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之行—走马观花长沙景

烟儿如梦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计划于四月的晋豫之行因故取消,可一颗驿动的心却依旧向往着远方,干脆另寻地方去溜达溜达,又恰好在台旅群看到张家界六日游之行,于是第一时间问了青青美女,再邀了老同学作伴。嘿嘿,就这样,几分钟时间就定下了一场没有预料的旅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台旅青青最终给了此次行程的最后四个名额,也让我们多了两位女伴,真乃“四大美女出行,将会其乐无穷。”美女萍说:“此行是三只燕子,一只拖油瓶。”哈哈,真够形象的,这只拖油瓶是萍本人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跟旅游团出行有利也有弊,利者啥事都不用管,吃住行都有人给你包办了,让你省心又省力;弊者自不用多言,行程过于匆忙,一路上走马观花,拘束性强。更要命的是还有购物,你购吧对不起自己口袋的钱钱(物价贵得让你无语),不购吧脸皮得跟城墙匹敌。哎,咋就忘了那句“吃一堑长一智”的名言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午12:15的航班,上午十点得赶至路桥机场,但等我们在机场周围绕上一大圈,加上路上堵车,直至11点抵达机场,开启为期六天的湖南张家界之行。</span></p> 橘子洲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橘子洲景区位于湘江长沙段,在长沙市中心地段,南北长约5公里,面积约94公顷,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旅游胜地,现已成为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区、国家级AAAAA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橘子洲纵贯江心,西望岳麓山,层峦叠翠,盛产美橘,尽阅人间春色;东瞰长沙城,车水马龙,遍览都市繁华,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春来,明光潋滟,沙鸥点点;秋至,柚黄橘红,清香一片;深冬,凌寒剪冰,江风戏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青年毛泽东常来此游泳,强身健体,锤炼意志,并写下了著名的《沁园春:长沙》,抒发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壮志豪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橘子洲分力橘子洲核心景区、旅游配套服务区、沙滩公园和水上运动区4个区域,精心营造橘、竹、梅、桃、桂等主题园林景观。望江亭、枕江亭、揽月亭、诗词碑、橘洲客栈、朱张古渡、唐生智公馆、江神庙、拱极楼、庙前街、沙滩公园等景点掩映于各园之中。亭台楼阁,相映成景;池柳水榭,秀丽清幽。位于洲头的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则是全洲最具标志的景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橘子洲既传承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新添了现代园林的文化元素。精致的古建筑和简约的现代景点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使橘子洲成为了长沙的文化名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原安排在最后一天的橘子洲景区因尚有小半天时间而给提前了,大巴车直接将我们载至橘子洲景区停车场。至于如何游橘子洲景区,导游给出两个建议,一是购买景交票,乘坐小火车来回;二是徒步前往橘子洲头,90分钟内得往返6.6公里。这对于常年行走户外的我们,自然选择徒步而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湘江两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位于湖南长沙橘子洲头,雕塑依据1925年青年时期毛泽东形象创作而成,长83米,宽41米,高32米,基座3500平方米,由8000多块采自福建高山的永定红花岗岩巨石拼接而成,总重量约2000余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人山人海的橘子洲头,游客们都为了能够在毛泽东雕像前留影而拥挤得很,我们也一样,见缝插针的寻了个位置匆匆拍上几张便退出人群。时间有限,还得徒步3.3公里返回车上。</span></p> 坡子街.太平老街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车上,听导游讲解长沙一些历时及几个打卡点、著名小吃,让我们晚上可以出去逛逛,体验一番长沙街市的热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放下行李,外面已是华灯初上,根据导游的指点直接寻地铁站,乘坐二号线直至五一广场,然后坡子街,最后是太平老街。几个人晃悠在热闹的街市,感受来自异乡的气息,排队买臭豆腐、茶颜悦色的冰激凌茶,再来几杯糯米酒,够逗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太平老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长沙火车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张家界连夜返回长沙,途中透过车窗摄下繁华夜景。</span></p> 天心阁景区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心阁景区,为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它位于湖南省长沙市东南角的古城墙垣之上,是以中国历史文化名楼天心古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心阁古城墙为主要景点的历史名胜。其素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之美誉,并享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楼、新潇湘八景、长沙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等称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心阁现存史料中最早有关记载在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距今有400多年的历史。后重修于清乾隆时期,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1983年重建。主阁旧时曾为观测星象、祭祀天神之所,阁中供奉文昌帝君和魁星像,以保长沙文运昌盛,“振人文而答天心”,天心阁一名由此而来。天心阁景区内的崇烈塔、崇烈门、崇烈亭,为一组抗战纪念性建筑,均建于1946年,为纪念在长沙会战中牺牲的将士们而修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下午三点二十分的航班,还有半天时间空闲。原本想去湖南省博物馆,可惜没有预约成功,只好改道去近边的天心阁景区。天心阁是个开放式公园,只有里面的天心阁及古长城是需要售票的,票价28元/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满园春色,盛放的红花檵木尤为惊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崇烈亭始建于清末民初,原为午炮亭、国耻纪念亭。清末民初时,为统一全城时间,在亭中置黄铜火炮一门,每日正午鸣炮三响。1929年,为纪念“五三惨案”,改建为国耻纪念亭,后毁于“文夕大火”。1946年,为纪念抗战阵亡将士,湖南省政府在原址建崇烈亭及崇烈门。建筑物为十字交脊八角歇山顶亭阁式建统,麻石亭柱间以双重额枋连接,檐下斗拱装饰华丽,北向檐下 “崇烈门”匾额为蒋介石所题。该建筑对研究抗战胜利后长沙地区纪念性设施建设及传统亭阁式建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2014年被公布为长沙市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吴即以士夯筑长沙城墙,其时南城墙尚在今解放西路一线。宋时扩至今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明洪武五年(1372),长沙守御指挥使邱广改以石基砖砌。修整后的城墙方圆8.8公里,呈南北长、东西窄的条状,设有九座城门。辛亥革命后,长沙为拓展城区、疏通道路,于1917年,开始拆除古城墙,历经数年,仅保留天心阁下东南段251米的城墙,作为古长沙城池的遗址和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心阁,雄踞于长沙城东南古城墙上,初为古人观星象、祭天神之所;清乾隆年间重修,阁内供文昌帝君和魁星,以保文运昌盛,为文人墨客雅集吟咏之地;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的美誉。历经战乱,几经废兴,是“气吞胡羯,勇卫山河”壮举的见证,也是文运昌盛、人杰地灵的标志。以文名,“振人文而答天心”;应星野,俯瞰万家,心系烟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天心阁原名“天星阁”,因其对应天上“长沙星”而得名。已发现其最早的文献记载为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善化县知县唐源在《分地方申详》中述:“善化所辖城内之地,止一铺、二铺、三铺,不过自县治北抵织机巷,南抵天星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据载,长沙城东南城墙上原有天星、文昌二阁,分列左右。因原天星阁残破遭废弃,湖南巡抚杨锡绂遂将天星阁旁的文昌阁加以修缮,冠名为“天心阁”。“天心”出自《尚书》:“咸有一德,克享天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红袍大将军”炮,又名“红夷大将军”,铸于明末。大者长一丈,重三干余斛。清代曾置于长沙西北城上,“颇具灵应,祷祀者香烟不绝。”咸丰二年(1852)八月,太平军攻打长沙。清军提督向荣移城内旧存“红泡袍大将军”至天心阁城头,猛轰太平军营垒,致其不易攻击近城。太平军久攻长沙81日不克,遂绕道北去,使长沙成为太平军人湘以来唯一没有攻破的城池。</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