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把尼泊尔加到行程里是因为撒红节,不巧的是,今年的撒红节是3月13日,而我们10号早上到加德满都,当天晚上就要离开,完美错过。</p> <p class="ql-block">从不丹的帕罗机场向西飞到尼泊尔的加德满都也是一个多小时的飞程。飞机升空后,窗外雪山连绵不断,美不胜收,那是喜马拉雅山脉。我们的飞机全程在喜马拉雅山脉南侧飞行。感谢旅行社我们定了白天的机票,让我们有机会见到这美景。</p> 尼泊尔 <p class="ql-block">尼泊尔和不丹很近但不接壤,北面是中国的西藏,其他方向都跟印度为邻。有意思的是这里跟不丹的时差是15分钟。</p> <p class="ql-block">提起尼泊尔,大家都不陌生,国人到尼泊尔旅游已经开始了很多年。这里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景观。佛祖释迦牟尼在尼泊尔的蓝毗尼诞生,成为佛教徒心向往之的圣地,从南坡看珠穆朗玛峰,不用担心高反。</p> <p class="ql-block">我们同伴大部分人来过尼泊尔,这次来主要是为了体验撒红节,所以只安排了一天在加德满都。</p> <p class="ql-block">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麓,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南亚内陆国家。国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人口3000多万。尼泊尔语是官方语言,同时英语也在上层社会和教育体系中广泛使用。</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6世纪:尼泊尔建立了王朝,这是尼泊尔国家形成的早期阶段。</p><p class="ql-block">13世纪初:尼泊尔建立了马拉王朝。</p><p class="ql-block">1768年,沙阿王朝崛起并建立了现在意义上的国家,实行君主制王朝,直到2008年结束君主制,成立联邦民主共和国。从1790年开始,尼泊尔每五年向中国皇帝朝贡一次,长达120年之久。</p><p class="ql-block">尼泊尔为农业国,经济落后,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2023年人均GDP约为1377.6美元。</p> <p class="ql-block">尼泊尔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有130个民族,占比高的是雅利安人(17%)和卡斯族(15%),其他民族占比极低。</p> <p class="ql-block">此外。尼泊尔是一个以印度教为国教的国家,约86.5%的居民信奉印度教,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尼泊尔的民族构成和文化特色。尼泊尔政府承认多种语言为官方语言,体现了其多元文化的特点。</p> 加德满都 <p class="ql-block">加德满都是尼泊尔首都及最大城市,坐落于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河谷地带,海拔1370米。这座古城拥有1300多年历史,旧称“康提普尔”(光明之城),后因独木寺“加斯达满达尔”得名。</p> <p class="ql-block">加德满都市内名胜古迹众多,印度教、佛教寺院比比皆是,有的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有的造型典雅,布局严谨,加德满都城内的庙宇、佛堂、经塔、神像等富有珍贵的历史文化价值,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亚洲重点保护的18座古城之列。</p> <p class="ql-block">作为南亚宗教文化交汇点,加德满都拥有2700余座寺庙和古迹,市中心的宗教建筑更为密集,形成“五步一庙”的奇观,被称为“寺庙之城”。</p> 巴德岗古城 <p class="ql-block">下飞机后,我们乘车来到巴德岗古城。</p> <p class="ql-block">巴德岗古城(Bhaktapur Durbar Square)位于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东部,距首都约13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建于公元 389 年,</span>是尼泊尔中世纪马拉王朝(Malla Kingdom)的三大古都之一,雄伟的马拉王朝宫殿,是全国著名的古迹之一。</p> <p class="ql-block">巴德岗古城街景</p> <p class="ql-block">穿校服的学生放学回家</p> <p class="ql-block">杜巴广场是巴德岗古城最大广场,四周全是形形色色的寺塔,包括马拉王朝的王宫及许多独具特色的神殿、庙宇、佛塔、雕像等,有“露天博物馆”之称。</p> <p class="ql-block">黄金门(Golden Gate),鎏金铜门与守护神像,守卫着马拉王宫的庭院。金门,顾名思义是一个金碧辉煌的门,据说原来是黄金打造的。</p> <p class="ql-block">尼亚塔波拉神庙(Nyatapola Temple),五层重檐式塔庙,供奉密宗女神,基座石雕力士像象征力量等级,尼泊尔最高的神庙。</p> <p class="ql-block">登上神庙顶层。</p> <p class="ql-block">俯瞰广场周围的庙宇。</p> <p class="ql-block">55窗宫(Palace of 55 Windows):15世纪马拉国王所建,55扇黑漆檀香木雕花窗,<span style="font-size:18px;">墙壁以红砖砌成,</span>古老而精致。</p> <p class="ql-block">巴特萨拉女神庙,这座石构的印度教神庙造型优美、精工细雕,殿外还悬挂着一个大铜钟。</p> <p class="ql-block">三神庙,同时供奉印度教的三大主神。</p> <p class="ql-block">广场四周还有很多神庙、佛塔和佛像</p> <p class="ql-block">黑天神庙。</p> <p class="ql-block">古城里有个陶器广场,延续了千年的纽瓦丽陶器工艺依然存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工匠手工制陶的场景,集市售卖传统陶罐与工艺品。</p> <p class="ql-block">这么小就在干活,不上学吗?</p> <p class="ql-block">商家说这是牦牛骨做成的工艺品。</p> 印度教众神 <p class="ql-block">印度教神灵众多,其中创造神(天梵)、保护神(毗湿奴)和毁灭神(湿婆神)为三大主神。</p><p class="ql-block">梵天是创造之神,创世之神,宇宙之主;</p><p class="ql-block">毗湿奴是宇宙与生命的守护之神,也称维护之神;</p><p class="ql-block">湿婆是三只眼的破坏之神(鬼眼王),也称毁灭之神。</p><p class="ql-block">这三大神涵盖了世间万物的创造、维护与毁旧创新的过程,反应了印度教对世界的认知。</p> <p class="ql-block">杜巴广场上的黑天神,据说他有1600个女朋友。</p> <p class="ql-block">不达尼肯塔寺庙供奉的毗湿奴神(三大主神之一的保护神)</p> <p class="ql-block">这个老鼠也是人们朝拜的对象,它是湿婆神之子大象神的坐骑。</p> <p class="ql-block">“活女神”也叫库玛丽是尼泊尔独特的宗教与文化象征,被视为守护皇家的女神塔蕾珠的化身。这一传统起源于16世纪的马拉王朝,后由沙阿王朝继承,至今仍是尼泊尔印度教徒和佛教徒共同崇拜的对象。</p><p class="ql-block">下图是活女神画像。</p> <p class="ql-block">库玛丽女神的传统与尼泊尔王室的神话密切相关。传说中,马拉王朝的末代国王与塔蕾珠女神玩掷骰子游戏时,因王后闯入导致女神愤怒离去。女神随后降谕,表示将附身于尼瓦尔人释迦族女孩身上,从此开启了库玛丽女神的传统。</p> <p class="ql-block">库玛丽女神的选拔极为严格,候选女童必须出身于释迦族,家族世代居住在加德满都谷地;年龄在3至7岁之间,身体健康,牙齿整齐,符合32种优美的身体特征,如颈项光滑、身体挺拔、睫毛浓密等,还要通过一系列考验。</p> <p class="ql-block">成为活女神后,每天早晨7点梳洗完毕,9点坐上黄金宝座接受民众朝拜。生活中双脚不能沾地,出门需由专人抬送;不能随意表达情感,生活被严格规划,无法接受正规教育,生活与外界隔绝。原来,活女神还能定时在游人前露面,现在不行了,活女神庙被人把守,非教徒不能入内。</p> <p class="ql-block">活女神在初潮来临时退休,退休后的活女神成为普通人。</p> 大白塔 <p class="ql-block">加德满都的“大白塔”指博达哈大佛塔(Bodhnath Stupa),这是尼泊尔最具标志性的宗教建筑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大白塔位于加德满都市中心以东约8公里处,是加德满都谷地的核心文化遗产之一。塔高38米,直径1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圆佛塔,通体以白色为主。</p> <p class="ql-block">大白塔分为五层,每层象征不同的自然元素:第一层:半圆形结构,代表水;第二层:方形基座,象征地,四面绘有金色“慧眼”,寓意佛法无边、洞察世间;第三至五层:依次为三角形(火)、伞形(气)和螺旋顶(生命精华),整体体现佛教宇宙观。</p> <p class="ql-block">围着白塔转经的教徒,塔上黑压压的是鸽子,在这里干什么?</p> <p class="ql-block">加德满都城内的古老建筑物举目可见,成为独特的历史遗产,即使那些私人住宅,虽然是传统的砖木结构,但外观装饰得玲珑精巧,门窗、梁托及支架均是精雕细琢,就连郊区的乡村小镇也显得古香古色。</p> <p class="ql-block">在尼泊尔的时间虽然只有十几个小时,期待中的撒红节也没赶上,但是丰富的宗教建筑和文化遗产让人目不暇接,紧凑而又丰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