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强基计划、综合评价、高水平三位一体录取模式介绍

安吉县教科研中心叶军

<p class="ql-block">浙江新高考的一个特点实行多元化的高校录取模式。例如,刚刚公布的2025年浙江省各省属高校三位一体初审条件。而省属三一绝大部分院校和专业是提供给普通学生升学的一种高校录取途径。而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来说,接下来的四月和五月,还有强基计划、高水平三位一体等升学途径可以选择。(说明:上述招生模式都属于综合评价招生模式,只是通俗的说法不同而已。都是高考成绩+校测成绩方式录取,三位一体方式还要加上学生的学考成绩折算分。)</p> 我们先看一张统计表: 这是2024年中国的顶尖高校(C9+人大、国科大)普通类在浙江招生计划不同模式录取的数据。<div><br></div><div>我们会发现,清华北大在浙江招生主要模式是“强基计划”。北京大学看上去平行志愿录取计划还是比较多,实际是包含了单列招生计划的北京大学医学部的计划。平行志愿中,清华大学录取最低专业投档分是707分,位次81名。北京大学录取最低专业投档分也是707分,位次79名,北大医学院录取最低专业投档分为699分,位次311名。</div><div><br></div><div>这个分数太高了!所以,想考清北的学生,走强基计划是首选。</div> <p class="ql-block">复旦、上交、国科大这三所名校,高水平三位一体是主要的招生模式,上交和国科大占比达到90%以上。平行志愿中,复旦大学录取最低专业投档分697分,位次437名,复旦医学院录取最低专业投档分为699分,位次329名。上海交大录取最低专业投档分702分,位次178名,上交医学院录取最低专业投档分为699分,位次301名。中国科学院大学录取最低专业投档分700分,位次284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分数已和清北录取的分数只相差一个选择题。想考这三所名校,毫无疑问,高水平三位一体模式是首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浙江大学三位一体招生占计划数的1/3,还有近2/3计划数通过平行志愿录取。由于身处浙江,招生计划还是比较多的。一般来说,物化学生7000名以内,不挑专业的话,录取机会还是挺大的。但我还是建议尽可能走高水平三一的模式。这是因为,浙大三一招生专业是明确的,而平行志愿招生除了竺可桢学院和荣誉项目班专业以外,其他专业采用大类招生的方式。这是一把双刃剑,有可能分流到自己想读的专业,也有可能分到冷门专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外,西湖大学、上海科技大学等少量学校采取综合评价招生模式,不在平行志愿中设置招生计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本文就上述三种模式,给各位家长和考生一一介绍</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强基计划</b></p> 2020年1月教育部下发《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取消自主招生,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强基计划定位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突出基础学科支撑引领作用,聚焦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br><div><br></div><div><b>(一)招生院校:39所985高校</b></div> <b>(二)招生专业:</b><div><br></div><div>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br>物理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br>数理基础科学;<br>力学类(工程力学、理论与应用力学);<br>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br>生物类(生物技术、生物医学科学、生物科学、化学生物);<br>基础医学;<br>核工程与核技术;<br>汉语言文学(古文字方向);<br>历史学;考古学;<br>哲学</div><div><br>2022年北航新增“飞行器动力工程”,北理新增“智能无人系统技术”,西北工业大学新增“航空航天类”,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br><br>2024年强基专业新增丰富多样,以基础学科辐射的交叉培养方向越来越多的加入强基选择中。如:北大新增生物科学类-生物医学和基础心理方向、化学类-材料方向;上海交大新增王牌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还有同济、厦大新增海洋科学;中科大、武大新增地球物理学等。有10余所高校2024年新增或扩大了强基专业招生。2025年国家要求“双一流”高校扩招,估计,各校强基计划招生名额也会相应增加。<br></div> <b>(三)报名(入围)资格:</b><div><br></div><div>2024年强基计划校测入围规则,整体可划分为三大类共五种方式。<br><br><b>第一类,依据高考成绩。</b><br><br>(1)按照高考总分入围:<br>按照各省招生计划的4~6倍,在确认考试的考生中确定入围名单。这些学校还应注意最低分数要求,如同济、山大、东南等校都有相应要求,厦大要求数学成绩达到125分。清华北大会依据考生首考成绩给出“A”或者“A+”的评价。<br>清华:A+:校测笔试按满分计; A:笔试无论成绩多少不被淘汰,给予面试资格<br>北大:A+:面试满分6分;A :面试5分<br></div><div><br></div><div>(2)按照特殊学科加权后高考成绩入围:<br>这种方式对单科成绩突出的考生更有利,数学、物理成绩优秀考生重点关注报考。<br>如哈工大(数学和物理*1.2)、华东师大(数学*1.5)、北理(数学*1.2)、南开(数学和物理*1.5)、大连理工(数学*1.5)、华南理工(数学*1.3)。<br><br>(3)对数学单科高考成绩突出学生破格入围:<br></div> <b>第二类,“复交南”模式(高考后,出分前):</b><div><br></div><div>上交大、复旦、南大、同济、西安交大、厦大、中科大、浙大、北航、兰大,报名通过即可参加校测,考生须经过初试、复试两轮校测选拔。<br></div> <b>第三类,五大学科竞赛金牌、银牌,破格入围</b>,且不占用前两类考生招生计划。<br> <b>(四)报名和成绩计算:</b><br><div><br></div><div>限报一所学校;学校学科类不允许兼报,学科类内可多选填报专业志愿,专业志愿需满足选考科目要求。<br><br>综合成绩按照高考总分(按满分85分折算)+高校测试成绩(由基础能力测试+综合素质考核成绩组成,按满分15分折算)计算形成(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时,则按单项顺序及分数高低排序,单项顺序排列依次为:高校测试成绩、高考总分)。<br></div> <b>(五)测试方式:笔试+面试+体测:</b><br><div><br></div><div>2024年高校强基计划校测依然以笔试、面试、体育测试为主,综合素质材料一般作为重要材料在面试环节参考。<br><br>清华、北大等23所高校设置<b>笔试+面试</b>考核。<br><br>同济、华东师大、北京理工、哈工大、南开、天津、华中科技、华南理工、中南、湖南大学、电子科大、重庆大学、西北工大、大连理工、中国海洋、兰州大学等16校仅<b>面试</b>。<br><br>(<font color="#ed2308">东北大学、吉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南大学2024年没在浙江进行强基计划招生</font>)<br></div> <b>(六)录取模式:锁档,且优先于高水平三位一体</b> <b>(七)报考建议:</b><br><div><br></div><div><font color="#ed2308">1.根据自己首考成绩和模拟考试成绩,精准定位报考学校。原则:裸考确保能进的,可以不考虑。所报高校需要“跳一跳”。</font><br> <br>比如,预计能考到680以上的考生,可以报考北大或者清华的强基计划。另外,报考复旦、上交大、浙大的高水平三位一体招生。<br> 对于预计660-680分之间的考生,可以考虑复旦、上交大、中科大、人民大学、南京大学等。因为这些高校平行志愿投档分太高,这个分数是进不去的。浙大平行志愿投档,这个分数应该是差不多的。<br> 对于预计650-660分之间的考生,可以考虑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大、华中科技、北航、北理等高校。<br> 对于预计630-650分之间的考生,可以考虑天津大学、中国农大、重庆大学、电子科大、山东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西北工大、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等高校。<br><br><font color="#ed2308">没有选考物理化学的纯文考生,在此基础上还要加10分。</font><br></div> <font color="#ed2308">2.根据自身选考科目和学科特长来选择高校。</font><br><br><div>(1)针对没有竞赛基础或数理基础相对较弱的考生,可重点关注只考面试的16所高校。然而,强基校测只考面试并不意味着考试难度降低。统计2024年强基高校简章,面试考核要求中“科研潜质、创新能力、学科素养、兴趣志向”等是高频词。<br><br>(2)有学科竞赛获奖经历考生,尤其是数学、物理竞赛基础的,在校测环节有较大优势,可以考虑冲较高层次学校。上交大、中科大等校报名系统支持学科竞赛省一、铜牌证书上传。中科大招办宣讲明确说明,获奖情况在面试中占40分分值,铜牌很大概率得满分。有竞赛奖项的考生重点关注。<br><br>(3)知识面广,阅读表达能力强的,可以选择文科专业等。</div> <font color="#ed2308">3.抓好高考总成绩是第一要务。学科竞赛是能搞则搞!</font><br><br>强基计划以高考成绩为资格线(竞赛金银牌实在太难),同时占比综合成绩的85%。对于大多数考生而言,提高高考总分还是最核心的竞争力,否则,你连门槛都迈不了。<br><br>虽然高考成绩总分绝对数大,但是能够入围的考生高考成绩区分度并不大,所以真正决定入围考生能否顺利录取的还是要看校测成绩。<br><br><font color="#ed2308">“高考成绩决定入场,校测分数决定命运”!</font> <font color="#ed2308">4.强基计划可以先报名,但入围了,也不是一定要去参加校测的。</font><br><br>强基计划限报一所。高考成绩出来后,入围的话,考生可以根据高考成绩的位次号,参考2024年普通高校平行志愿一段投档分数线,再决定是否前去参加校测。当然,一旦参加校测,也就被锁档了。<br><br><font color="#ed2308">5.强基计划的高校都是985高校,其专业都是基础学科。个人认为,能报则报!</font><br><br>对于成绩优秀的考生来说,高校的层次优先于专业。高校一方面是培养专业人才,但同时也在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通过强基计划培养,将来成为国家栋梁,固然很好。不能成为科学家,精英学者,也不要紧,将来未必一定从事所学专业,综合素质高了,能力强了,啥事都能干好!何况,这些专业本身就是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本科阶段不可以转专业,但考硕士研究生时,可以转呀。基础学科专业本科考应用学科研究生反而更有优势!<br><br>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综合评价录取(高考+校测)</b></p> <b>北外“一带一路”小语种、上海科技大学、上海纽约大学、昆山杜克大学、西湖大学实行综合评价录取。</b><div><br></div><div>报名时间:北外和上海科技大学一般是在4月份;上海纽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在高三第一学期<br>报考资格:自主申请<br>测试时间: 高考前和高考后,成绩公布前。<br>录取成绩:高考成绩+校测成绩<br>录取方式:<b>在提前批志愿中填报第一志愿</b>(<b><font color="#ed2308">西湖大学不填志愿,锁档</font></b>)。<br></div>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高水平三位一体(高考+校测+学考)</b></p> 2024年,复旦、上交大、浙大、中国科学院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学院、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在浙江实行高水平三位一体方式招生。<br> 所以,想报考复旦、上交大、国科大、浙大的浙江省内优秀学生走综合评价招生(高水平三位一体)模式录取,是必须关注的方面。<br><br>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南方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不设普通批次的平行志愿招生计划。<br><br>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在平行志愿中设有计划,特控线左右即可报考。<br> <b>(一)报考资格:</b><br><div><br></div><div>高水平三位一体招生,没有对学考A等个数的具体要求。主要报考资格条件是“英语+选考”的首考成绩和五大学科赛区竞赛成绩。当然,学考A等也是越多越好,毕竟也占一定比例综合成绩。<br><br>(浙大三一只要符合选科要求,可以报考所有专业,但是审核只通过一个专业,每个专业通过初审分数不一;复旦、上交可以报考一个专业组;一般来说,首考400分应该能过初审,但是笔试基本要刷掉大部分考生。)<br></div> <b>(二)招生专业:</b>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4年): 复旦大学(2024年): 上海交大(2024年): 浙江大学(2024年): 南方科技大学(2025年):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2025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25年):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2025年): <p class="ql-block"><b>(三)综合成绩的计分方法:</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交、复旦、浙大综合成绩计分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综合成绩由高考成绩(占85%)、面试成绩(占10%)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折算成绩(占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国科大、港中深、南科大、华南理工大学国际校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综合成绩计分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综合评价成绩=高考成绩(占比60%)+入学测试成绩(占比30%)+高中学业水平选测成绩(占比10%)。</p> <p class="ql-block"><b>(四)学校测试方式:</b></p> <p class="ql-block"><b>(五)学校报名和测试时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报名时间:2024年11月—2025年5月初</p><p class="ql-block">学校测试时间:高考后,成绩公布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和强基计划不同。是考生在不知道自己高考确切成绩的情况下去参加校测的。所以,需要正确预估自己的高考成绩。因为有4所高水平三位一体招生也是“锁档”模式。</p> <p class="ql-block"><b>(六)学校报考的限制:</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水平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可以<b>报考多所高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报考多所高水平三位一体招生,需要在<b>5月27日于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上确认</b>。这个确认,就是对所报高校投档志愿进行排序并确认。这<b>仅限上交、复旦、国科大、浙大四所高校</b>。假设,某考生这四所高校都报考,且初审都通过了,那么,需要在27日到浙江考试院网站相关系统中,确认四所高校的报考顺序。报考港中深、南科大、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则无需确认。</p> <p class="ql-block"><b>(七)高水平三位一体录取方式:</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国科大、上交、复旦、浙大四所高校高水平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采取“锁档”录取模式,即被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后续志愿录取;如果考生参加了学校的面试,则被“锁档”,哪怕考了浙江省第一名,也不能更改志愿重新填报了。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统一高考招生其他志愿的录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果考生对于初审通过的专业不满意,或者预估高考分数很高,依靠裸分也能考进理想的专业或高校。考生可以放弃参加学校的面试机会。这不影响后续高考志愿填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港中深、南科大、华南理工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则必须在高考志愿填报系统的“提前批”中填报才能录取,不锁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强基计划招生录取也是“锁档”,且优先于高水平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录取。(注意:西湖大学也是“锁档”,且优先于高水平三位一体招生。)</p> <p class="ql-block"><b>(八)高水平三位一体报考建议:</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高考预期在660分以上的,建议报考复旦、上交、国科大、浙大。</p><p class="ql-block">其中:有数学、物理竞赛背景的,报考国科大、上交、复旦比较有优势,尤其是国科大(校测比重高)。没有竞赛背景,报考浙大比较好。文科考生报考复旦、浙大、上交(语文数学特别好的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高考预期在630—660分之间的,报考浙大海宁校区、南方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港中深比较稳妥。文科考生报考港中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由于复旦、上交、国科大、浙大采取“锁档”模式,所以,参加学校校测之前,报考浙大考生要预估高考分,目标清北的考生,同样要预估高考分。另外的三一学校无需估分。</p> 接下来的四、五月份,就是优秀学生报考强基计划和高水平三位一体的时间了。能报则报,毕竟,多一次机会,多一分希望!

招生

成绩

高考

录取

强基

考生

高校

报考

专业

三位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