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三月春回大地,万物夏苏,随着气温的回升,已到了柳绿花红的时节,这是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即将迎来最美的四月,也是令人伤感的四月。</p> <p class="ql-block">几多哀思,几多牵挂,又是一年清明至,时间在不知不中流逝。转眼间,我的父亲已经去世八年了,他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眼前。</p> <p class="ql-block">春天是一个缤纷多彩的季节,花花草草点缀起梯田地垄,与泛青的麦苗交相辉映,树林里的桃花盛开,青青柳条欢快的吹着口哨,毛毛虫似的杨树花已俏皮的挂满了枝头。 </p> <p class="ql-block">父亲若尚在,此时也就开启了他忙春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牵着老黄牛漫步在乡间田野。扛起镢头翻一翻地头,刨一刨菜地,准备着春天的劳作。</p> <p class="ql-block">三四月份间,也正是野菜鲜美的时节,地菜、山菜、勃勃蒿,父亲从坡里不费半天功夫就能挖满一篮子。闲余饭后,娘就会把野菜摘洗干净,包些菜包、水饺,或者凉拌吃,每一道都是春天里的美味。</p> <p class="ql-block">近些年,春天“去农村挖野菜”和“赶海拾蛤蜊”、“抓知了猴”并列成了西海岸新区三大娱乐项目。春天一到,公交车几乎被城里的大爷大妈“包圆”,私家车也奔赴田野乡间,好一番快乐乡村游,“野菜”成了“香饽饽”,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p> <p class="ql-block">父亲的菜园,到了这个季节焕发出勃勃生机,青葱绿韭,过了惊蛰秧的土豆也陆陆续续从泥土里钻出来青苗,在略显冷凉的春风里倔强,仰望着远处的油菜花,放飞自我的翅膀。小小的菜园,在父亲的精心打理下井井有条,总会引来左邻右舍的夸赞。父亲走后的这八年,娘接过了理整菜园的任务,什么扁豆豆角、黄瓜土豆、菠菜韭菜、辣椒茄子、萝卜白菜等,一样也不少,还种起了丝瓜茭瓜西红柿,种类繁多。这些年,得到了许热心邻居的帮助,有的送来猪粪牛粪,有的帮忙拖拉机耕地,还有的经常帮助浇菜,忙碌的农活,也使娘渐渐从失去父亲的悲痛里走了出来。</p> <p class="ql-block">随着年龄的增长,地里的农活也干不动了,娘就把力气和精力放在了菜园上,她把种出的菜供应城里的我们吃,就是最开心的事。因为需要浇园,也买了三轮车和水泵,于是浇园也成了我经常性的课目,当然浇园不及时,也经常挨娘的训。</p> <p class="ql-block">父亲若在,三轮车和水泵这一套也会置办上的,如今村里的老少爷们几乎家家户户配置了这种电动三轮。其实,三轮车是很方便的“交通工具”,骑着上个坡,上个菜园,拉个柴草,装个菜,骑着去赶个集,挺便利。便利归便利,骑三轮车安全不容忽视,一定要戴头盔,别喝酒,不要载人,在公路上骑行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p> <p class="ql-block">即便是家里有了电动三轮车,以父亲的性格,估摸也不敢骑。一是俺村里也没条正儿八经的好生产路,不是上沟就是下崖,坑坑洼洼,要是遇上个下雨天,那更是没法子走。二是父亲打小没学过骑自行车,不会开手扶拖拉机,这些机械类的就没动过手,上了年纪的他也驾驭不了这些物件。对于父亲干农活来说,无论是耕种、还是打粮、哪怕是种菜园,都是好把式。他还会砌墙垒砖、苗木剪接、编篮筐,这些手艺活为之自豪的。</p> <p class="ql-block">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许些传统手艺也随波逐流了。譬如木匠,早已被铝合金、塑钢门窗所取代,唯独家装铺木地板,装修的还从事着相关木匠的活,但也不再是那种传统技艺啦,连门的制作也是合成的。做大豆腐,也很少再见到推豆沫糊的石磨。俺村的刘铁匠也在多年前就置办上了空气锤,古老技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可以节省许多力气,还出效率。十里八乡的他,如今铁匠也成了当地的网红,全区许多人都认得他,远到红石崖、辛安、薛家岛、琅琊都有来找他打铁的,不得不佩服网络的传播力量。铁匠能坚持打铁一辈子,确实值得尊重。</p> <p class="ql-block">父亲若在,他也会见识到现在不光小麦耕种收割一条龙,花生、玉米、土豆也可以耕种收获全部机械化。新型农业的进步发展了不得,打药飞防都运用无人机,无奈家乡多数是丘陵地,面积不大,许多大机械施展不开着脚。还有个现实情况,村里老龄化严重,土地流转不出去,地种不了,树不让栽,还不能荒了地,老年人望地兴叹呐。</p> <p class="ql-block">冬去春来,春姑娘花红柳绿的打扮着,迈着轻盈的脚步信风而来,河流山川,草长萦飞的季节,心中燃起一丝丝思念,对已故亲人的思念。八年,好快啊。父亲,你还好吗。</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刘衍法,笔名后六月,中共党员,青岛西海岸新区六汪镇人。青岛西海岸新区红十字会会员,青岛西海岸新区热血情公益服务中心会员。西海岸新区优秀红十字志愿者、优秀青年志愿者、最美退役军人、退役军人道德模范、优秀助农达人、乡村规划师、电子商务师。当兵十六年,喜欢写作、摄影、踢足球、骑行、文旅等,在著名文学网站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作品近100万字。系青岛作家协会会员、青岛西海岸新区作家协会会员、青岛西海岸新区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六汪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员、青岛西海岸摄影俱乐部会员、山东省散文协会会员、安徽省网络作家协会会员,其中长篇小说《墨城庵》、《琴岛爱情故事》发表签约《风起中文网》,作品发表于《中国散文网》《风起中文网》《文企联谊》《散文网》以及《青岛西海岸报》《宗初艺术传媒》《我爱西海岸》《家在黄岛》等媒体,受到读者欢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