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和我和妈妈》---送给妈妈、女儿的一本书

泫翎

<p class="ql-block">  初遇《妈妈和我和妈妈》源于朋友推荐:"通过这本书,她终于理解母亲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我深以为然,更想补充:母亲的生命姿态本身就是无声的示范。</p><p class="ql-block"> 作者玛雅·安吉罗是位传奇的非裔女性。这个自幼饱受摧残的黑人女孩,穿越童年阴霾涅槃重 生,最终成为享誉全美的作家、诗人、舞蹈家、导演、教授与社会活动家。2011年,奥巴马总统授予她象征公民最高荣誉的"总统自由勋章"。</p><p class="ql-block"> 令我倾心的并非勋章光环,而是书中以母女关系为镜,折射出原生家庭创伤被爱与信念治愈的历程。质朴文字蕴含惊心动魄的力量,让我重新审视"妈妈与我、我与妈妈"的生命联结。</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书中母亲薇薇安·巴克斯特(下文称薇薇安)尤其令我动容。她绝非传统意义上的完美母亲,却展现出超凡的生存智慧:坚定,真诚、有力量。且让我借书中原话诠释这份理解——那些不加修饰的语句,往往最具直抵人心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创伤的起点</p><p class="ql-block">‍ 薇薇安确实不符合世俗对"好妈妈"的期待。诞下子女后与丈夫离婚,将孩子托付祖母抚养的决定,使女儿玛雅沦为父母双全的"孤儿"。七岁时遭遇熟人强奸,施暴者遭私刑处决的结局,竟让幼童得出"自己的声音会杀人"的荒谬结论,由此陷入长达五年的失语状态。</p><p class="ql-block"> 当13岁女儿回到她的身边时,薇薇安并没有陷入自责与内疚。面对子女"为何抛弃我们"的质问,她坦诚地说:“因为我没有做好当一个母亲的准备,如果我把你们留下,我们都会非常难过。”"这份坦诚反而令女儿愈发抗拒,始终以"女士"相称。</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薇薇安尊重女儿的选择,所以,当玛雅喊薇薇安“女士”而不是妈妈时,薇薇安说:“我知道玛雅不想叫我妈妈,我好像不符合她对一个母亲的想象,她想称呼我“女士”,我喜欢这个名字”。她不试图用愧疚绑架亲情,而是将修复关系的钥匙交给时光。</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无条件的接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薇薇安尊重女儿对生命的选择。当16岁的玛雅因为好奇而偷食禁果,未婚先孕,薇薇安火速回到女儿身边,只问了三个问题:“你知道父亲是谁?”“你爱他吗?”“他爱你吗?”得到答案后,薇薇安说:“我们不能毁了三个人的人生,我们,我、你和这个家将迎来一个棒棒的宝宝,谢谢宝贝,继续向前走吧!”薇薇安没有评判、没有指责,只有"我在这里"的承诺。玛雅在回忆录中写道:“她没有恨我,或让我恨自己,他给了我尊重,关心我和我的孩子。”也是因为这件事,玛雅第一次脱漏而出喊出了两个字“妈妈”,这大概就是接纳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信念的启蒙</p><p class="ql-block">‍ 种族歧视横行的年代,黑人少女玛雅梦想成为有轨电车售票员。当女儿在偏见前畏缩,薇薇安给出具体攻略:"争取这个职位。你懂得如何在餐厅点餐,我给你餐费。赶在秘书上班前进入办公室,等他们午餐时再去用餐——但要等所有人离开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玛雅依计行事,最终成为铁路系统首位黑人雇员。为确保安全,薇薇安化身黎明时分的守护者,每日护送女儿上班。假期结束时,母亲问:这段时间你从自己身上学到了什么?”玛雅说:“我认识到我不害怕工作。”薇薇安却说:“不,你懂的了你拥有力量,力量和信念。有了这两点,你可以去任何地方,每一个地方。”薇薇安告诉我们,妈妈的爱从来不是纵容和溺爱,而是告诉孩子你有能力做一切你想做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托举的艺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当玛雅为生计考虑做脱衣舞娘,薇薇安缝制演出服叮嘱:"要真正地跳舞,而不是仅仅裸露身体摆姿势。"她预见性地鼓励:“我不惊讶,在这个世界上,你会走很远,因为你敢于冒任何险,那是你必须做的,你准备做到你所知道的最好,而且如果你没有成功,你也知道,你该做的就是再尝试一次。”这番支持助玛雅在旧金山舞台崭露头角,最终叩开文学艺术圣殿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爱的经济学</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面对因兼职疏于照顾孩子,导致儿子患上心理性过敏的玛雅,薇薇安以独特方式施援:"我向你未来投资1000美元。这不是借款或赠礼,是坚信你价值的投资。"这笔资金让玛雅得以暂缓工作,陪伴儿子在街巷嬉戏。望着欢笑的母女,薇薇安对邻居笑言:"看,玛雅不是在陪孩子玩耍,是在学习成为母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生命的核心课</p><p class="ql-block">‍ 当玛雅在婚姻中逐渐丧失自我,薇薇安敏锐提醒:"我始终站在你这边。但请告诉我,为何做着丈夫期待的事,你却如此不快乐?"离婚后面对女儿的自责,她坚定道:"若你允许丈夫剥夺你作为人的感受,孩子将失去最重要的母亲。守护自己,就是守护孩子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这位母亲始终以磐石般的定力支撑女儿成长:报名海军打破性别桎梏,创立黑人女性平权组织,墓碑镌刻"伟大叙事者与践行者"。她用实际行动诠释:困住生命的从不是苦难本身,而是面对苦难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 薇薇安与玛雅的爱与成长在展示一个事实:真正的母爱从不是牺牲捆绑,而是让每个生命在信任的土壤里,汲取力量,长成自己期待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