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秋登雷峰塔 李雨生</b></p> <p class="ql-block"><b> 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爱给我讲白娘子的故事。当听说白娘子被和尚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的时候,尽管那时我还是懵懂少年,却也深为白娘子感到不平和委屈。母亲是最喜欢《白蛇传》的,就连过年时家里的年画,也必须有一张是白娘子的。就是这种耳闻目染,雷峰塔和白娘子的传说就深深地刻在了我的心中。后来。我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里看到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文章,在我少年的心底,去看看雷峰塔,就成了我的一个夙愿,我想亲身到雷峰塔下,看看那究竟是一座什么样的塔,竟能把神通广大却又美丽善良的白娘子压在塔下。</b></p> <p class="ql-block"><b> 那年秋天我去苏州出差,苏州与杭州离得很近,去雷峰塔的夙愿就实现了。乘上游船,围着西湖转了一圈,看了“三潭映月”,看了“西泠印社”,最后来到西湖风景区的南岸去看雷峰塔。在不算高的雷峰山上,高高耸立着千年古塔雷峰塔。雷峰塔始建于北宋年间,最初由吴越王钱弘俶修建,用于纪念爱妃黄皇后,因此又名“皇妃塔”。因塔址在雷峰山上,后人改称为“雷峰塔”。雷峰塔共有8层,从下到上分别是台基底层、台基二层、底层、暗层、二层、三层、四层和五层。雷峰塔在明朝被倭寇烧毁,1924年倒塌,2000年重建,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在秋日的阳光下,雷峰塔就像一位披着金纱的少女,静静地伫立在西湖边上,讲述白娘子与许仙的故事。金箔做的塔顶闪闪发光,呈现着宝塔的荣耀和辉煌。路旁的百日菊开得正艳,红的像火苗,黄的像金星,簇拥着通向塔院的石板路。穿过牌坊广场时,我蹲下身子细看地砖上的双凤浮雕,它们的尾羽交叠成美丽的莲花图案,仿佛在跳一支永恒的舞蹈。走近这座千年古塔,我听见秋风吹拂着檐角铜铃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像是古人在檐角轻声说笑。在塔基的遗址里,能看见北宋时期的青砖残片与明代加固的铁条,展览室里那尊倾斜的塔身模型,好像在诉说1924年轰然倒塌时的往事。</b></p> <p class="ql-block"><b> 雷峰塔第二层用东阳木雕描述着白娘子与许仙的恩爱及结婚生子的故事。据民间故事说,白娘子与许仙在西湖断桥边因遇雨借伞,从而相恋生情。白娘子运用仙法为百姓治病,许仙开药铺保和堂为百姓抓药,深得百姓的拥戴,日子过得平静和美。后因在端午日白娘子饮用雄黄酒现出原身,被和尚法海窥破天机,于是前来讨伐,将许仙羁押金山寺。白娘子为救许仙,与青蛇一起率领西湖的虾兵蟹将水漫金山寺,与法海展开殊死大战,终因产后虚弱,被法海收入钵中,扣押在雷峰塔下。多年后,许仙与白娘子的儿子许仕林高中状元,利用权利和智慧救出母亲白娘子,使一家人得以团圆。白娘子的故事可以说是惊天地泣鬼神,直到今天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也不乏有着价值观、爱情观的教育意义。</b></p> <p class="ql-block"><b> 登上第五层观景台时,整个西湖就像是一个光滑无暇的巨大的镜面,“三潭映月”的小石塔好似浮在水面的珍珠;断桥就像一条漂浮在湖面上折断的丝带;苏堤恰似西子遗落的翡翠簪子,秋风中不时送来白堤游客的欢笑声,这幅景象既是千年时光的留存,又是湖光山色里的绝美诗篇。湛蓝的天空和碧绿的湖水互相交融,造就了一种穿梭千年时空,融贯古今文化内涵的特色语言,忽然想起东坡先生说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来,这话果然是精确无比,千载不变。</b></p> <p class="ql-block"><b> 雷峰塔,这座历经沧桑的宝塔,既沉淀着凄美的传说,也收存着无数的欢欣与哀愁。当年白娘子的金钿玉簪是否化作了廊桥亭榭?许仙的雨伞是否变成了无边的莲叶? 这一切全凭你自己想象,也且待岁月慢慢地诉说。</b></p> <p class="ql-block"><b> 中国人是讲爱的,也是讲美的。尽管雷峰塔的修建与《白蛇传》毫无关联,但因其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逐渐与白娘子的传说融合,成为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雷锋塔因白娘子而著名,白娘子因雷峰塔而鲜活,两者的结合体现了历史与传说的交融,雷峰塔是绝美,白娘子是凄美,美美与共,就变成了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符号,其中既有历史的机缘巧合,也有中华文化的发展必然,更是中国人审美观的体现,真值得我们好好传承和守护。</b></p><p class="ql-block"><b> 2025年3月29日</b></p>