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岁月经霜老,育红知青梦里春

银全

<p class="ql-block">“蹉跎岁月经霜老,育红知青梦里春。热血燃情书岁月,精神铸刻祭华年。”每当吟诵起这首诗,1974年3月18日的场景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春寒料峭,空气中还裹挟着冬日的凛冽,50名十七八岁的我们,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伟大号召,意气风发地登上了解放牌大卡车,即将奔赴交口公社育红农场。一路上,激昂的歌声与欢声笑语交织,大家畅想着即将开启的新生活,眼神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那是青春独有的无畏与炽热,仿佛前方等待我们的只有诗和远方。</p> <p class="ql-block">然而,当汽车缓缓停在离公社大门前不远的地方时,眼前的景象如同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我们心中的热情。公社简陋的建筑和周围略显荒凉的环境,与城市的繁华形成了鲜明对比,现实的落差让大家的心情瞬间复杂起来。但这仅仅是个开始,更艰难的路程还在后面。</p> <p class="ql-block">我们背着简单的行囊,在带队干部的指引下,朝着知青分配居住地进发。没走多远,一条不算宽阔但水流湍急的河拦住了去路。河水冰冷刺骨,站在河边,寒意扑面而来,仿佛在考验我们的决心。但我们这群年轻人,骨子里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互相搀扶着,小心翼翼地踏入河中。河水漫过脚踝,冰冷的触感瞬间传遍全身,可没有一个人退缩。大家咬紧牙关,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到达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经过一番艰难的跋涉,我们终于抵达了王家塔村。看着眼前破旧的房屋和苍茫无垠的大地,在凛冽北风的呼啸中,一股难以言喻的失落与迷茫涌上心头。曾经对农村生活的美好幻想彻底破碎,我们不禁心生疑问:难道往后余生,都要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就要在这里度过吗?</p> <p class="ql-block">现实容不得我们退缩,无奈之下,我们在农场开启了这段苦涩而艰辛的岁月。每天,晨曦微露,我们便迎着寒风到不近的地方下河滩引水造田。田造成后,又马不停蹄地耕翻土地,随后全身心投入到劳作之中。不仅要进行播种、除草,施肥也是重要环节。</p> <p class="ql-block">施肥时,那刺鼻的味道弥漫在空气中,熏得人直皱眉头。肥料又脏又重,我们却只能徒手搬运、挥洒,双手沾满了秽物,皮肤被腐蚀得又红又痒。可即便如此,没有一个人抱怨,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丰收的希望。繁重的农活如同一座大山,压弯了我们稚嫩的脊梁。那时的我们,从未干过如此重的体力活,手上磨出了血泡,血泡破了又变成老茧;肩膀被扁担磨得红肿,疼痛难忍。但我们只能默默忍受,因为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在那段艰苦的知青岁月里,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我们决定选址在枣架村口修新窑。那是个艰巨的任务,大家鼓足干劲,满心期待着能拥有新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记得那天在山上斩崖施工时,阳光照在陡峭的山崖上,我们挥着工具,一下又一下地凿着。突然,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惊呼:“不好,山体滑坡了!”紧接着,一阵沉闷的轰鸣声传来,脚下的土地开始剧烈颤抖。只见大片的土浪如汹涌的浪涛滚滚而下,速度极快。我惊恐地瞪大双眼,看着身边的十五六个人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卷入其中。有的人从山上直往下滑,身体随着土浪翻滚;有的人被埋了半个身子,拼命挣扎着,想要挣脱这可怕的束缚;还有的人下滑时吃了满嘴的土,呛得咳嗽不止,耳朵和眼睛上也沾满了泥土。</p> <p class="ql-block">等一切尘埃落定,大家滚到山下,个个灰土满面,狼狈不堪,全都惊呆了,一时说不出话来。那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整个世界安静得只剩下我们粗重的呼吸声和砰砰的心跳声。好在,也许是上天眷顾,大家命大,都还平安无事。但回想起那一幕,心中仍忍不住泛起阵阵后怕。</p> <p class="ql-block">好在我们没有被这次意外吓倒,稍作调整后,又继续投入到修窑的工作中。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克服了重重困难,最后20孔新窑终于修成。每当看到这些新窑,就会想起那次惊心动魄的山体滑坡,心中满是感慨,这新窑不仅是我们的住所,更是那段艰难岁月的见证 。</p> <p class="ql-block">夜晚,在昏暗的灯光下,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思念着远方的家人。那昏黄的灯光,不仅照亮不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反而更添了几分孤寂与凄凉。第一年,我们还能吃供应粮,可到了第二年,公家不再管了,我们成了实实在在的农民,自己种什么吃什么。玉米、高粱成了主食,吃多了胃里难受,白面则是难得的稀罕物。虽然种了些蔬菜,但也总是不够吃,更谈不上好吃。记得刚开始挣工分,一个工2角钱,可后来却越来越少,成了1角几分,一年不如一年。辛苦一年下来,挣的钱连买包不好的烟都不够,日子过得十分艰难。</p> <p class="ql-block">但在这片土地上,也并非只有苦涩。我们这群知青在一起,互相扶持,互相鼓励,也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回忆。农闲时,大家聚在一起谈天说地,分享彼此的梦想和心事;逢年过节,还会一起动手包饺子或吃油糕,糕还好包,饺子包的形状千奇百怪,但那却是我们在艰苦岁月中难得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就这样,有人在这里度过了两年,有人熬过了近三年或三年还多的时光。随着时代的变迁,政策调整,大家终于都陆续回城了。当再次踏上城里家的土地,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扑面而来。城市的一切都在改变,而我们曾经的青春岁月也已一去不复返。</p> <p class="ql-block">五十多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如今回首,那段农村生活依旧历历在目。那是一段难忘的青春岁月,充满了苦涩与无奈,也有坚韧和成长。我们将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了这片土地,把希望的种子播撒在这沧桑荒凉的原野之上。</p> <p class="ql-block">想起那段经历,我常常思考,究竟什么是知青?这个问题,恐怕难以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有人觉得这是一场时代洪流推动下的运动,有人却认为是一场挥之不去的噩梦。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毫不犹豫地响应号召,毅然决然地离开了熟悉的城市,告别了至亲爹娘,放下书包,拿起锄头,奔赴农村,去追寻青春的憧憬,在广阔天地里播种下青春的理想。</p> <p class="ql-block">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再回想那段被下放到农村的日子,心中百感交集。这其中有遗憾,有无奈,更多的是一种被动接受命运安排的酸楚。那些经历,成为了我们生命中无法抹去的独特记忆,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走过的艰难岁月,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生活。</p> 回忆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