菱花墙隔扇门。东西两山设双扇板门,通城墙及左、右马道。四面门前各出踏跺。楼为重檐庑殿顶,下层单翘单昂五踩斗栱,上层单翘重昂七踩斗栱,梁枋间饰墨线大点金旋子彩画。上檐悬蓝底鎏铜字满汉文“神武门”华匾,顶覆黄色琉璃瓦。楼内顶部为金连水草天花,地面铺墁金砖。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故宫博物院”这块厚重牌匾,昭告紫禁城的新身份和名称。匾额上的五个大字,出自故宫博物院理事长李煜瀛之手,而在1966年及以后几年,该匾被摘除保存。如今神武门上悬挂的匾,是1971年7月重新开放时,郭沫若之手笔。</p> <p class="ql-block">游览了御花园后,走近西宫。储秀宫是西六宫之一,其位于咸福宫之东,翊坤宫之北。始建于明代,明清后妃居住地。是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前出廊。檐下斗拱,梁枋饰以苏式彩画。东西配殿分别为养和殿和缓福殿,均为面阔三间,硬山顶建筑。后殿丽景轩面阔五间,单檐硬山顶,东西配殿分别为凤光室,猗兰馆。清咸丰年间,慈禧太后入宫后曾居住在丽景轩,并在此生下同治皇帝。清退位后,婉容曾居住在此,并装修陈设中融入西洋元素。现此地还保持1884年慈禧五十大寿时的原状。虽说西六宫,可有的西宫并不开放,或游客已扒满窗户,无缝可加,只好放弃参与,只拍了外景,眼前的储秀宫就是这种情况。拍到殿台阶下,东西两侧安置的一对戏珠铜龙和一对梅花鹿。</p> <p class="ql-block">戏珠铜龙</p> <p class="ql-block">铜梅花鹿</p> <p class="ql-block">由翊坤门进入翊坤宫,内廷西六宫之一,明清时期为妃嫔居所,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始称万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改为翊坤宫。清代曾多次修缮,原为二进院,清晚期将后殿改成穿堂殿,曰休和殿。面阔五间,前后开门,后檐出廊,黄琉璃瓦硬山顶,也有东西配殿,前东南有井亭一座。东西耳房各改一间为通道,使翊坤宫与储秀宫相连,形成四进院的格局。光绪十年(1884年),慈禧五十寿辰移居储秀宫,曾在此接受朝贺。光绪帝选妃也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铜凤凰铜鹤</p> <p class="ql-block">铜凤</p> <p class="ql-block">钟粹宫,始建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称咸阳宫,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改为钟粹宫,是故宫内廷东六宫之一。钟粹宫南北长47.38米,东西宽47.9米,平面近方形,占地面积2269平方米,分成前后两进院落。正门名钟粹门,坐北面南。前院正殿及钟粹宫,座北面南,面宽五间,东西配殿各三间。后院中间有南北甬道,与前后相通。后殿顶为硬山式,两侧有东西耳房,前有卡墙,自成小院,院内西南角有一座井亭。</p><p class="ql-block">明隆庆年曾一度为太子宫,咸丰帝丧母后曾在此住过。慈安太后一直居住在此,被称为东太后。清朝时期为后妃居所。</p> <p class="ql-block">站在景仁宫门口,迎面是一座石影壁,相传是元代遗物。</p> <p class="ql-block">景仁宫属于内廷东六宫之一,明清建筑,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初称长安宫,嘉靖十四年(1535年),更名为景仁宫。清朝沿用明朝旧称,于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道光十五年(1835年),光绪十六年(1890年)先后修缮,为二进院古建筑。正门南向,门内装石影壁。前院殿阔五间,饰以皇家彩画,殿前有宽广月台,东西有配殿各三间。后院正殿也是五间,两侧有耳房,整体保持明代初始建筑风格,后院西南角有井亭一座。明代作为妃嫔居所,清代继续作为后妃的住所。康熙生母佟佳氏,乾隆母亲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以及光绪帝的珍妃等都在这里住过。</p> <p class="ql-block">九龙壁,位于故宫后宫东路,宁寿宫区皇极殿门外,是一座倚宫墙而建的单面琉璃壁。是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建宁寿宫时烧制,因影壁上有九条龙而得名。长29.4米,高3.5米,厚0.45米。其上部为黄琉璃瓦庑殿顶,檐下为仿木结构的椽、檩、斗栱。壁面雕有九龙,被分隔为五个空间。下部为汉白玉石须弥座,端庄宁重。此九龙壁与山西大同九龙壁,和北京北海公园九龙壁合称中国三大九龙壁。九龙壁从右数第七条龙是狴犴,它是龙王的第七个儿子,长着虎头。其秉性勇猛,公正多放在牢狱门把手上。</p> <p class="ql-block">景运门,该门外的奉先殿,原来是清朝皇帝祭祀祖先的地方,如今是钟表馆。前殿是一个钟表商店,三个外露展厅,展出十八世纪以来中外制造的各式各样钟表。故宫之所以有极其丰厚的钟表藏品,起源于明清皇帝。其实机械钟表发源地在欧洲,后传入中国。而明万历皇帝对钟表特别感兴趣,开始收藏。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见机行事,于1616年送给万历皇帝一大一小的自鸣钟,敲开被拒的皇宫大门。1644年清建朝后,当朝皇帝对钟表的兴致胜明皇帝一筹。康熙帝更情有独钟,为抒发情感,以诗咏钟表。</p><p class="ql-block">《戏题自鸣钟》作者 玄烨</p><p class="ql-block">昼夜循环胜刻漏,绸缪宛转报时全。</p><p class="ql-block">阴晴不改衷肠性,万里遥来二百年。</p><p class="ql-block">《咏自鸣钟》作者 玄烨</p><p class="ql-block">法自西洋始,巧心授受知。</p><p class="ql-block">轮行随刻转,表指按分移。</p><p class="ql-block">绛帻修催晓,金钟预报时。</p><p class="ql-block">清晨勤政务,数问奏章迟。</p><p class="ql-block">乾隆痴迷到不惜重金购买西洋钟表,还要求海关监督。所以乾隆当年收藏了不少绝世珍品。中国人自己也制作了许多可与西洋媲美,甚至于超越西洋的钟表。</p> <p class="ql-block">铜镀金写字人钟,是英国人威廉作品。高231厘米,共四层,最下层机器人灵活自如书写“八方向化,九土来王”。</p> <p class="ql-block">镀金少年牵羊钟,高93厘米,宽51厘米,厚39厘米,它是由英国制造。</p> <p class="ql-block">群仙祝寿钟</p> <p class="ql-block">象拉战车表,车长136厘米,高72厘米。</p> <p class="ql-block">多宝阁柜是中国古典家具与钟表完美的结合典范,已超越西洋钟表。</p> <p class="ql-block">天球仪</p> <p class="ql-block">钟表主要是乾隆和嘉庆年间从美,法,瑞士等国进口一部分,其模拟西洋建筑,车马人物等,并可以报时报刻的方式多种多样,有自动开关门,机器人出来敲钟,有琴瑟和鸣,花开蝶舞,鸟飞鹰啼。另一部分是在广州,苏州和宫内做钟处制造的,其多以黄金,珠宝装饰,造型模拟亭台楼阁,花果,盆景。</p> <p class="ql-block">皇极殿,地处宁寿宫区,位中轴线前部,后殿与宁寿宫前后排列,于单层石台基之上。始建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取九五之尊。建筑面积达625平方米,黄琉璃瓦铺顶,重檐庑殿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显得气势磅礴。前檐出廊,枋下浑金雕龙雀替。明间左右次间辟为后门,可达宁寿宫。其余各间砌墙。殿中细节之处,精致无比。四根沥粉贴金蟠龙柱,顶置八角浑金蟠金藻井,下设宝座,彰显皇家尊贵与权威。御道两侧各有六方须弥座一个,座上放置六角亭,亭身每面均镌篆体寿字各三个。石座中心有铸铁胆,用以每年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五立灯杆。殿内左置铜壶滴漏,右置制作考究的大自鸣钟。皇极殿丹陛左右分别置日晷和嘉良,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曾安设铜龟,铜鹤各一对,鼎炉两对。彩画原为金龙和玺因慈禧祝寿而改为外檐枋心苏式彩画。该殿品级仅次太和殿。次地处名为宁麦宫,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至四十一年(1776年),改建宁寿宫一区建筑时,将宁寿宫改称皇极殿。作为乾隆皇帝归政后,临朝受贺之所。嘉庆元年,太上皇乾隆帝在此举行盛大的千叟宴,请90岁及以上老人赴宴。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六十寿辰贺礼也在这里举行。1979年故宫重修缮,这里又恢复为乾隆时期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皇极殿内正中悬挂着一块纸匾,上面写着“仁德大隆”。其实,这块匾额原本是乾隆皇帝写着“建极康宁”,但在慈禧太后七十大寿庆典时,被换成她亲自题写的“仁德大隆”。</p> <p class="ql-block">珍宝馆,位于故宫东部,占据原本是乾隆为太上皇居住的宁寿宫部分,及皇极殿,乐寿堂卧和轩。自1958年开馆以来,此地便成为专门展示清代官廷的文物珍玩。其中包括各色宝石,金银器皿,珍珠翡翠,及金丝凤冠,象牙玉雕,每一件都是举世无双的珍宝。该馆共分三室,我只参观了一个展室。该室展品都放在墙壁上排列的狭小空间里,有三位既高又胖的观众站在展位前,那处就会被堵得严严实实,休想看上一眼。虽然工作人员不断催促观者不要久留,有些人还是无动于衷。因为我还要赶动车回家,不得不见缝插针,抢拍还凑合,看介绍的文字是奢望,勉强看完一个展室。皇极殿的展厅只开了一扇门,且只能站在门外张望,那里已堆集了不少人,我只好失望的放弃。</p> <p class="ql-block">碧玉镂雕牡丹纹盒</p> <p class="ql-block">白玉错金镶宝石碗</p> <p class="ql-block">青玉双猴</p> <p class="ql-block">青玉卧马</p> <p class="ql-block">青玉三羊开泰</p> <p class="ql-block">兽耳龙纹簋</p> <p class="ql-block">方鼎</p> <p class="ql-block">白玉双婴耳杯</p> <p class="ql-block">不清楚从珍宝馆到神武门要走多久,又怕赶不上下午五点的动车,两点多匆忙离开珍宝馆,一路走一路问,可能走得太急,也可能珍宝馆距离神武门并不远,两点半就走到神武门。回头又看了一下神武门前雄伟壮丽的建筑,才依依不舍的走出神武门。故宫啊!短短的三个小时真的看不够!不知可否再有机会再次见到他?</p> <p class="ql-block">站在神武门前,看到对面的景山。</p> <p class="ql-block">难离难舍的走出神武门,结束了并不圆满的参观,在故宫护城河边等待家人集合,一同乘回家。</p> <p class="ql-block">乘开往呼和浩特的列车,途中在车窗口拍摄下夕阳映彩霞。</p> <p class="ql-block">早6.40走出家门,晚7点回到家,打开手机,惊奇的发现,近耄耋之年的我,竟然被微信健康栏目挂上金牌。</p> <p class="ql-block">参观感言:</p><p class="ql-block">我曾去过法国卢浮宫,凡尔赛宫,俄罗斯的克里姆林宫,冬宫和夏宫。参观这些宫殿,外部一目了然,参观重点是室内展品。每间展室空间大,展品不多,观赏者缓慢边看边行,并不觉得累。当我走进故宫午门,呈现面前是一片金碧辉煌,目不暇接,让人举棋不定,唯恐观一漏万。翻看DeepSeek前一天指定的一日游路线,开始行动。忽然想起来,我不能生搬硬套,他指的一日游是从故宫开门起,而我到午门已11点,又想面面俱到,只能放弃拥挤的地方,也就漏掉最为精华的部分。由于故宫的独特建筑风格,历经六百年战火的洗礼,以及经受大大小小地震的影响,依然丝毫未损,坚强的屹立在东方,它才无愧于世界第一,历史悠久的宫殿。故宫之所以能以经久不衰的外貌呈现在我们面前,与许许多多的前辈精心保护密不可分。如:梅贻琦,张廷玉,石维钧,单霁翔……诸位先生精细入微的管理,易培基先生在日寇步步逼近时,带领一批柔弱书生,历经千难万险,甚至有一些人牺牲在途中,把1879箱,360万件故宫珍宝迁出故宫。抗日战争胜利后,这些国宝被全部完好无损的保存下来。张伯驹先生,变卖居所,以及夫人首饰,把购得价值百亿国宝,无偿献给故宫,分文不取。正是这些人的无私奉献,才有了今天的故宫,才有了我们目睹故宫外貌及内涵的机会。睹物思人,我们永远不要忘记他们的付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