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城市记忆 焕发新生活力一一游览椰城名胜古迹抒怀

符仕俊

<p class="ql-block">留住城市记忆 焕发新生活力</p><p class="ql-block">一一游览椰城名胜古迹抒怀</p><p class="ql-block"> 海口,一座历史文化厚重的中国最年轻的省会城市。我退休之前,在该市新闻宣传单位工作了30年整,曾多次探访全市名胜古迹,每次都受益匪浅。近年来,又不止一次再游览,对这些历史文物的重要价值与深远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p><p class="ql-block"> 海瑞,刚正不阿,清正廉洁,名垂青史;丘浚,一代名臣,学识渊博,名扬四海;五公祠,记载了海南近千年的历史沧桑;中国晚清“四大海岸炮台” 之一的秀英炮台,是海南人民不畏強暴、抵御外辱的历史见证;南洋建筑风格的多条百年骑楼老街,反映了海口对外开放的历史;中共琼崖一大旧址,告诉人们琼崖革命23年红旗不倒的光辉历程从这里启航。</p><p class="ql-block"> 留住城市记忆,焕发新生活力。椰城灿烂的历史,激励着海口人民砥砺奋进,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创造辉煌,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曽获得了“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 等多项殊荣。</p><p class="ql-block"> 我是土生土长的海口人,深深地爱着椰城这片热土。我为它拥有灿烂的历史感到骄傲,为它新时代取得骄人的成就感到自豪,衷心祝愿它明天更加美好。</p> <p class="ql-block">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口市琼山府城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历任州判官、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尚宝丞、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等职。遂有“海青天”之誉。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逝于南京官邸。获赠太子太保,谥号忠介。海瑞去世后,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广为流传。</p> <p class="ql-block">海瑞故居</p> <p class="ql-block">海瑞文化公园</p> <p class="ql-block">丘浚(1420年-1495年),字仲深,海口市琼山府城人,明代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被明孝宗御赐为“理学名臣”,被史学界誉为“有明一代文臣之宗”。丘浚历事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朝,先后出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翰林院学士、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弘治七年升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弘治八年,丘浚在任上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追赠太傅,谥号“文庄”。</p> <p class="ql-block">丘浚故居</p> <p class="ql-block">丘浚文化公园</p> <p class="ql-block">五公祠,位于海口市琼山区,是海南地区历史最悠久、建制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为丰富的古典寺庙园林景观建筑群,同时也是海南贬谪文化的发祥地,占地面积70余亩,始建于宋朝(960年—1279年)。五公祠分为古建区和新馆区,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2001年6月25日,五公祠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海南第一楼</p> <p class="ql-block">苏公祠</p> <p class="ql-block">两伏波祠</p> <p class="ql-block">“思贤”牌坊</p> <p class="ql-block">浮粟泉一海南第一泉</p> <p class="ql-block">《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p> <p class="ql-block">秀英炮台,位于海口市龙华区,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秀英炮台由拱北、镇东、定西、振武、振威五座炮位组成,并列东西成直线,长约241米。炮门均朝北,面临大海,四周是坚固的城垣环抱,中间是一个6867平方米的大操场,整个炮台连同附属建筑物占地面积约33000平方米。秀英炮台与广东的虎门炮台、上海的吴淞炮台、天津的大沽口炮台并称中国晚清“四大海岸炮台”,是海南古代宏大的军事设施,是海南人民不畏强暴、抵御外辱的历史见证。2006年5月25日,秀英炮台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原炮台大门及弹药库</p> <p class="ql-block">振威台</p> <p class="ql-block">振武台</p> <p class="ql-block">营房</p> <p class="ql-block">大操场</p> <p class="ql-block">大炮全貌</p> <p class="ql-block">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口市最具标志性的街道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最古老建筑四牌楼始建于南宋,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骑楼老街的形成与海南华侨有着紧密联系,自民国十三年(1924年)起,陆续有海外华侨归乡投资建房,带来了西方先进的建筑文化。多条‌繁华的骑楼街道在1 9世纪20年代逐渐形成大片,浓缩了海口的百年城市发展历史。‌这些建筑融合了南洋风格、巴洛克风格、琼北传统民居风格等多种风格,是中西合璧的建筑艺术典范。‌海口骑楼老街不仅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街道,更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典范,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索其独特的魅力。2009年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p> <p class="ql-block">中山路</p> <p class="ql-block">博爱路</p> <p class="ql-block">水巷口</p> <p class="ql-block">新民路</p> <p class="ql-block">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于1926年6月召开,会议旧址是位于海口市龙华区竹林里131号的邱宅,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筑面积690平方米,是一栋典型的南方住宅。旧址在琼崖人民武装革命斗争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2001年6月25日,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琼崖党组织的主要创建人杨善集和王文明雕像。</p> <p class="ql-block">中共琼崖一大旧址</p> <p class="ql-block">中共琼崖一大会议室</p> <p class="ql-block">史料室</p> <p class="ql-block">参观</p> <p class="ql-block">重温入党誓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